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分制漫谈

2020-09-10王晓东

客联 2020年8期
关键词:学分制特点高校

王晓东

【摘 要】本文介绍了高校学分制的来龙去脉,包括学分制的起源、特点和实施等等。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特点

一、引言

学分制的英文是Credit System,可译为学分系统。它是在高校选课制的基础上产生的,选课制就是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学科、专业和课程的一种教学制度。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洪堡德倡导自由学习,主张由学生自行选择学习课程,教师和学生自行安排学习顺序和进度,并在柏林大学推行此主张。美国大部分高校至20世纪初均已实行选课制,蓬勃兴起的选课制遇到了新问题,即如何计算学生毕业取得学位所必须完成的学习量,于是学分制应运而生。学分制是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也兼顾了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曾经从欧美引入过学分制的管理方式,20世纪初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都曾实行学分制和选科制。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院系调整,各大学效仿前苏联办学模式,废除旧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学分制,改行班级授课基础上的学年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一些高等学校陆续试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虽成功者不多,但毕竟对推动高等学校管理模式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0年代学分制呼声又趋高涨,许多高校在实施学分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和尝试,使学分制管理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有了新的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高校已普遍实施了学分制管理模式。

二、学分制的特点

高等教育中一开始提出学分制,是指测量在大学某一学习阶段,学生按培养目标的要求所必备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和其他教育活动总计量的方法。学生经过考试或者考核,并通过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且达到一定的量,就标志着完成了某一阶段的学历教育。学分制具有以下特点:

(1)修业年限的弹性。学分别参考了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拘泥于年限的严格限制,允许成绩优秀、聪颖的学生率先修满所规定的学分提前毕业。同时对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规定的年限修满学分,可以滞后一定的時间毕业。这样有利于不同学生个体的情况差异,较大限度地珍惜人才,使其成长,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是有益的。

(2)课程的自选性。学分制是从选课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突出的特征是允许学生选课修读。在选课过程中,可根据自己认为是必要的而且有兴趣的课程选读,从而获得自由选课的权利。允许跨系、跨校选课,允许主、副课程兼选,根据需要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自主权利。

(3)修读课程的自控性。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均可重新修读,直到及格取得学分为止,也允许放弃自由选读的不及格课程而另选另考。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程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这有利于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

(4)班级的弱化性。学分制使学生班级概念淡化,特别是在高年级,随着必要的共同必修课的减少,班级教育和相对固定的教学活动相应减少,使其不同专业、学科学生间的学术交往更趋频繁,增强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

从学分制的特点来看,学分制在高校教育过程中,能有效改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为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与融通,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做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才可能充分展现大学生个人的潜能。

三、学分制的实施

学分制的实施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和校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教育观念。学校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要在观念上解决如何使学校的多种功能有效地发挥,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特点有的放矢,使聪慧之人尽可能在短时期内脱颖而出。

(2)制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计划。紧紧把握因材施教、教书育人,使人才尽快成长的原则。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设计出严谨而灵活的课程计划,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制订课程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由选课的特点和自由度界定之间的关系,使课程计划具有灵活、严谨的两面性。

(3)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不同课程的有机组合,它决定学生的知识结构。学分制的实施不仅要求课程体系具有培养目标的一般性,而且可以满足学生个体选择培养目标模式的多样性。因此必须设计出多种具有典型意义的、由不同课程组合而成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分制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课程与内容的界定,合理安排课程建设时序。学分制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开设大量高质量、覆盖面宽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选修课大体可分为四类:普及型,主要用于学生跨学科大类的一般知识;专业延伸型,适用于偏重某专业学习和一直在该专业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学生;边缘、交叉学科型,反映学科间相互渗透研究的成果或研究方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选修课组,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而设置的专业课组合,适用于学生第二专业学习。应重点加强选修课的建设,根据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各种类别的选修课。

(4)建设师资队伍。在学生自由选课过程中,不仅是选择课程内容,同时存在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双向选择。为此在具有竞争机制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队伍。

四、结语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人的个性出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中心内容,不仅仅是一个过程管理,更是一个目标管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实施并完善现行的学分制就具有了格外重要的意义。而学分制的实施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我们在教育观念上要进一步提高,同时又因涉及整个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而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必须在探索中实施,在实施中完善,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规律的学分制。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 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猜你喜欢

学分制特点高校
推进中职学分制改革对策分析
“学分制”盘活远程教育工作原动力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形式上的热闹如何变成实质上的成效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