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创新小学音乐教学途径探析

2020-09-10韩沙沙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乐曲乐器音乐

韩沙沙

摘要: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因此,音乐教师必须创新音乐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实现音乐教学的目标。文章从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发挥乐器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渗透德育以及注重过程性评价等方面,对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水平的途径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小学音乐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

传统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要,单一刻板的教学观念很难带给学生好的音乐体验,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了进一步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引入新鲜元素,让音乐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一、联系生活,增强学生音乐体验

“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思想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说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音乐是一种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以音乐的方式将日常生活展示出来,传递生活感受,表达生活感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教师要积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挖掘丰富的音乐教育素材,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体会音乐学习带来的乐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目标。例如,在欣赏

《春晓》这首歌曲时,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聆听歌曲,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事物和“春晓”可以联系在一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诗词中描绘的春意盎然的自然景观,再现诗词意境。为学生播放《春晓》这首歌曲,经过之前的铺垫,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对音乐传达的诗情画意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和体会。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发挥乐器优势,培养学生节奏感

音乐的灵魂是节奏。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节奏训练,引导学生体会、把握音乐的节奏,借助节奏来把握音乐整体架构。乐器是音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妙音乐的产生往往离不开乐器的帮助,乐器产生的声音可以带给人们幸福感和喜悦感,影响人的情绪,而且最重要的是乐器带有强烈的节奏感,发挥乐器优势对开展节奏教学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操作的乐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节奏感。比如,三角铁、沙蛋、沙锤、八音琴、单响筒、双响筒等,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还能考验学生反应能力,对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具有积极的帮助。此外,教师要多给学生介绍乐器知识,让学生对乐器保持好奇心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进行乐器训練,不但可以保护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动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节奏感。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音乐魅力

单一的听音乐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时间一长,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教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担任情境中的角色,将自己融入情境之中,一边模仿一边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例如,在欣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坐在板凳上,模仿坐在船上的样子,用尺子或铅笔盒做船桨,一边欣赏歌曲一边模仿划船的动作。为了使情境更加形象逼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模拟小船在湖水中滑动时发出的声音,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热情和动力,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又如,在欣赏《森林狂想曲》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一遍,然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自己想象成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然后模仿动物。比如,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猴子,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做出猴子的动作;有的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只老虎,跟着音乐做出不同的动作。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歌曲主题内涵,还能提高音乐欣赏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发挥学科优势,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蕴藏着或柔和或激烈的情感。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剖析乐曲蕴藏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乐曲的MV播放给学生欣赏,给学生讲解音乐创作的背景以及背后蕴藏的故事和情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去。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首乐曲时,应让学生感受先辈们在祖国面临危机时义无反顾地投身抗争战斗的英勇精神,让学生明白,乐曲正是因为宣扬了我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才会被广为传唱。首先,教师要收集当年那段历史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在创作时的历史背景:在国难当头之际,面对凶残的外来侵略者,我国人民团结一心,不畏生死,为了民族的自由,为了祖国的未来,不惜一切代价向外来侵略者发起了反抗斗争。了解了这些背景,学生的幼小心灵受到了精神洗礼,不仅对这首乐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使命感、责任感也油然而生。又如,在欣赏乐曲《爱的人间》时,要深入剖析歌词意象,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让学生明白人间处处充满爱,大爱就在身边。为了进一步渗透德育教育,可以选取主题相同的乐曲进一步向学生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五、注重过程性评价,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传统评价机制多为一次性评价,只关注结果却忽视了过程,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因为基础和能力差异,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起点不同。教师不能只关注最终的结果,而忽视学生付出的努力以及取得的进步。这对那些音乐基础差、没有音乐天赋却喜欢音乐的学生是不公平的,而有音乐基础或在音乐方面具有天赋的学生即便不努力学习,最后取得的成绩也可能比那些音乐基础差或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好,这种结果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留意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将学生的期末音乐能力和学期开始时的音乐能力进行对比,以学生进步和成长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另外,教师还要多关注学生日常学习表现,特别是课堂上的表现,如学生注意力情况、课堂纪律、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等。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够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给期末评价提供有力的数据参考。此外,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对教师把控教学进度具有积极帮助,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提醒,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保证班内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丰富学生的乐理知识,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还要体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为此,教师要高度重视音乐教学,引导学生学会聆听欣赏,感受音乐的魅力,发现音乐的乐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蒲霞.小学音乐教学的三个“法宝”[J].甘肃教育,2019(18).

[2]李磊.音乐教学评价的误区及其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5(03).

猜你喜欢

乐曲乐器音乐
乐器
音乐
乐器也疯狂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
音乐
奇妙乐器
练乐曲vs基础练习
奇妙乐器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