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探讨

2020-09-10袁七一立

南北桥 2020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教学目标高中体育

袁七一立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课业压力较大,不少学生为了多一些时间学习主科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这是非常不正确的,体育课的开设既能够增强学生体质,保证学生身体健康,还有着舒缓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作用,因此,高中体育教师任重而道远,本文将就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来进行论述和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  教学目标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3.083

高中体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有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认为应该取消体育课,特别是初中、高中阶段。因为在目前的形势下,初中、高中的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升学压力,需要更多的学习时间。一节体育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每周有两节,如果取消体育课,把这些时间分配到其他课程上,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升学考试中的科目。此外,运动过后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身体会处于疲惫状态,学生短时间内难以平静下来听其他的课,这样又会浪费很多的学习时间。笔者完全不同意上述观点。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不仅不应该取消,而且还应该给体育课制定和学生生存发展的要求相适应的目标。合理安排体育课,制定出一些与学生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还是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爱、锻炼身体的习惯,都是十分有效的。高中体育教学的目标有以下几个:

一、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在中国,有一句话一直被很多人信奉为真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语道破了健康的身体对于人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有关专家的调查报告显示:学生由于缺乏运动导致的免疫力低下,体弱多病等症状,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来合理安排运动项目,才能逐渐改善。所以,一个健康的身体,是高中生学习的坚强后盾,身体垮了,学习也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状况,高中体育课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高中体育教师在安排体育课的活动项目时要做到:1.轻重搭配,每节体育课上,既要安排运动强度大的体育项目,又要安排运动强度低的体育项目;2.全身运动,教师安排的体育项目不能只活动手脚,而要全身运动;3.注重个性差异,尊重不同类型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运动兴趣,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适当锻炼。

二、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一个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用,而运动就是学生所需要培养的所有好习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运动锻炼出健康的身体,首先必须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这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长期目标。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习惯的养成需要多久”。最后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需要三个月,即不到一学期的时间就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第一,让学生每天都接触到体育运动,虽然一周只有两节体育课,但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一下活动量小的运动项目,坚持每天至少让学生运动半个小时;第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安排适合学生的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从心里有想运动的意愿;第三,向学生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体育课不仅仅是组织学生做一些体育运动,教师还应向学生强调运动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去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开始或者结束时向学生讲一些运动的好处,让学生喜欢运动;第四,向学生传授一些运动的常识,让学生知道如何运动才能不伤害身体,如何运动才能使身体受益最大化。通过这些途径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

让学生拥有自己的体育爱好,不仅仅能使学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多一种终身爱好,有利于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发展,毕竟相同的爱好是很多人成为朋友的前提。在前面,笔者已经谈到过要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習惯,且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是培养学生体育爱好的一个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是学生勤于锻炼的前提。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哲学上讲,就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不同,体育爱好也不尽相同。性格内向并且体质较弱的学生可能更适合羽毛球、乒乓球等通过两个人合作就可以完成的项目,并且运动量也不大。性格外向并且体格健壮的学生可能更适合篮球、足球、排球等大型的、通过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运动量较大的体育项目。当然,有些学生也倾向于网球、棒球等运动项目。对于学生的体育爱好,教师首先要以尊重、鼓励的态度对待,其次再加以适当的引导,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培养终身的体育爱好。

四、增强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运动是最能培养和增强学生意志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意志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使用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当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教师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并且让学生在心里自我暗示“我行,我行,我一定行。”通过学生的自我暗示,很多由于惰性不能坚持的运动,学生都能轻松地克服。这就是体育增强学生意志力的训练,通过高中体育课的训练,培养学生出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力。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学生的运动耐力是有限的,一定要把运动量控制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

学生每天放学回家后还有很多家庭作业需要做,如果学校取消了体育课,学生哪还有时间锻炼身体。一旦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就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因此,高中体育课不仅不能取消,还必须明确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让学生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并在体育活动中增强学生的意志力。相信通过本文,高中体育教师一定有所启发,会对自己上体育课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有所明确,会把高中体育教学进行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方.高中体育教育目标及有效性探究[J].运动,2014,000(013):127-128.

[2]唐广锋.浅谈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000(007):160.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教学目标高中体育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