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以幼儿为主体的区域活动

2020-09-10汤菲红

启迪·中 2020年8期
关键词:区域活动主体幼儿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区域活动的起点与基础。本文将探讨区域如何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以幼儿为主体建构区域内容。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 主体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的互动积累个体经验,按自己的方式自主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活动的设置应涵盖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各个方面,满足幼儿各项活动的需要;区域活动的设置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区域活动的设置应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设置哪些区域内容。因此,我们在区域内容设置的时候,把握区域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支持幼儿在区域学习活动中得到深度的发展。

一、随着主题的开展生成区域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主题与区域之间是不断生成的,在主题活动中可以发现,幼儿获得一些零散的、有价值的经验,为了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可以产生更多新的主题内容,设计基于主题活动的区域内容,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集体活动时间是有限的,把主题内容延伸至区域中,满足幼儿继续操作和探索的欲望,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如:在“古早味”主题活动中,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围绕“龟粿”开展了系列活动。幼儿在品尝了龟粿、了解闽南龟粿文化后,产生了在“手作坊”制作龟粿的兴趣。在“闽南古厝”主题活动下,“美工区”提供了纸板、纸筒芯、皱纹纸、纸杯、胶水、双面胶、牡蛎壳、魔法玉米、果壳等制作古厝房子;“语言区”幼儿扮演“泉州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古厝景点;“建构区”中搭建“苏廷玉故居”、“杨阿苗故居”等泉州古厝;“木工坊”中提供纸、设计图、木工刀、颜料、锯子、尺子、板材等设计古厝模型。

二、混龄区域中传承的问题产生区域内容

在混龄区域活动的初期,大、中班幼儿间彼此还不熟悉,他们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方法,其次,由于混龄区域活动涉及的是不同班级、年龄段的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幼儿的主题经验不同,这给活动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这些障碍、问题也就成为了孩子们区域活动的内容。

如:在“梨园戏曲”混龄区域活动中,中大班一起表演“踢球”的片段,大班的孩子扮演小丫鬟,时而用脚踢球、时而用肩膀踢球、时而用手托球,但是扮演球童的中班孩子拿着在场地上不知道怎么和小丫鬟的位置、玩球的顺序配合好。在活动后,我们通过引导幼儿讨论,他们觉得要先确定每个人的位置,画出队形图、球童和小丫鬟的动作顺序,于是生成了“编排部”区域活动。

三、从问题推进产生区域内容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活动中间停止无法顺利进行,如因幼儿之间争夺材料导致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的活动失败,因发展水平导致原地重复……通过组织幼儿进行谈论,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产生新的区域活动内容。

如:在“海丝贸易”主题区域中,“加工坊”里孩子们制作海丝商品,“珠宝”、“香料”、“茶叶”、“丝绸”、“瓷器”等。“海丝商铺”里孩子们扮演外国商人来到泉州港进行着物品的交易。“古船坊”孩子们忙着在“船上”搬运各种货物,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国外的香料、药材、象牙、犀角、珠宝,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老师,东西太多了,没地方放了”“老师,他们把货品都堆在一起了,我们找不到我们的茶叶”“老师,我们店铺里的波斯珠宝都被抢购一空了,缺货了”……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老师在活动后引导幼儿讨论,“怎么样能让物品整齐有序,按类别存放?”“如何将物品快速送到商家?”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有一家快递公司,这样可以把货品很快送到商家手里”“我妈妈经常在淘宝买东西,有快递公司”“我们家小区还有菜鸟驿站,东西按类别放在不同的架子上,拿东西很方便”……在孩子们的建议中,“古城驿站”区域活动产生了。

四、以幼儿的兴趣点产生区域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幼儿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善于观察,追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幼儿活动的区域内容。

如:在一次晨检分享时,小朋友带来了提线木偶和同伴一起分享,大家由此展开了话题:“木偶表演真有趣”“我和妈妈看过《小沙弥下山》的木偶戏,小沙弥超可爱”“操作提线木偶的叔叔真厉害,要操作好多线”……于是我们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带领幼儿参观木偶剧团;开展有关木偶的调查;邀请木偶剧团的演员来为孩子们表演,幼儿对木偶戏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分享交流中,孩子们表现出了在班级表演木偶戏的愿望,生成了“小小木偶戏”的区域活动。

五、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产生区域内容

在生活化情境化的区域活动中,幼儿在相应的生活场景中游戏,自然而然地体验、学习,幼儿将一些生活经验转化成自己的想法,进一步生成区域活动内容。

如:做为一名闽南人,大家都知道面线鸡蛋寓意吉祥如意。我园幼儿生活在闽南人家,从小就受闽南文化的熏陶:过生日除了生日蛋糕外,父母都会为孩子煮上一碗生日面线,祈祷孩子健康成长,吉祥如意。所以孩子们对过生日吃生日面线有生活经验。一次区域游戏时,幼儿在娃娃家里玩起了为娃娃过生日的游戏。娃娃家的妈妈边煮面线鸡蛋边说:“今天娃娃过生日,我煮面线和鸡蛋给他吃”。旁边的小朋友听了立刻围观过来,大家开心地交流着,“我生日时妈妈也煮这种面线鸡蛋给我吃,可好吃了”“我过生日也吃面线鸡蛋,鸡蛋是红色的”“奶奶说吃鸡蛋面线,吉祥如意”……关于生日面线鸡蛋的话题就在孩子们间传开了,而且引来越来越多幼儿的符合。幼儿纷纷提出了想法和困惑:我们想在区域里画面线鸡蛋,生日面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做的?怎么把鸡蛋变成红色?于是面线鸡蛋就在区域中产生了。

六、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产生区域内容

《指南》指出:“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幼儿学习的方式与特点就是在生活中、游戏中,通过感受、体验、操作、探究,不断进行有意义的自我建构。研究表明,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种类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而幼儿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决定对材料的操作方式。

如:在一次“闽南小吃摊”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小吃摊”里忙绿的“搓汤圆”,“这是我的汤圆,你看,圆滚滚的。”“这是我的汤圆,很大,很好吃。”“我的汤圆是彩色的。”这时候,一名幼儿搓了一个扁扁的,中间有个洞的“汤圆”。“你的汤圆怎么是扁扁的,中间还有一个洞洞,跟我们不一样。”“你要重新去搓,拿去。”“汤圆是圆圆的。”……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了起来。这名幼儿很委屈地说:“我奶奶是这样搓的,这是糖裸。”“什么是糖裸啊?”孩子们问道。老师发现了“小吃摊”里的“异动”,看到了这个“扁扁的有洞的汤圆”,于是和孩子们说到,“糖裸是七夕节传统节日必须做的一种闽南小吃,在闽南人家,七夕节这一天会把糖裸摆上桌子祭拜,祈福家里的孩子平平安安,身体健康。”“有谁吃过糖裸吗?”“我吃过,我吃过,糖裸上面还要撒上白糖和花生碎。”“我奶奶还做成了东西塔的形状,还有小猫小狗的形状。”“我们也来做七夕糖裸吧!”在孩子们的呼声中,生活区“七夕糖裸”产生了。

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不是一劳永逸和议程不变的,而是随着幼儿的經验、需要与兴趣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幼儿的经验、需要与兴趣影响决定了区域活动发展的方向,决定区域活动种类的确定,教师应当以《指南》为依据,通过设置区域、对区域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在对幼儿游戏的行为观察和分析指导中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李季湄、冯晓霞 2013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

《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秦元东、陈芳 2013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区域 大学问》董旭花 韩冰川 王翠霞 刘霞 2013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福建泉州市第一幼儿园 汤菲红

猜你喜欢

区域活动主体幼儿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何谓“主体间性”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