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0-09-10刘娟

南北桥 2020年13期
关键词:史料初中历史作用

刘娟

【摘    要】初中阶段的历史涉及国内外重要历史,但由于书籍编写篇幅受限,不少历史史实没有完整地呈现出来,导致书籍内容不完整,学生很难连贯地了解相关史料。因此,历史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史料,在补充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  作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115

不可再现性与过去性是历史的两个重要特征,通过历史能够有效反映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同时也能有效了解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及人们的思想认识。然而史实年代久远,人们在理解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尤其是初中生,社会经验还不丰富,理解能力还不强,对一些历史知识难以透彻理解。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史料,成为沟通古代与现代的桥梁,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能够进行更好的了解。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笔者在本文中对如何有效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史料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史料的定义及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一)史料定义

史料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依据,人们可以通过史料了解到大量史实。史料有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之分。第一手史料是指能够作为人们进行历史研究根据的史料,是在历史事件发生或接近于历史事件发生时的产物。后者是经过前人研究所做的相关记载及解释,在历史教学中所使用的史料,一般是指第一手史料。

(二)史料对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精神。简而言之,史料就是进行历史研究的依据,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史料,让学生明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为历史知识提供有力证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史料为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追根溯源提供了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史料不仅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有效说明,学生通过史料还能对历史事件产生自己的认识,构建出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理解框架,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史料能夠有效调动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去学习、研究,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积极运用史料辅助教学,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史料。比如,在讲唐朝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优美的唐朝“美人图”,学生通过认真观察与研究,对唐朝着装及用具等都会产生深刻印象,史料的运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还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二、运用史料进行历史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教材的主体地位。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正文,还有丰富的辅助材料,包括:图片、历史小故事等。初中历史教材上的史料既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文的有效解释与说明,教师与学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进行阅读。但是在实际历史教学中却出现了“喧宾夺主”现象,教师让学生阅读历史教材上的史料,在课堂上为学生补充必要史料没错,但是一些教师却出现过于重视史料,对正文有所淡化的教学现象,这种做法虽然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历史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历史信息进行把握。

2.史料的选择要以初中生的接受能力为出发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其思维能力已经从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与学生思维能力相匹配的材料。

初中学生虽然已经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往往很容易受形象思维影响,在剖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关注其直接的表面关系,未能突破感官限制而对事件发生的本质进行研究。因此,教师选择的史料不仅要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还要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

3.运用史料进行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从构建主义理论角度来讲,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构建产生重要影响,在学生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教师起到引导者与帮助者的作用,通过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构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历史教师在日常生活或者工作中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收集有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总结。在运用史料教学时,要根据要讲的主题为学生设置问题,组织有利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历史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

教学过程不仅是向学生讲授教材知识的过程,还应该是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有效结合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果将教学内容比喻成“红花”,那么与之相关的资料就是“绿叶”,只有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想要达到以上教学目的,就要正确认识教师在运用史料教学中的重要位置,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能使史料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运用史料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运用史料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了跟上时代发展潮流,要注意通过史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主要是为了了解过去,其实,学习历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以史为鉴,帮助人们更好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历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看到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史料往往能够引发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只有在思考过程中才能萌发创造的火花。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近年来将史料运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并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和学生引起高度重视,并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历史是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有效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健.中学历史史料教学研究与实践[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3.

[2]秦珊.浅析初中历史史料教学[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史料初中历史作用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