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中历史教学优化策略

2020-09-10陈鸽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探究

陈鸽

摘要:实践证明,一堂充满创意和趣味的历史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意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策划教学方略,展现历史的魅力,引导学生穿梭于历史的长河,感受时代精神以及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文章结合教师多年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在此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随着历史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要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充分开发优势课程资源,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使知识体系更加完善清晰,引导学生对话历史并关注当下,培养学生历史思维,提高学生历史分析的能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一、精心设计导入环节,促进教学深入开展

开端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教学的进程,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提高对导入环节的重视,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促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因此,要精心设计课前导入,使其既不能失去历史厚重感,又要体现历史的生活化,促进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让学生感觉历史就在身边。以“君主专制制度”内容为例,利用多媒体播放历史片段带学生重温历史,使其认识到君主专制制度存在的原因。又如,在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建设的时候,可以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大上的发言,将现实感和历史感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认识。常用的导入方式除了感性方式以外,还有理性方式,主张论有所依,引起学生较深层次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用连战访问大陆的一段材料设计这样一段导语:“两位领导人的再次握手让两岸关系如同雨后春笋,充满了生的气息,可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因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这不禁就让我们回忆起八十年前的一段往事,也就是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

二、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探究教学是历史新课改以来积极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和讨论,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现知识的本质。如下面这个问题:“中国在2002年加入世贸组织,这一事件被称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事件,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一问题,学生必须先了解世贸组织建立的时间、背景和历史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弄清楚世贸组织对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影响。此外,还应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等政策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回答。以上这个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究性与综合性,需要调动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对学生语言的综合梳理能力要求较高。此外,组织开放性探究活动,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这一部分时,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一国两制’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构想,当你接触这个词时,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有的學生是这样回答的:“‘一国两制’指的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内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教师继续引导:“你们的想法非常正确,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很多国际比赛中,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参赛的?这又应该怎样解释呢?这与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是否冲突?”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明白:“虽然港澳台地区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参与比赛,但是却不是享有主权的主体,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标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对于人本主义理论的研究也日益成熟,形成了更为深刻的研究体系。从教育和价值层面上来看,促进人的完善与发展是教育的独特性与根本性所在,人的完善与发展过程又恰恰是构建与同化的过程。所以,在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课堂教学也应与科学技术挂钩,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构建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环境,用环境的感染性和先进技术的调动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很多知识较为抽象,单纯依靠教师的语言讲解,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尽管教师采用生动形象的描述方式,仍然不能满足学生形象性的认知需求,导致学生对于很多抽象知识无法理解。此时,教师就需要引入多媒体技术,变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提高课程的人文性,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由此可知,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而高中历史新课标也提出,要引导学生深化理解以人为本、关注人类未来的人文精神。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增强抗压和生存适应能力。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培养人文精神的素材,使学生在感知史实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熏陶渲染人文情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具有情感色彩和形象生动的情境,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丰富情感体验,获得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巴金创作《家》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民主、科学精神,进而转向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五、科学设计教学结尾,保护学生学习兴趣

能否让学生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让学生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积极思考,活跃思维,提高教学有效性。比如,可以在教学结尾处设置一些趣味性问题,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的时候,在课堂结束前教师使用了这样一段结束语:“同学们,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将中国再次推入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中国人民没有放弃,在之后又进行了革命斗争,最终彻底推翻了袁世凯政府的统治。但是中国的命运最终会是什么样子?中国今后的方向又在哪里?”这样一段结束语可以成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迫切想要一探究竟,从而在课前主动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为下节课学习“军阀割据下的中国政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总之,教师要善于正确把握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并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此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来总结历史知识,真正做到化繁为简,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陆卫琴.构建高中历史学术课堂的措施[J].江西教育,2019(33).

[2]刘生明.高中历史史料运用再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2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探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