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业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0-09-10高萌章琪英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0年8期
关键词:非遗实践创新

高萌 章琪英

摘要:本项目以国际贸易实务与语言文化专业群“专创融合”为起点,通过建构产教融合校企经营团队和跨专业群学生团队,以杭州天竺筷厂的商业模式创新为切入点,研究与实践“天竺筷”的转型升级与发展。具体落实为“三个创新与运营”:一是新媒体的运营与实践;二是新产品的运营与实践;三是新网点的运营与实践。希冀通过项目运作,形成企业经济创收,商业模式优化和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共赢”局面,及时提炼相关经验与做法,复制推广至新苗计划的广泛实践与质量提升。

关键词:非遗;天竺筷;创新;实践

1.天竺筷历史简述

筷子作为文明的产物,承载着人类饮食和社会文化。这两根七八寸长,简简单单的小棍子,绝妙地应用了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东方文明的象征和中华文明的精华。筷子的使用,不仅关乎几千年来的饮食用具问题,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人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

天竺筷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因生产用小径竹生长在杭州天竺山而得名,因其深厚的佛教渊缘和凝重的文化内涵,浓缩了杭州及江南独有的人文景观,它还承载着中国传统工艺及其匠心精华。

一双天竺筷的自然生产呈现,前后有二十多道工序,从最开始的砍竹(取料)、截断、选料、蒸煮、凉晒到烙花、磨头、装头、抛光至最后精装成品,完全得靠双手对细节细腻而又精准地拿捏,传递这手艺人的匠心与造诣。在工业化和机械化的今天,一双天竺筷,不仅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和力量,更承担着传统工艺的温暖和匠心,唤醒了人们对美和自然的纯真记忆。

2.天竺筷发展中的挑战

而作为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竺筷,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机械化生产的大环境下,天竺筷和其他传统手工业制品一样,不得不面对市场大幅萎缩的挑战。究其原因,天竺筷制作的整套工艺流程几乎都是纯手工技艺,很难用大机械化来完成;挑选竹子都是用卡板或目测评定,大多靠经验;烙花技艺要求很高,且多为口耳相传。尽管引入了部分现代化技术,但主体工艺仍靠手工,导致其非快消品的特质凸显,低产量无法满足线上需求,单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只能继续选择去专卖店、或直销厂家寻购。截止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1.产品多样性不够充分,2.产品市场性不够广泛,3.产品盈利性不够突出。

3.天竺筷痛点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与痛点,项目组前期已进行专题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3.1“天竺筷”仍处在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状态

天竺筷是老杭州人最熟悉的东西,许多人第一次拿起筷子,用的就是它。但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大机器生产和一次性筷子的普及,让天竺筷遭受重创,一度面临消亡。对于天竺筷厂来说,目前市场竞争力薄弱。

3.2“天竺筷”生产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原材料浪费情况

在天竺筷的生产过程中,会出现一大批因烙花等工艺而被淘汰的筷子,而这些被淘汰的筷子的堆积就造成了大量原材料的浪费。在绿色环保理念畅行现今社会之时,如何通过回收利用,将淘汰的筷子制成工艺品加以回收利用,天竺筷厂尚未有效行动。

3.3“天竺筷”跨境平台交易和展会销售至今为零

天竺筷目前的销售面很窄,并没有真正的进入大众视野,在跨境平台销售及展会销售至今为零。这一方面阻碍了天竺筷进入大众视野,使大家忽略了杭州这一特色文化;另一方面,也为此次项目运作提供了契机,项目组有能力、有信心拓宽天竺筷的销售渠道,使其销售量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较快提升。

3.4“天竺筷”烙印设计模板单一

创新需要打破固化思维和传统思维,跟上时代的步伐,天竺筷的烙印设计还停留在山水、花鸟、西湖风景和传统故事,很难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这也正是本项目组的优势所在。近日爆红的、目前市值2.5亿的网红品牌——“X面说”,发现“X面说”的突出优势在于:外观设计更符合消费者的口味、媒体宣传覆盖面更广、融资更高效。而我们的优势在于:面条的品质,料包的钱塘味。

以上述分析为导向和机遇,希冀通过本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以新媒体代运营捕获资源,以新产品代运营参与竞争,以新网点代运营收获桶金。以此形成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的“三递进”商业扩展模式。

4.团队工作历程

针对于本项目,2019年10月份,由學校老师和王连道先生共同指导,吸收学校内外不同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成立了跨专业群的“喜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见图1)。我们收集与整合了关于天竺筷的有效资料;

2019年11月份,我们多次实地调研“杭州天竺筷厂”和“奎元馆”,分析其各自特色与优势,经与企业负责人商洽,已达成产品整合共识,确定了研究与实施方案。

2019年12月份本团队研究与实施方了案的研讨与论证。我们坚持环保理念,利用天竺筷生产过程中的余料,来再生开发部分新鲜有趣的玩具和工艺品。(见图2、图3)并参加了参加相关创新创业赛事。

2020年1月-2月份我们申请了应用型产品专利(图4),完成了新媒体运营测试,开始创新创业实践。这些也离不开学校的支持,本学院一直以来秉持“快乐学业、满意就业、努力创业”的育人理念,特别重视产教融合孵育学生创新创业。《人民日报》(2019年5月23日)曾以“浙江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题,专门报道了学校建设校企合作共合体的典型经验。公司与母校血脉相承,跨专业群提升学生专创融合培养质量,提高“校友接力创”项目建设质量。

本项目不仅有学校的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一定的资本支持。“天竺筷”系列产品带入性强,团队创业有基础,已与奎元馆面店签订了《新媒体代运营合同》与《官方淘宝(天猫)店托管》合同;与亚朵酒店集团合作开发“深夜一碗面”,能够做到产品亚朵商城全覆盖;充分利用诚澄科技网络有限公司校友企业资源,实现新媒体、新产品和新网点的代运营模式创新。

2020年3月-6月正值疫情的严峻时刻,我们开始了产品创新,完成了新产品(如图5、图6所示)开发,并实现线上、线下运营。并且由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在校生创办企业——杭州朴贤实业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资助人民币10万元整,创设公益项目事业部,旨在响应后新冠疫情时代的公筷开发。

2020年8月-12月,本团队线上线下完成阶段性总结,并预计在2021年初实现项目盈利,正式簽署新媒体及新产品代运营协议;计划在3月份提炼相关商业经验与模式,完成成果汇总与推广,并注册成立在校生股份制企业。

5.项目创新点及核心竞争力

本项目的创新点及核心竞争力不断拓展,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天竺筷”为主导产品,辐射区域传统名优特商品并与之有效整合,实现“1+1>2”的增量效应;其二,研发安全环保的“竹乐高”,打造中国品牌,推广至杭州市中小学线下研学。其三,现代工美创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升产品受众。其四,在“阿米巴”模块下推动企业;在“理实结合”模块下形成应用型专利;在“赛教融合”模块下提高竞赛水平,在“现代学徒制”模块下促进育人水平。

6.项目的实践效益

6.1凸显商品整合的实践效益

通过“天竺筷”的品牌推广与产品创新,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增量效应。形成区域传统名特优产品“整合型”商业模式,达到一定销量。

6.2突出校企合作的实践效益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导师”指导,学生与企业共建运营团队,促进新媒体推广的品牌创新和新产品生产的迭代创新,切实推进师生出成果,企业出效益。形成1-2个应用型专利,并为企业所用。

6.3突出创业团队的实践效益

通过分阶段、分层次项目实施,以“三递进”模式整合资源,以“赛教融合”提升团队工作阅历,以“专创融合”促进跨专业群育人水平提升。形成1-2个在校生注册股份制企业;形成1-2个2020年度创新创业竞赛获奖项目;形成“现代商业学徒制”模式,促进专业群育人水平提升,并被所在系部采纳。

在此项目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以“天竺筷”的新媒体运营为切入点,以相关商品的转型升级为立足点,落实“三创新、三实践”:一是新媒体的推广创新与实践;二是传统产品的整合创新与实践;三是商业模式的时代创新与实践。

通过本项目运作,现已形成现代学徒制可融入,企业经济可创收,商业模式可复制的有利局面。

猜你喜欢

非遗实践创新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