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本质回归

2020-09-10李衍霞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李衍霞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经过五千年的积淀和传承,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正是传统德育文化与现代法律法规的统一结合体,通过学习道法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个人价值观,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使其成为知法明理、诚实守信、勤学好学、品质高尚的新时代小学生。因此,文章将全面论述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传统文化 本质回归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细数传统文化中经典的修身养性及德行警句,在感叹于古人博大情怀的同时,也为这些传统文化精髓的流芳百世而啧啧称奇。如何将这些具有警示和激励作用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当中,是教师普遍关注的焦点课题。

一、以好学乐学为契合点,以传统文化为动力源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几千年以前,古人就已经总结出了“好学”的真知灼见。现如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小学生的优越感与幸福指数也逐年攀升。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如何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创造出更多的个人价值,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已成为许多小学生的学习目标。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与优势,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使学生拥有一个好学乐学的积极态度,使其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1.课件导入,引发共鸣

小学是学生求学生涯的初级阶段,对于刚刚接触校园生活的小学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部分学生由于年龄小,适应能力较差,很难进入学习状态,甚至有些学生的思维意识依然停留在幼儿园阶段。于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道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视频教学课件,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道法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对课件内容产生共鸣,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逐步养成好学乐学的良好道德品质。

以《我是小学生啦》这一单元为例,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新老师、新同学,走进新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古代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的。像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壁借光、唐朝李密牛角挂书、 晋代车胤囊萤映雪等,借助于古人刻苦讀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使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态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牢记经典,汲取养分

态度决定成败,如果学生有一个乐学好学的态度,对学习成绩的快速提升将大有帮助。因此,教师应以传统文化知识为抓手,通过引述传统文化的一些经典之作,让学生牢记好文、好诗、好词句,将传统文化体现出来的精神价值渗透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中,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经典国学《三字经》,虽然有的学生在幼儿园阶段就接触过《三字经》,但只是学会了背诵,却不能深刻领会《三字经》当中每句话的真正含义。因此,道法教师可以在《三字经》中选取与学习相关的句子,并讲述句子的含义,然后在教学课堂预留出少量时间,让学生将这些句子背诵下来。同时也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了正确认知,如果将类似的经典语句作为警示语,也必将时时提醒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二、继承传统美德,端正个人态度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传至今,激励、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时至今日,传统美德的内容已经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成为激发爱国热情、端正个人品行、陶冶道德情操、指引正确方向的航向标。中华传统美德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本内容,道法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将传统美德传递出来的社会正能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游戏教学,美德熏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快乐课堂、趣味课堂,道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课堂小游戏或者小活动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在和谐共融的大环境下领略传统文化的真谛,端正学生的个人品行,让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融入集体环境中来。

在教学《分享真快乐》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在四岁时就懂得分享,将大梨分享给哥哥,自己却留下一个小梨。当孔融长大以后也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教师讲完这个故事后,可以选择5~10名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根据故事以及教材内容,做一个分享真快乐的小游戏。假如参加游戏的学生人数为10人,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糖果盘道具放到一名学生手里,其余的9人手里没有糖果,而盘子里的糖果只有9颗,如果这名学生将糖果全部分享给9名学生,自己将得不到糖果。在这种情况下,看一看该学生的表现。如果分享完毕后,盘子里没有剩下糖果,就说明该学生已经懂得了分享快乐的道理,教师应带头为这名学生鼓掌。通过与经典传统德育故事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个人德行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2.赋予行动,以德为美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知识宝库当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包括爱国、忠诚、仁义、行孝、善良等。这些传统文化诠释出来的闪光点恰恰是现代人生活、工作、学习的精神食粮,是每一个人实现理想和人生目标的精神动力。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精髓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

以《父母多爱我》为例,教师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使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是香的,像鲜花;父母的爱是甜的,像蜜糖;父母的爱是清新的,像森林中的草地;父母的爱是宁静的,像蓝天上的白云;父母的爱是柔软的,像轻风和细雨;父母的爱是温暖的,像阳光和炉火。然后再升华父母的爱,借用古代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让学生领悟到父母有多爱自己,如唐朝杨乞彩衣养亲、周朝闵损单衣顺母、晋朝王祥卧冰求鲤等。接下来,教师给学生布置一项家庭作业,回到家以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第二天,学生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成一篇简短的作文,并在全班范围内朗读。通过这种方法,中华民族的传统孝道将扎根在每位学生的心底。在净化心灵的同时,学生对自己的父母也报有感恩之心。

三、探寻传统文化本质,融入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学校即社会,也就是跟着教育即生活而来的,现在我也把它翻了半个筋斗,变成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他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从中可以看出,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恰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紧密关系。如学生的个人行为、德行修养全部是生活中的真实场景。因此,道法教师应合理利用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精神光辉,给现实生活施洒一缕光明。

1.课外讲堂,遵规守纪

俗话说: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集体,没有一个固定的法令、没有一项明确的法规,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集体也将逐步走向消亡。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生活当中不遵章守纪,不讲文明礼仪,那么这个学生也将如同一副枯槁的朽木,失去了个人价值。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就制礼作乐,后来经孔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等礼乐文化的经典被先后列入学官,成为古代文人必读之书。可见,我国的传统文化将文明礼仪与遵规守矩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具备高尚道德品质首要条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传统文化礼仪知识时,应利用业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当中,通过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验证学习效果。

比如,教学《安全护我成长》时,教师应教导学生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并协同交通警察,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让其亲身体验过马路时的真实情景。然后利用视频演示的方法,将如何过马路,以及道路上常见的交通规则与交通信号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2.参与公益,知法明理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德育理念已经深深植入当代人的心底,道法教师在灌输这一道德理念时,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展现个人道德风采的平台,借助于学校的力量,多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发挥社会舆论的正能量,将德育成果传递到整个社会当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当教学《我们的公共生活》时,学校可以组织开展社会普法宣传、义务献血宣传、植树造林宣传、关爱空巢老人宣传、关注留守儿童宣传等公益性活动。学生以公益宣传员的身份,通过发放宣传单、向同龄学生讲解公益知识以及观看普法宣传视频等形式,传递正能量,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通过这种直接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学生不但继承和发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心灵也得到净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过程中,学生需要领悟和理解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还有很多。因此,只有循序渐进地逐一接纳,才能夯实自身的德育根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传统文化回归新时代、新背景下的現实生活中,是整个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在物质生活充裕的今天,学生更需要开阔的精神视野以及卓越的道德品质,而传统文化恰恰融合了几千年祖祖辈辈的智慧结晶,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构建了气势如虹的精神框架,为当代人指引了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理念,不但使道德精髓回归教学课堂,而且成为当代小学生健康向上生活、发奋努力学习的一盏明灯。

参考文献

[1]王存贵.道德与法治“探究学习点”的选择[ 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7(6):66-68.

[2]张哲,王永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J].人民论坛,2018(8):116-117.

[3]王春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为例[ 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9,478(02):42-43.

[4]陈明燕.从《品德与生活》到《道德与法治》[ J].基础教育课程,2018,235(19):68-71.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