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决胜期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探究

2020-09-10宋雪飞

环球市场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文化扶贫公共图书馆

宋雪飞

摘要:本文对公共图书馆的扶贫原则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扶贫措施,力求通过精准识别目标群体、优化扶贫内容、健全扶贫机制、落实“互联网+精准扶贫”活动等方式,丰富贫困群体的头脑,提高其文化与知识水平,引导其积极创业,走新型脱贫致富的道路。

关键词:决胜期;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我党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在精准扶贫战略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育人功能,坚持精准扶贫原则,健全扶贫机制、优化扶贫内容,并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国家文化扶贫做出更多贡献。

一、公共图书馆扶贫原则

在决胜期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成为文化扶贫的主要阵地,应切实坚持“精准”原则,在掌握各贫困地区实际情况的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和质量。当前部分公共图书馆的扶贫工作不到位,主要受思想意识、扶贫方式、扶贫内容等方面影响,未能把握好“精准”原则,导致扶贫效果与预期相距甚远。因此,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公共图书馆应明确主体对象,并“授人以渔”,使贫困对象能够掌握科学技术,接受更多的文化教育,才可帮助其真正的摆脱贫困,实现精准的文化扶贫目标[1]。

二、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有效措施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承担着艰巨的文化扶贫任务,在实际工作中应脚踏实地,制定明确的扶贫目标,实施精准化扶贫和精确化管理,才可帮助贫困地区真正改变现状,脱贫致富。

(一)精准识别目标群体

首先,要对贫困群体进行精准识别,改变以往“一刀切”的扶贫方式,而是要精准识别目标人群,为其提供精准扶助,以此提高扶贫资源利用率,避免以往非贫人员占用扶贫资源等情况发生,使真正贫困者得到有效的帮助;其次,识别贫困群体的发展能力。由于文化扶贫资源相对紧缺,应将有限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对于文化扶贫兴趣较弱、因身体健康或年龄等问题无法参与的群体,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扶贫:对于有能力、积极踊跃的群体,图书馆可率先保障这部分人获得扶贫资源,帮助其实现脱贫。此外,还应识别贫困群体的文化需求,对当地的文化背景、地理条件、风俗习惯、贫困原因等进行综合分析,深入了解人们的文化需求,制定相应的脱贫方案,为后续脱贫工作开展提供切实帮助。

(二)优化扶贫内容

文化扶贫属于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应对此加强重视,承担起光荣的责任与使命。在新时期背景下,管理人员应转变思路,对扶贫内容进行优化和创新,最大限度的使贫困人民从中收益。在精准识别目标群体后,应构建稳定高效的文化资源输入渠道,根据贫困区人民的实际需求输入相应的资源,使群众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得到充分满足。值得注意的是,此类文化资源中除用户与书刊之外,还应提供一些影像类、音频类等资源,以此满足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使扶贫内容能够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相符合。

(三)健全扶贫机制

为了获得更加理想的扶贫效果,应积极构建扶贫管理机构,并在图书馆各个管理环节中发挥作用,使扶贫机制得以健全,图书馆与贫困区的干部之间加强沟通与交流,提高扶贫工作效率,还鼓励大学生村官积极参与该项活动,为扶贫队伍注入更多年轻的新鲜血液,丰富文化扶贫的人才储备;还应与当地特色资源相结合,由政府牵头筹集民间资本,建立扶贫文化产业,并长期开展落实。例如,某地文化扶贫工作中,图书馆与当地妇联、市委、工会等组织携手共建图书流动站,为贫困区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为农民子女捐赠大量书籍、报纸等,并通过开展展览、讲座等活动,使贫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得以丰富,获得十分可喜的社会效益[2]。

(四)落实“互联网+精准扶贫”活动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文化扶贫开辟了新路径。图书馆拥有强大的资源优势,可与先进的网络技术融合,构建网络资源平台,通过开展“互联网+扶贫”活动,解决当地产品滞销问题,还可提高贫困群体的生产热情。在图书馆网站、微信服务平台等处开设精准扶贫专栏,定期推荐相关农业书籍、发布农业优秀案例视频、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使贫困群众能够有更多渠道获取知识与外界信息.也为广大群众参与精准扶贫提供了平台。在“万物互联”时代,图书馆可依托云技术对文化扶贫资源进行整合和分配。同时,在构建云平台时,图书馆还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云平台上与文旅部、信息部进行资源共享,便于采取更加精准高效的措施,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开展技能培训活动

贫困地区由于交通闭塞、人口较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在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也相对落后。在扶貧决胜期,应根据当地群众的技能特点与水平,培养其掌握一技之长,才可使群众能够真正的摆脱贫困,共同致富。对此,图书馆可定期派遣专业人员到贫困地区进行技能培训,结合当地群众因材施教,采取特殊化、精准化的培训方法,不断提高贫困群体的技能水平,提高其工作效率。例如,图书馆可对贫困区群体的发展需求进行考察,发现当地具备的农业发展优势,便可以此作为突破口,鼓励群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邀请一批专业的农业专家与技术人才投入到农业工作中,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由点及面,先使部分人富裕起来,再带动其他人,一起走上富裕之路。同时,也可根据贫困区的劳动力情况,开展安全保卫、家政服务、计算机技术等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使农业产品质量与数量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仍然不可懈怠。对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教育功能,为贫困区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创新扶贫方法,开辟出新的扶贫路径,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以知识武装人,引导贫困群体积极创业,真正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露.精准扶贫视角下图书馆文化扶贫路径研究[J].中文信息,2018(5):41.

[2]李丹,曹星月,刘泉,张豪.公共图书馆文化精准扶贫的路径研究——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智库时代,2019(46):7-8+12.

猜你喜欢

文化扶贫公共图书馆
浅析成都文艺志愿者服务的特点
“互联网+”助力文化扶贫
贫困县图书馆发展刍议
贵州民族乡村“文化扶贫”探析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精准扶贫勿忘“文化扶贫”
纽约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政策研究
基于图书奖评选的公共图书馆采访创新研究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