APP下载

浅谈武山滩歌地区的社火

2020-09-10陈鹏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火秧歌

陈鹏

摘要:武山秧歌,也叫社火,主要活动在武山县境内,每当春节来临,村村都有“耍秧歌”的习俗,是一种综合性民间歌舞艺术。已有千年的历史。它是很早就诞生在武山这块神奇土地上的一种很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古老传统歌舞艺术形式和文化社事活动。我们在这里独说一下位于北部地区的滩歌秧歌。

关键词:社火;马社火;夜秧歌;唱秧歌;“旋场儿”;耍狮子;引纸马;扭秧歌;马排子

武山秧歌是甘肃毛秧歌的一部分,武山人也把秧歌叫做社火。广义的武山秧歌是指春节期间秧歌表演的多种形式的总称,狭义的武山秧歌只是指在夜秧歌中演唱的曲子,也叫秧歌曲,康熙年间形成了早期规范的秧歌词牌曲调,此后逐渐融入了大量南方的说唱音乐,将民间小曲串联在一起,演唱内容加入了故事情节,成为雅俗一体的抒情语言。

它作为地方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为当地的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是武山人独有的精神财富,在武山大地上世代传承着,是武山传统文化最耀眼的一部分。

今天,武山秧歌可分为南部山区秧歌,北部山区秧歌,渭河沿川东乡秧歌、西乡秧歌等流派,各流派大同小异。我们在这里独说一下位于北部地区的滩歌秧歌,滩歌地区秧歌名叫的社火,分夜社火、马社火。社火是很早就诞生在滩歌古镇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通过祭祀,供奉神灵,企盼能够避免瘟疫,消除灾祸,保一家平安,一村平安,一方平安。它是滩歌当地人文历史的体现更是滩歌人的精神财富。说起滩歌社火,在民间有“天水社火看武山,武山社火耍滩歌” 这样一种说辞。

社火开始于腊月里,这是大多数外出打工的人员都已经回村了,大家凑到一起开始筹划今年的社火了,这在当地叫“吵社火”,确定秧歌会,领头的叫秧歌头、社火头。开始收秧歌钱、准备道具等,忙的不亦乐乎。当正月初一要出红榜,就是贴出知事榜后,将每一个角色进行分配,几乎是一过正月初四,秧歌正式开演,秧歌的演唱年年如一。

一、滩歌夜社火

夜社火主要在夜间表演,以唱秧歌曲耍为主,有出庄不出庄之分。出庄是在有往来的邻近村庄进行演出,不出庄则只在自己庄里演,每晚轮换场地。夜社火在出庄之前由一队手执高烨男子先行,他们的主要作用使为秧歌进行引路、探路,到演出村衔接有关事宜,来往探报。傍晚6时左右,就有专门人员,拿着铜锣在庄里吆喝“秧歌要出庄了”,近几年都是通过村里的喇叭进行通知,到7时左右,阵阵爆竹声和锣鼓声,村民们身着盛装、披红挂彩齐聚一堂,在秧歌头的带领下上过香后,独具特色的夜社火表演便开始了,手执高烨男子先行,秧歌头及长者走在最前,锣鼓紧随,后面依次跟随小旦、龙灯、纸马、旱船、狮子等队伍,在夜色中蜿蜒而行,斑点灯光从远处观望恰如一条游走的长龙,煞是好看。

伴着鼓点行至表演村,当社火走到庄前时,演出村便锣鼓齐鸣、烟花冲天,鞭炮齐放,表示对社火演出欢迎和两村之友好的关系。到了演出的地方,双方德高望重的老者相对,进行上香,烧纸钱,叩首,礼毕后,随着“老者”入场就坐,社火队伍也开始表演,先由手执高烨小伙子们进行“旋场儿”,为社火的表演选出一个中空圆形场地,让群众围场圈,他们头戴英雄帽,身着黑马褂,穿着红色的裤子,项间斜跨着大铜铃,跑起来叮当只响。手执高烨呈四方形、八角形,上面用彩纸糊着有顶盖,顶盖周围布满彩色纸带,其上插四面旗子,内点羊蜡,看上去极其华丽美观。它的美丽不仅仅只为表演,而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为社火夜间行走照亮,舞动中,左手叉腰,向右或向左旋转着前行,其步法勇武骄健,如同彩云过路,行步自如。

高烨“旋场儿”后,就是穿着绣花衣的姑娘们进行的扭秧歌表演,他们左手捏一方红色的纱巾,右手执一把花扇,随着镲声,细腰轻扭,踏着十字步,其中还有做小丑打扮的旦角儿。

其后便开始“折子秧歌”的单个节目表演。秧歌是集演唱、对白、表演、武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群众民俗舞蹈,开场后先上什么,后上什么都有一定的规矩。大多用武术表演开始,俗称“打开场”,以舞狮收尾。引紙马、打鞭、扭唱、旱船都是压轴戏,既有独特的唱腔,又有轻快的舞蹈动作。  此刻虽已时至初夜,但观看表演的群众早已将表演场地围的水泄不通,场地内熊熊燃起的篝火点亮了夜色,锣鼓喧嚣,鞭炮齐鸣,笑声不断,掌声连连。

夜社火“折子”表秧歌演形式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装扮成生旦、花旦的大场集体表演歌唱,多带喜剧色彩,老妖婆带几个小旦,有唱有白,相互对应,如《除棉花》《转娘家》等。另一种包括耍武术、舞龙灯、引纸马、耍狮子、耍旱船、扭秧歌等表演等;第三种另外一种,就是我们口头所说的唱秧歌,有村中秧歌爱好者手持芭蕉扇、高烨,头戴斗笠、漏顶的草帽,脸上挂着长胡须。由穿着霞披凤冠的“旦娃子”伴着扭八步,来回穿折或转圆圈进行唱秧歌。其中《拜新年》、《放风筝》、《扬州玩灯》、《蝴蝶报喜》等,脍炙人口,流传最群众最的秧歌曲。演唱时配以二胡、板胡、笛子、三弦等乐器伴奏,随着“舞狮”表演的入场,整场社火的表演也接近尾声,秧歌队伍开始了他们“扫场”表演,应和着鼓点踏上了返程之路。邻村的老者们也会将社火送出村口,亦行烧纸、焚香、跪别之礼。

二、滩歌马社火

滩歌地区的马社火,马社火的表演在白天,一般10点左右出庄表演,既然说“马”,最为独特的当然是马排子,随着是嗒嗒嗒的马蹄声,一列马队刺啦啦地从眼前冲了过去,骑马小伙子们都头戴翻毛大皮帽,上身穿毛茸茸的羊皮无袖袍,项系大铜铃,下身穿红裤子,这就是滩歌秧歌的亮点之一“马排子”,也就是马社火的“信使”,多少无定规,一般四匹马,也有十几匹马的。威风凛凛,气势雄伟,完全一副古代藏族武士打扮,显得非常地阳刚。他们负责“插旗”,与要演出的村庄进行接洽衔接。

特别引人注目是头戴礼帽,戴黑长须,身着长衫,上身翻穿羊皮褂的老爷及男扮女相的春官。春官老爷由村民推举德高望重且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长者扮演,一般为两人,为社火的首领,骑着经过装扮的马,手摇扇子,由马夫牵马前行,前面是举着旗子,书写“肃静”“迥避”的牌匾等组成的仪仗队导引,其后跟着衙衣,表演者身穿黄色衙服,右臂裸露在外,脸上画着“八字胡”,手持着各种刑具,领头者手持铜锣,传达春官老爷的旨意,现场指挥社火的各项表演。

马社火行至表演场地后,随着衙衣一声“请春官老爷下马”,春官和老爷“正位”坐堂,衙役分列两旁,乐队围坐两侧,随着一声声“老爷有令,……”便开始秧歌表演。根据春官老爷命令,扭扭队演唱,开始高脚子、旋鼓舞、舞龙等节目一一表演。节目演毕,老爷发令后,再转向下一个场次。

在马社火表演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高脚子”。表演者按照名戏测字分身份扮装,身着古装戏服,脸化英雄人物,脚踩踏高低不等左右米高跷,一般高的在前,低的灾后随着大钹敲击节奏,八卦步交错前行。高脚子表演者多为青年和少年表演,技艺性强,在表演过程中,有高难度的“跌叉”、“坎板”等动作,形式活泼多样,而深受群众喜爱。表演队伍中,还有一群人最让人“害怕”,那就是“蒜罐客”,一般有多个倒骑毛驴的小丑角色组成,收执“蒜罐”专挑俊男靓女,偷偷的给人家脸上进行涂抹,诙谐古怪,使观众发笑。

多年来,滩歌社火始终在一代代民间艺人中不断传承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加入了其中,如彩车等,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激励着勤劳朴实的滩歌人们,向着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猜你喜欢

社火秧歌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北地秧歌”的探究
探究河北地秧歌发展受阻的外界因素
秧歌:老北京的“广场舞”
陇 州 社 火
陇州社火
社火闹春
陇州社火
社火,耍起来
社火憨恣 秧歌凑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