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改革

2020-09-10钟思美

客联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大学英语

钟思美

【摘 要】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互相融合,语言成为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而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逐渐成为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传播媒介。我国也因此普遍开展英语课程的教育,不过期间出现了某些问题,如口语表达水平低,听力水平不高,写作及应用能力欠缺,而这些能力在平时的交流当中是不可或缺的。大学英语教育普遍存在应试教育,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注重阅读的练习,对英语的应用和口语训练稀少,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普遍低,影响未来个人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因此急需改变目前的英语教育模式,将应用英语学切切实实地融入到英语教育中,提高国民的英文应用水平,强大祖国的教育事业,为祖国培养高端的后备人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应用英语

随着经济、信息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成为各个领域最重要的信息传播的媒介。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各国之间交流也更加紧密,对应用英语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给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个高校以及外语学术界对英语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表现在公共英语教育改革。大学英语教育的彻底改革势在必行。但公共英语教育的改革具体朝什么方向改,怎样去改,却至今未有定论。基于多年的英语学习体会和英语教育中的心得,现就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革的建议,望能与大家分享和探讨。

一、公共英语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整个大学英语的教学观念仍无法有实质上突破,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部分教师的认识中根深蒂固,致使课堂教学还是占据了主导地位,很多教师由于课堂任务过多往往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变成了教师单纯地讲授。那种“满堂灌”“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公共英语的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氛围变得低沉而压抑[1]。在大学四六级的考试压力下,大部分教师和学生不得不去重视笔试,重视英语的语法等等来应付考试。因此学习英语不再那么轻松,不再那么自由,而且由于课时的限制,大家进行口语和听力能力的训练就更加少。

现在高校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先进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但所取得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很多教师对新的方法手段不太接受,往往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还有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不能恰当地结合板书来使用。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课堂过于注重知识讲解。基于考试的压力,以讲解词汇、分析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占据了主导。学生在阅读、填充、改错、选择及笔头翻译多方面受到训练较多,书面应考能力较强;相比之下,听、说、写方面受到的训练甚少,使用语言的能力较弱,应用英语培训稀少。而在平时的生活交往当中,后者的应用能力反而更加地突出。

部分高等院校的英语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也有一些局限性,很难满足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一些院校过分注重基础课程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应用英语的训练。

二、在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

(一)、认识外语学习的目的

语言是一种传播媒介,是信息的载体、社会交际的工具,其功能多种多样。但从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讲,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涵盖了语言众多功能中的绝大多数。交际功能决定了任何语言学习应当体现其社会交际性,以社会交际的实用性为首要和最终目标,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语言系统成分的正确用法,更不应为学语言而学语言,也不能为了应付考试而学语言,这容易导致语言的呆板,教育的僵化,兴趣的减退,同时也忽略了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本质特征。

(二)、加强外语运用能力的培养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若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不能学以致用,外语教学便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所学的语言知识只能成为僵死的“行囊”。

专家指出,语言的运用包括用法和应用两个方面。用法指对抽象的语言知识的掌握,应用指将语言知识有效地用于交际。前者并不能保证后者,而后者可以保证前者。两者的有机结合方能形成语言运用能力。一定的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前提,对缺乏自然语言环境和习得机会的外语学习而言,如无相应的语言技能,运用则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之,外语教学应着眼于运用能力的培养,使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协调发展、齐头并进。而不应等打好语言基本功后,再逐步发展交际能力。

(三)、注重外语教育的使用价值

语言因为其使用价值而存在。从根本上讲,外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是一种载体和媒介。只有在一定的语境和情景中,与一定的内容相结合,才能体现其使用价值。其实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有自己的专业,他们完全可以有独特的与本专业相联系的英语学习教材,比如我们的学生,他们可以多学习一些与土木、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的英语词汇和进行相应的练习。语言的使用价值不仅体现在日常交往中,同时反映在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交流之中。也就是说,只有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语言才会真正具有使用价值。因此,对缺乏使用环境的外语学习而言,创设自然、真实、能够激发学习和使用动机的语境显得尤为重要。

Stem认为,传统的分析性(analytic)第二语言课堂学习的失败之处在于缺乏真实的交际动机。而在体验性的(experiential)教学环境中,即在具有现实的语言使用情境的外语教学中,学生能更快、更有效地学好语言。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学习者是真实语境中语言的使用者和主动参与者,其学习的目的是信息的交流,而不是局限于具体的语码和语言形式。国外外语教学实践表明,单纯的外语教学因缺乏语言使用机会费时低效,而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是外語与其他课程内容相互渗透的浸透法(immersion)。其教学目的在于掌握学科知识和内容,实现“学英语”向“用英语学”的转变。

(四)、塑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纵观外语教学史,寻求最佳教学法的努力没有一次是成功的;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法,总有一部分优秀学习者,也总有一部分失败的学习者。因此,近2O多年来,强调从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移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共识。Stem认为,“最终学生必须学会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当学生有权选择学习什么、怎样学,他们不仅能培养自己的自我管理技能,而且会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会学”能使人终生受用,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也当然会更好。

(五)、课堂教育实践的启示

大学英语班级的规模比较大,一般是50多人甚至100多人,课堂互动比较棘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加上四六级考试和考研压力大,不得不让老师进行应试教学,因此导致大部分学生为了考试而学英语,而原本把英语作为交流工具的想法很难实现。在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由于人数较多,且在课堂内外应用英语的环境严重缺乏,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小班教育会是更好的选择。

三、对英语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指大教育观(人才观、知识观和教育观)的变革和创新。就人才观来说,过去我们往往把学历和人才画等号,现在则认为,人才的标准应该是知识水平、能力程度和心理素质(意志、毅力、抗挫折能力等)的总和;就知识观来说,过去只重视用文字、數字、符号、图表等书面形式表达的可编纂的知识和专业化知识,现在应更重视存在于人们思维活动中的实践经验、想像、假设等不可编纂的知识和综合化知识;就教育观来说,过去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有目的、有组织、系统化的单向知识传授,而现代教育则是师生双向交流活动。教育要从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转变成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大学英语教育必须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沿用的纯语言、纯文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加语言运用的环境,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二)、课程体系的革新

课程体系革新是大学英语教育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大学英语复合学科建设的需要。在开设新课和改造现有课程的过程中,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语言教育来开发学生的智力,锻炼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保证英语专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前提下,加强能提高学生人文意识的课程,选开一些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现在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两门专业知识课程由于脱离英语教学实际,不能与英语学科教学法形成合力,因而降低了课程的效益。有关课程的安排也不符合大学英语教育的规律,如:学科教学法课时偏少,学生往往只会在实习中套用这门课的内容,缺乏在实践中发现和归纳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动力和动机[2]。

(三)、教育课程的改革

课程改革必然会带动教材的建设。新型大学英语教材应该与《新大纲》中所描述的一样,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内容和语言有时代性;体现专业知识、技能和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批评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能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新大纲》指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方法;强调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内的一切合适的教学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英语教学更应开发具有interesting, interactive and integrated特色的教学方法。为此,硬件的改造应配合创造语言环境,有条件的院校应单独设立英语(外语)教学楼,英语教室应有音像设备和文字图片布置。目前演讲厅式的教室不适应讨论式、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3];用木板和玻璃分隔的语音室也不适应交流式的英语听说课教学。硬件的设计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应当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符合语言教学原理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浅谈当前我国英语教育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3(7).

[2]王之江.高师英语教育的改革思路和策略[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5).

[3]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3(7).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大学英语
浅谈“EEPO有效教育方式”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