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服务育人的视角浅谈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2020-09-10吉慧兰曹春梅

新教育论坛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人才队伍

吉慧兰 曹春梅

摘要:随着高校的改革发展,当前存在着广大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与后勤相对滞后的服务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以优质的服务保障工作为基础,服务保障的水平和能力又决定于后勤人才队伍的质量。因此要实现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本文重点从后勤人才队伍的构成和服务育人意识的角度探讨如何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后勤人才队伍,更好地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高校后勤;服务育人;人才队伍;建设

后勤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工作一方面以服务保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另一方面又为学校人才的培养承担着育人功能。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是实现育人功能的前提,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后勤人才队伍是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和实现育人功能的关键。

一、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的一项基本功能

高校的教育属性决定了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的一项基本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以此建立起高校大思政的工作格局,高校后勤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责无旁贷。

(一)服务育人概念的提出

我国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服务育人是指服务主体(高校后勤)在向服务对象(大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的过程中,以丰富的物质和文化满足、熏陶、感染学生,并通过优质服务及服务者的形象,塑造一个真、善、美的育人环境,从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起到暗示性、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1]。80年代提出“三服务两育人”,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广大师生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后勤工作宗旨,中央又提出“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理念。服务育人从概念提出到内容的具体化,再到“三全育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的确立,都一再表明后勤作為高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切实承担起育人的责任[2]。

(二)服务育人的五大特点

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在学校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系统中聚焦在解决师生关注的实事上,凸显的是服务育人的“实”,具有依附性、实践性、时效性、广泛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依附性表现在,一是后勤服务育人作为课外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前提,为导向;二是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以合格的服务保障工作为基础,不是单纯的育人工作,是育人于服务之中。学生从课堂上接受正面、直接的思想教育可以通过后勤服务保障这一平台落地生根、孵化成长。

实践性表现在后勤服务育人就是通过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服务保障活动、通过处理大量重复的、平凡的、点滴的事务性工作,以服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和服务形象影响教育学生。

时效性是指学生在接受后勤员工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有即时的体验性。一次服务的品质高低都会通过被服务学生的情绪传导,造成正面或负面的评价结果,在学生中迅速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力。

广泛性是指育人存在于后勤工作所涉及的师生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每一个岗位都有育人的职责,每一项流程都有育人的要素,每一处空间都有育人的氛围[3],在后勤职工队伍中,每一位员工都是后勤的一面镜子和窗口。

长期性则是指通过后勤员工提供的服务产品、服务活动、服务制度和服务行为,以耳濡墨染、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4]。

二、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后勤人才队伍构成不容乐观

高校后勤人才队伍普遍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后勤干部职工中,外聘人员多,在编人员少;在编人员中,工人多,干部少;本科以下学历的多,本科以上学历的少;年龄偏大的多,年富力强的少。以新疆财经大学为例,后勤干部职工共计499人,其中在编职工176人,外聘职工323人。在编干部职工176人中,工人121人,干部55人;大学本科及以上人员48人,占比27%;50岁以上的员工119人,占比67.6%,近3年已退休29人,近3年将退休29人,截止2025年,现有干部职工的70%会退休[5]。

高校后勤人才队伍还存在“两低”现象。部分技术岗位人员的技能低,部分管理岗位人员的综合管理素质低。由于人才引进难度大,某些专业技术岗位上的工作由普通技工承担,造成工作效率、工作效果达不到实际要求。因高校人才引进的门槛高,高级管理人才不愿到后勤发展,同时掌握办公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本科生又无法引进,长期以来造成后勤管理层人才匮乏。管理人员中有的是“以工代干”,有的不熟悉基本的办公自动化技术,有的因文字能力低不能很好地胜任基本的管理工作。

(二)后勤干部职工服务意识普遍淡薄

后勤干部职工中不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优秀员工,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地支持着学校教学科研的不断发展。但是总体上与学校师生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后勤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普遍淡薄。主要体现在后勤干部职工对服务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价值取向都普遍停留在眼前利益与安于现状上,忽略开拓创新的层面。工作缺乏积极性,工作方式简单,态度生硬,缺乏敬业精神,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墨守成规,得过且过,违背服务育人的宗旨。

(三)原因分析

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现状的形成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问题。

传统观点认为后勤工作技术性不高, 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跑腿打杂等事务性工作,这种老旧的后勤工作观念造成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

从现实来看,一是高校人才引进计划和标准造成的问题。学校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标准主要根据学科发展、教学、科研等因素制定人才引进的计划和标准,要求被引进人才具有高层次的学历水平。对于后勤人才的特殊情况和需求没有给与足够重视和政策支持。由于高校后勤岗位缺乏竞争力、吸引力,加之社会上人才的缺乏导致流向高校后勤的人才数量更加稀少。因此高学历人才难以引进到后勤岗位,而能胜任又愿意到后勤工作本科人才无法引进。二是后勤人才队伍管理缺乏前瞻性,在人才的梯队建设和结构建设上,重视不够。对现有人才队伍的管理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使部分有能力的人从后勤岗位流失。三是学校在编人员因不适应原岗位或违纪等情况被学校调整安排到后勤岗位。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或者沉淀在后勤值班岗位,或者经过培训安排在其他岗位。但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心理适应和岗位角色转换过程。五是“90后”“00后”成为主要服务对象,他们富有时代特点的需求,给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六是后勤干部职工在高校这个集体氛围中,往往缺乏正确的自我角色认知,职业认同感低,易产生自卑和妄自菲薄的心态,有时在服务的师生面前“刷存在感”,影响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

三、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的不断提升又离不开后勤人才队伍的持续建设。后勤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是一蹴而成,是一项系统和长期的工作。

(一)改善后勤人才队伍的构成

后勤人才队伍的构成是决定后勤人才队伍素质的基础,是硬件,需要未雨绸缪,打好基础。

1.做好顶层设计

一支合格的后勤人才队伍是为学校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和实现服务育人功能的助推器。后勤人才队伍的发展规划要实现“两个同步”,即后勤发展规划与学校发展规划相同步;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与后勤事业发展规划相同步。否则构成素质偏低的后勤人才队伍,会成为制约后勤规范化管理的“瓶颈”;滞后的后勤管理水平会成为制约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盘活后勤现有人才队伍

定岗定责定规范,对后勤每个岗位设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规范,减少工作上的疏漏和随意性。

科学合理搭配岗位员工。认真分析了解每一位员工的特点,把知识结构具有明显互补性以及性格具有互补性的人员进行搭配,实现人才使用的和谐和优化。

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的培训工作。业务能力就是对自己所在岗位的胜任能力。员工的业务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备基本业务素养的前提下,经过培养和锻炼可以不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使员工的业务水平逐渐从不成熟到成熟。如果员工不具备相应岗位的业务能力,就谈不上在服务保障工作中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6]。

在培训工作上,建立新人入职轮岗培训制度,使新进员工尽早熟悉后勤业务工作及流程,融入后勤集体,并在轮岗中发现新人特长、潜质,安排适合岗位;建立“师徒式”内部培训机制。特别是一线技术人员,通过选择经验丰富、服务热情、奉獻精神强的老同志带徒弟的方式,使新员工在技术和敬业精神方面快速得到提高,实现后勤优秀员工精神财富的传帮带。建立常规业务培训机制。各科室制定常规培训计划,包括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以增强服务育人的能力。

3.人才强基,高度重视后勤人才引进工作

后勤人才队伍出现青黄不接、人才“断代”的严重现象,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学校层面在制定人才引进计划和标准时,需要针对后勤人才队伍的现状,在人才引进政策上适当向后勤倾斜,以缓解后勤人才匮乏的现状。后勤管理层要结合后勤实际,从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特点及后勤管理、专业技术、工勤等不同岗位的需求出发,科学合理地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建设好后勤人才梯队及人才结构,为后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4.转变观念,积极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都明确指出要实现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7]。

基于后勤社会化目标的改革方向,高校将从“办后勤”向“选后勤”“管后勤”的根本任务转变[8]。这种转变会引起后勤人才队伍结构的基础性改变,在编人员数量上会大幅下降,而管理能力上将有更高要求。学校应该提早规划,制定应对措施。这就需要培养和储备了解学校情况和学校特殊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及相关行业的监管专业人才,在推进后勤社会化发展的过程中,维护学校利益、保障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实现。

(二)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的服务育人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后勤干部职工在与一切后勤工作相关的人或单位的交往中,所体现出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一种本能和习惯,是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9]。

在后勤的干部职工具有服务意识是实现育人功能的前提。提高后勤干部职工的服务育人意识则是指在开展各种服务保障工作的同时,要更加自觉地关注所提供的服务产品、个人言行及仪表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所产生的正面影响力,通过在各自岗位上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尽责,为学生提供热情、周到和主动的服务,努力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引路人。

1.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华为总裁任正非曾说,“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后勤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约束、激励管理员工。制定考核评价制度要做到考核要素的明确性,关键绩效因素的全覆盖,不同部门和不同人员绩效指标的相互平衡。对后勤干部职工的绩效考核评价做到公正、公平,激发员工的责任意识、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意识,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实现育人功能[10]。

2.“以人为本”关怀后勤干部职工

“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后勤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后勤一线工作环境艰苦,体力劳动多,员工收入偏低,在高校集体的氛围中,他们更在意他人的认可。后勤领导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倾听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愿,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实际工作中多看优点,多些赞扬,多些肯定,消除后勤员工妄自菲薄的心态和自卑感。学校应利用各种场合宣传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让后勤干部职工受到全校师生的尊重,他们的付出得到全校师生的理解和认可。以此营造后勤员工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提高后勤员工服务育人的自觉性。

3.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

后勤员工要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师生是获取服务的主体,后勤服务只有坚持“以生为本”,践行一切为了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的工作理念,增强服务育人的意识,才能在“没有讲台的课堂”上以优质服务影响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养成,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以财经大学为例,后勤开展“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实践与探索”思政精品示范点项目建设工作。为了最大化地实现项目建设的育人效果,在与学生学习生活最紧密的、负责学生“吃”“住”“综合维修”的三个相关科室里,建设“饮食精品窗口”“楼寓爱心服务站”“品牌服务维修队”三个服务育人示范点。提升后勤员工对自己服务工作的认识定位,认同“后勤员工是不上讲台的老师”的角色,以统一的服装、规范的言行、朴实的承诺和崭新的精神风貌为学生打造后勤爱心、暖心、贴心的“三星”服务品牌。提出“后勤不后、靠前服务”“三全育人我争先,服务育人我创优”的口号,凝心聚力、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后勤全体员工服务意识提升,育人效果的增强。

4.改革创新,以项目建设,促进员工服务育人意识

近年来高校为改变学风、提高教育质量、增强竞争力,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開展一系列改革工作,扫除高校发展道路上的沉积陋习。后勤服务育人工作作为高校教学、管理、服务“三驾马车”之一,要加强改革工作,重视项目建设。以财经大学为例,后勤为提高服务保障水平,增强员工服务育人意识,支撑学校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申请并获得“三全育人”建设项目的立项。同时根据学校一系列改革工作的统一部署,后勤改革工作与立项不久的服务育人建设项目同步开展。后勤领导班子紧紧抓住这一机遇,以改革工作促进服务育人示范点建设,以服务育人示范点建设巩固改革成果,二者互为表里同向推进。减员增效、定编定岗定责、规范管理、优化薪酬,进一步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意识。改革工作让服务育人示范点建设工作走上快车道。

5.加强思想教育,发挥后勤基层党组织作用

通过对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让后勤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所从事服务工作的价值,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为师生提供主动、热情、周到的服务。

后勤基层党组织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履职尽责,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努力吸收新知识,在服务保障学校的各项工作中,争做知识型、专家型、技能型职工的排头兵,做群众表率,发挥模范先进作用。

总之,在高校贯彻立德树人,多措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把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好,是后勤实现服务育人功能的重要基础。为了有效防止后勤人才队伍成为制约学校改革发展的“瓶颈”,必须认真抓好后勤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志国.高校后勤应主动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实效[J].高校后勤研究,2019,4:70-72.

[2]郑亚萍,王静.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性[J].中国高等教育,2010,5:61-62.

[3]余璐.于点滴中服务学生——记第六届“三育人”先进集体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J/OL].浙江大学报,2013,478:4.

[4]孙联明.增强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的实效性探究[J].理论探索,2012,4:6-8.

[5]数据截止于2019年10月

[6]王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岗位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J].人力资源管理,2012,5:42.

[7]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B%98%E6%A0%A1%E5%90%8E%E5%8B%A4%E7%A4%BE%E4%BC%9A%E5%8C%96/12648112?fr=aladdin高校后勤社会化_百度百科

[8]张政利、张枫、张辉.现代大学后勤系统创新发展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71.

[9]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C%8D%E5%8A%A1%E6%84%8F%E8%AF%86/3705458?fr=aladdin服务意识_百度百科

[10]宋启忠.对高素质高校后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J].新经济,2014,17:115.

作者简介:

一作:吉慧兰,1976年9月29日,女,汉族,江苏省海安县,硕士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后勤公寓服务中心;

二作:曹春梅,1966年1月28日,女,汉族,河南省夏邑县,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婚姻法,工作单位:新疆财经大学后勤公寓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服务育人高校后勤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乡土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勤工俭学发展战略的思考
高校后勤财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召开
提升学生公寓“服务育人”水平、打造服务育人“第二课堂”
高校辅导员:“服务育人”做学生日常生活的服务者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后勤财务管理成本控制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