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态课堂建设初探

2020-09-10单明芳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师资建构生态

单明芳

摘要:针对“法自然·画童年”课程园建设中遇到的“课程开发容易落地难”的问题,展开与之相适应的小学生态课堂建设,通过多维度建构师资、多元化创生课堂、互动型联结师生,努力创设生态课堂,让课程园生命自然成长。

关键词:六个解放生态课堂校本探索

学校课程需要自主选择、全科融合、结合乡土特色,更需要聚焦核心素养,守护儿童心灵。为此,我校于2015年开始进行“法自然·画童年”课程园建设的实践研究,尤其对拓展性课程进行了深度开发与实施。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拓展性课程开发容易落地难。究其原因,关键在课堂。拓展性课程教学的课堂形态与基础性课程教学的课堂形态大为不同,因此,我校根据“法自然·画童年”课程园的建设,又着力展开了与之相适应的生态课堂建设的校本探索。

生态课堂建设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六个解放教育理念,以解放时空为切入口,解放学生的双手、双眼、嘴巴、大脑。解放双手,使其会做;解放眼睛,使其能看;解放嘴巴,使其善说;解放大脑,使其敢想;解放空间,使其参与实践;解放时间,使其能充分自主。那么,如何构建并实施生态课堂呢?本文通过多维度建构师资、多元化创生课堂、互动型联结师生,努力创设生态课堂,让课程园生命自然成长。具体如下:

一、多维度建构师资

根据“法自然·画童年”课程园的实施需要,多维度建构师资,有立体型师资和融合型师资。立体型师资指的是充分利用本校教师、学院学生、社会资源三方师资,发挥各自的优势,成为有力的课程保障。融合型师资指的是根据同题异科全课程活动的需要,融合相应学科师资一起做课程,形成合力,共同发力。

1.建构立体型师资

第一,本校教师。本校师资相对长期稳定,学校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特长将课程做优做精。学校通过“自主申报——技能考核——评审筛选”三道程序最终确定校内课程教师。教师积极性高、课程开发能力强、课程管理能力高,让学生从有兴趣走向有特长,最终让学生有自信会发光。由本校教师开发的课程,我们称之为精品课程,有“葫笙悠悠、天籁童音、舞影翩跹、翰墨飘香、写意水墨、健美操行”等。

第二,学院学生。我校毗邻台州学院,也是台州学院的博士工作点。大学生精力旺盛、态度积极、勇于创新。学院领导通过“团队组建——项目申报——专题辅导”三级程序组织指导大学生做课程。我校则根据学校的课程结构与实际需求确定大学生课程项目是否最终立项。每一项课程由一名大学生为课程核心负责人,并协同一个团队共同实施。根据大学生管理经验不足的特点,我校配备相应教师协同过程组织与管理。大学生与小学生联动进行课程的教与学,有特色,有实效,称之为精耕课程,具体有“魅力华夏、童话部落、玩转动画、空响竹旋、悦影赏心”等。

第三,社会资源。学校可借助社会优质资源,聘请民间艺人、社会能人等做课程。社会优质师资具有一定的内发力和灵动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弥补学校师资不足、场地不够等问题。如游泳的项目,因为学校没有游泳池而没法开展,针对游泳场地的局限,可以借助社会资源来实施,如琵琶、象棋等项目,学校内部没有相应很特长的教师,因此可引进社会资源。近年来,学校引进的社会课程有“琵琶清扬、百家筝鸣、飞天梦翔、点点对弈、永争上游”等,称之为精进课程,与学校内部的精品课程、学院引进的大学生精耕课程,三驾齐驱,各成特色。

2.建构融合型师资

根据“同题异科”全课程活动的需要,融合相应学科师资一起做课程,形成合力,共同发力。融合型师资有效弥补了国家课程的学科单一性、缺乏学科交叉性、课程情景性、回归日常生活世界不足等缺陷。“同题异科”全课程需要根据学校师资、环境等进行整体开发,体现了各科教师、各类课程的高度融合。

二、多元化创生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拓展性课程各有各的特点,课程不同,课程场地也不同。因此,课程园中的课堂也应该是多元的,有以教室为主体,有以社区为主体,有以田园为主体,也有以景点为主体,让教育走向生活,把社会搬进学校。在多元课堂里,教师依据不同的课程来设计活动,让课堂灵活地服务于课程,成就学生的精彩。课堂上,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知識储备、技能基础、精神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以及才能展示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学习中完善课程,成就自己。

1.课堂环境:因地制宜

课堂地点若是室内的,以大脑思考、眼睛观察、耳朵聆听、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课堂地点若是室外的,以培养身体的协调能力、肢体运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为主。课堂地点若是室内外结合的,可以动静协调安排,如飞天梦想(航模)课程,则需要两者结合。

2.课堂结构:依需组合

不同课程的活动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相对单一,有的相对复杂。从课堂结构来看,有主题生成、方案设计、中期交流、方法指导、信息整理、成果展示、社会实践、网络探究、设计创作等。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特性进行创造性组合,形成相应的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根据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时,要特别关注每一结构的要义,如主题生成,关键词生成;信息整理,关键词整理,要抓住关键词的要义,有效实施教学。

3.课堂风格:各成特色

课程园活动因学科不同,涉及的内容也不同,有知识拓展类、体艺特长类、实践活动类......不同课程需要相应课堂风格来匹配。知识拓展类课程需要关注板块教学、环节推进、类型重构;体艺特长类课程需要关注样本的选择和鉴赏、技能的提升和发展;实践活动类课程则需要关注小组的分工合作、活动设计的科学合理、实践活动的收获交流等。

三、联结师生关系

课程园里的生态课堂鼓励师生共建,在共建中有效地联结了师生的关系。学生既是课堂的学习者,也是课堂的推进者;教师既是课堂的引领者,也是课堂的合作者。师生共建,形成“引趣导入——任务内驱——活动共学——成果展评——整理激励”的共学流程,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师生共同进步,让课程更有生命力。在联结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做好以下三点:

1.唤醒需要意识

课堂是基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学习的需要则基于兴趣和困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需要意识、问题意识,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

2.尊重能力差异

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的能力差异,差异化地设计活动方案,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适应学习,达到个性化的成长。

3.树立共学理念

拓展性课程,要着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改进教育评价,需要教师适当地弱化教学意识,强化学生的活动意识,在课程中树立共学理念,不仅成长学生,也成就教师自己。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宋建文,刘经华.解放学生[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周海根.学校课程建设的内涵、取向与路径分析[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师资建构生态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建构游戏玩不够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