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探究

2020-09-10曹爱云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电路课件

曹爱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物理知识抽象性强,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来说,难度较大。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能够变抽象为生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很好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巧妙借助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信息技术集声音、图像和文字于一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感性认知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融合效果。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经反复强调:“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体。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由于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知识,再加上物理科学中包含很多抽象知识,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而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形兼备,在物理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可以使物理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現在学生面前,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中的“日食、月食如何形成”这一部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小粒子与大宇宙》时,由于“粒子”太小,用肉眼根本无法观察,而“宇宙”太大,只能运用信息技术,化微观为宏观,化宏观为微观,以帮助学生观察和理解,掌握粒子的物理运动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2.加强教学融合,突破重点难点

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电学部分,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电学概念和公式推导都非常抽象,学生学起来相对吃力。因为初中生往往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师应尽量采用实验教学,化复杂为简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定理,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磁场方向、直线电流周围磁感线的环绕方向和磁场中小磁针指向”等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在同一空间中发生的物理现象被直观明了地展示出来。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基片作为“直”,而将抽拉片作为“电流方向”,再用覆盖片代替磁针指向,然后将这些投影底片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复合片,最后用投影技术在大屏幕上播放,还可以通过旋转、抽拉、覆盖等方式进行演示。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有助于轻而易举地突破重点与难点。

3.打造探究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地呈现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打造全新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步骤:假设教学情境、演示实验、计算机分析、展示结果、总结实验结果、归纳结论。通过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动手过程,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护,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现象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在教学《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混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借助计算机软件直观形象地模拟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将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区别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看到电路的元件,对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掌握会更加牢固。然后,再让学生亲手连接电路,从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种电路异同点的掌握,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4.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复习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多渠道传输大量信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教师要注意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出现的问题,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复习的效率。首先,对于基础知识,既可以使用传统教学方法,也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初中生还处在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所以,教师需要把实践生活和理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其次,在知识复习阶段,要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信息,利用互联网开阔学生视野。最后,在复习难点突破阶段,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难以操作的实验。这样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又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复习《电磁联系》这节课的时候,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电磁感应现象和电流的作用,但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不能演示。这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另外,教师还要使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其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磁场》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首先,一幅图中有一块铁,铁块的两端吸了许多铁屑,在旁边出示问题:为什么铁块可以吸引铁屑?为什么铁块的中间没有铁屑?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质疑,让学生对磁铁的基本属性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呈现磁悬浮列车的图片,在旁边出示问题:为什么磁悬浮列车可以悬浮在铁轨上,原理是什么?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二、初中物理与信息技术融合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合理运用,发挥其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例如,公式的推导和验证还是需要教师执笔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理解公式的推导思路,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理解公式,提高教学的效果。

2.信息技术不能取代传统物理实验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要用在传统实验无法进行的地方,起到弥补传统实验不足的作用,而不是完全取代。因为信息技术模拟实验虽然形象逼真,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优化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要适时使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课件要符合物理客观事实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遵循物理的客观规律,符合客观事实,避免出现科学性的错误和无原则性的错误,让学生产生不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影响教学的整体效果。

总之,教师要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合理恰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推进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使其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提高物理教学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冯贵东.物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物理,2017(06).

[2]卫津,蔡长运,曾维静.新课改背景下寻求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契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10).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电路课件
电路的保护
基于用户和电路的攻击识别方法
“简化法”巧解电路问题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巧用求差法判断电路中物理量大小
模拟实验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
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组装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模拟实验的开发步骤及原则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