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胆小如鼠》中“我”胆小的形成原因

2020-09-10曹珉铭 王蕊晴 陈翠红

看世界·学术上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舆论

曹珉铭 王蕊晴 陈翠红

摘要:主人公“我”自小就被身边的人嘲笑胆小如鼠,老师、同学以及父母都一遍遍的讲述着“我”的胆小。在“权威”的定论以及无法反驳的强大的舆论下,“我”对“自己是胆小的”深信不疑并且坦然承认。当懦弱式的自我安慰被一再践踏,发现和揭露了虚伪的“强者”后的反抗也成了被消解的悲剧。文中的主人公会胆小如鼠是一个不断渐进,不断被意识同化以及不断被压迫的过程,探索这个过程有助于理解悲剧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警醒人们以减少类似的悲剧。

关键词:禁锢天性;意识同化;标签化;舆论

《我胆小如鼠》是余华在 1996 年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和他在80 年代末创作的先锋小说相比,这部小说中的暴力与血腥的场景减少了很多,但读起来依然让人很压抑。从现有的文献来看,学者相对较少研究该小说,因此笔者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作品中“我”所遭受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恶意以及被语言和行为暴力打压下的“我”的胆小,揭示作品中对“我”的性格及观念形成的原因。

一、童年:被禁锢了天性

在一个压抑人性的社会里,平庸和胆怯成了引以为豪的优点。作品中反复出现了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评价,比如“我的母亲经常向别人夸她的儿子:‘我们家的杨高是最老实巴交的,他听话,勤快,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他从来不到外面去闯祸,从来不和别人打架,就是骂人的话,我也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些说法与评价让尚且年少的主人公无意识或有意识的顺从与接受,并在心底里默认:我就是一个老实孩子。这类的说法还会让主人公在生活中反复验证父亲和母亲对其的说法的真实性,而小说中“我”最后确实在反复验证中真真正正的成为了父母口中的老实人。主人公长期压抑自己的童真欲望和想法,最后变得如一个木偶孩子般没有生气,自卑并且极度脆弱。

压抑天性的还包括文中父亲对主人公的告诫,这些告诫磨灭了主人公其本身作为孩子爱玩的天性。无论伙伴们怎么劝说怎么嘲笑,他都坚信父亲的告诫是对的。相对于其他爱玩的小孩来说,他变得独特,不合群,变得相对沉默寡言而不是热情或活泼开朗。主人公对未知的事物表现得更加害怕恐惧,持一种逃避的心态,从不敢去尝试。他为自己的害怕和逃避找了些能自我安慰的借口,比如“我”怕淹死怕摔死是因为谨慎和惜命。

二、“权威”的语言定论:被标签化

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特定身份的人所说的话就是一种下定论,而负面的定论最坏会影响到对方的一生。在小说中,小学课堂上的“我”就被心目中高大尊敬的老师下了胆小如鼠的定论,给“我”贴上了胆小如鼠的标签。老师爱拿人作比喻,当朗读到“胆小如鼠”时,因为“我”怕虎怕狗怕鹅这种正常的害怕行为就响亮地对着全班人说“胆小如鼠说的就是杨高”。老师轻而易举、自以为是地对“我”作出不负责任的评价和定论,不仅会对“我”心理造成阴影,甚至让周围的同学都对“我”有了这种刻板印象。

在生活中,作为儿子眼里如山般的父亲经常对母亲说:“现在他都十二岁了,可他连鹅都害怕……”母亲也会在与三姑六婆等身边人的交谈中给“我”贴上老实巴交、胆小如鼠的标签。“我”被“权威”的语言定论了,被标签化了,而标签一旦贴上就很难再撕掉,它已经在人们的脑中形成了刻板印象。有时标签化使人们的看法变得失真、扭曲,比如文中“我”准时上下班也被说“你太胆小了”。“我”的父亲也一样,对一个要饭的乞丐满脸笑容,又给吃又给喝的而不是像他们一样把乞丐一脚踢出去都会被说成胆小。被标签化和思维定性之后,做什么都被认为是胆小的,而“我”对这些定论毫不不抵抗。这种不抵抗来自一个孩子在种种未知面前,不自觉地对老师和父母的崇拜。这种未经证实的权威言论在主人公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在之后的经历中,成了一种毋庸置疑的自我意识。

三、心理暗示与意识同化:舆论上的压迫,行为上的暴力打压

舆论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权威和强者掌握着舆论的话语权,他们的看法歪曲着事实却又操控着人们的精神和行为。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身边形成了一个舆论包围圈,除了最亲的父母外,还有老师、同学以及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动不动就从一些小事中得出“我”胆小如鼠的结论,还常常当着“我”的面说“我”很多怎么胆小的事。他们不仅从这些小事中为他们的舆论作论据,还提到了“我”的父亲和祖先的十多个爷爷,笑着说他们都胆小所以“我”的胆小是遗传的。遗传为他们的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据,却在主人公的心里深深扎了根,成了“我”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

主人公还遭受了各种语言或行为上恶意的暴力。他们会站成一排齐声喊:有一句成语叫胆小如鼠,说的是谁?他们会无缘无故的骂“我”笑“我”欺负“我”,甚至女的也不例外。“我”在這些打压下,不断地产生心理暗示最后意识同化。当别人看穿这一点并感受到他的弱小时,即便是不想欺负他的人也会来欺负。因为这会让他们得到优越感,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习惯以及乐趣。

在小说中,对于持续的压迫,主人公的反抗意识已经逐渐淡薄。比如面对鹅,就算有伙伴的指导也下意识的认为自己没有与鹅抗衡的能力,反抗只会招致更猛烈的攻击,就算踢它拿石头扔它,它也会继续猛扑上来追他咬他。在结尾,就算揭露了吕前进虚伪的“强者”形象,吸取了父亲以命换来的教训,最后仍然被“我”本身“无法褪去的妥协”所消解了。尽管“我”给了 吕前进一耳 光,但是 最 终 “我” 又被 吕前 进 暴 打 了一 顿。在恃强凌弱的暴力之下,在舆论的包围和压迫之下,主人公不断地被逼迫着进行“我胆小如鼠”的心理暗示,不断地被他人的意识所同化,于是变得越加地胆小如鼠。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品中主人公的胆小如鼠是最开始父母不当的教导使他面对未知、面对恐惧和逼迫选择了逃避和忍耐。他被父母的看法和评价禁锢了天性,成了父母眼中的老实巴交的好孩子。性格方面,还受他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除此之外,被老师、同学等人语言定性,被标签化,被暴力,被欺负打压。因此,主人公认为自己确实是胆小如鼠的,没有了反抗意识,学会了逆来顺受、无欲无求,成了众多人眼中胆小如鼠的人。

参考文献:

[1]刘伟平. 惶恐少年成长记——论《我胆小如鼠》[J]. 长江丛刊, 2017, 000(028):P.3-3.

[2]余华. 我胆小如鼠: 2012年版[M]. 作家出版社, 2012.

作者简介:

曹珉铭,王蕊晴,陈翠红,临沂大学。

猜你喜欢

舆论
材料作文“舆论洪流中,我们何去何从”导写
理性思考守本心,乱云飞渡更从容
做自己的支配者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材料作文“舆论”导写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息事宁人乎,抱薪救火乎
潜在舆论的引导和化解
舆论制高点是有海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