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

2020-09-10孙景深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心理健康融合

孙景深

摘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充分结合起来。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很多教学内容相互交叉、彼此包容,两者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与相近的教学模式、方法。提高融合意识、相互渗透教学目标、积极共建教学平台是确保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路径。关键词:高中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

一、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

一般来说,德育指的是以思想、政治、道德教育为主体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渗透于教育过程中的,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内涵、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思想信念为核心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联系也有区别。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都是教育实践活动,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和维护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自由全面发展。两者区别之处在于:德育教育侧重于学生正确的社会性观念,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理的个性化差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状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传统的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一是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陈旧。当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现每个公民“自由、全面”发展成为时代主流。然而,当前我国普通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却没能及时与时俱进,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机械化现象严重,教育目标滞后,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二是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度不够,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战”的现象非常普遍,学校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力度不够,教学效率偏低。三是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度不足,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缺乏统筹规划。一些学校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融合存在认知偏差、定位不明确,致使很多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少技能培训,专业知识储备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1.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同的教育理论基础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尽管德育教育关注感性和基础教育的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专注于理性和深层教育的认识,但两者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下,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指导,旨在发展和提高学生道德心理素质、政治心理素质及法制心理素质等。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同的理论基础。

2.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相互交叉和包容

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各有侧重,但存在诸多重叠之处。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涉及了学生的认知、审美、情感、尊重以及归属感需求等。两者都是基于道德和爱国情感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自我认知发展需要,同时帮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引导其实现自我价值。从具体的实施课程来看,两者相互补充,彼此促进。

3.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方法相似

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相似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应用比较广泛的就是座谈咨询法、主诉谈话法。二者都注重话题引导和倾听陪伴,指出问题症结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主张以理服人,帮助学生自我发现和领悟。

四、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

1.提高融合意识,坚持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重

高中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要提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意识,做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并驾齐驱、相互促进。一是要在德育教育中加入“心理测评”的相关内容。开展德育工作必须首先让学生正确审视和看待自己,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测评”便是最高效的方式。教师通过心理测评正确评估每个学生的情绪、行为以及人格发展现状,以更好地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二是在德育工作中引入“情感干预”,针对学生心理及思想问题,引导其评估自身行为产生的后果,提高自我控制力。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倾听学生的想法、信念以及感受,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相融合。

2.基于全面发展,推进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渗透

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要实现融合就必须在两者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实现各自

“直接目标”的互相渗透。一方面,在德育教育中要确保心理咨询教育的价值输出,引导学生架构正确的价值观体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解决学生心理需要和问题时,引入社会伦理框架规范,明确德育教育的导向性。要充分利用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共有的“团体辅导”的方式,依据特定情境的集体心理教育与咨询活动,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通过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最终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发展。

3.打造共建平台,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

德育教育在本质上属于上层建筑,根本目的是为经济基础服务。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应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理论体系。要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必须积极共建教学平台,集中整合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一是要强化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建设。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与德育素质具有紧密联系,而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必须加强普及关于心理健康的教育知识与方法。学校要组织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集体学习或者共同组建教学研究小组,搭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学习平台。通过整合、加强两方面的师资力量,调整优化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逐步改善目前存在的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不干涉”的局面,提高教学实效性。二是要共同开发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学校要以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交叉点和重合点”为抓手,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双向整合。全面统筹、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已有教学资源,打造新的信息资源库,为开展信息化教学创设更好的条件。三是要基于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利用校内教学资源创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问题咨询服务,促使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师形成合力,提高德育教学工作实效。要重视学生会和团委工作的平台作用,通过积极开展有关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现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融合。

参考文献

[1]许贞信.高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5):64.

[2]王得祥.高中德育工作中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华夏教师,2019(9):5-6.

[3]杜玉霞,杨书丹.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高中德育指导策略[J].黑河教育,2019(12):18-19.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心理健康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融椅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