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训对于家政行业发展的深远意义

2020-09-10郭首芳

家庭服务 2020年1期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人员

郭首芳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培训作为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要想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全面推进企业的各项管理、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以及产品的科学技术水平。

在家政服务行业,亦是如此。产妇生孩子坐月子要请月嫂,人们生病动手术要请护工,老人行动不便、孩子尚在襁褓中要请保姆,家庭日常清洁、年底大扫除需要请钟点工……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升,家政服务无形中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政服务业在需求增加、为万千家庭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同时,也普遍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企业管理经营不规范、供需关系紧张、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业市场潜力达万亿元规模。在这庞大的市场背后,也有消费者对于家政服务标准化较低、服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够等诸多不满。他们的“吐槽”集中在钟点工打扫卫生不彻底、月嫂做事不勤快、护工素质差等方面,整体上的问题可归纳为家政人员素质不高,品质化的服务需求与实际服务水平还存在显著差距。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 964名体验过家政服务的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查。调查数据显示:近80%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所请的家政服务人员职业素养较低;52%的受访者表示所请的家政人员工资水平并不低于受访者本人;70%的受访者表示所请的家政人员素质良莠不齐;61%的受访者则表示家政行业应该制定出一套服务行业标准。

消费升级带火家政服务,标准化服务成家政市场香饽饽

随着消费的快速升级,人们对家政服务这件“小事”有了更高的要求。选择家政服务,不单单是为了解放自己的双手,更希望家政服务人员能够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为雇主营造更加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

高端的需求也带来了家政行业收入的两极分化。进入家政行业虽然容易,但是家政员想要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获取高薪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业者必须有过人的能力,不仅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标准化的技能,还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

全国家政培训提升行动,家政行业人才也需要“高精尖”

2019年6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重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36条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落实《意见》,提高家政培训水平,推动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妇联共同主办“全国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系列活动。通过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的积极开展,促进全国各地家政课程的完善,逐渐形成以政府为领导、企业为主体、院校为支撑的整套家政服务培训体系,以此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技能和素质,让更多劳动者积极主动地加入家政服务行业,为我国的家政服务行业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力促家政培训行稳致远。

实现家政培训的转型升级,首先要确定培训内容、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对象,适应形势发展,紧贴市场需求,既保证培训质量,又做到“适销对路”。培训的关键是要把握市场规律,瞄准市场需求,做到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就培训什么人才。

当下,家政培训市场总体呈现低端、重复率高的现象。“高精尖”的家政人才十分稀缺。所谓“高”,就是高端、高级,在培训市场上处于领先水平。对市场急需的具有高技能的家政人才要加紧培训。如今,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小型化家庭的特征日益显现,对于母婴以及老人的照顾更偏于传统的中医保健治疗,这也导致了家政市场对于艾灸、推拿、理疗等人才的渴求。所以,应该加大此类人才的培养,以便更好地迎合市场,抢占商机。

“精”,指的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精确和精准以迎合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需求,进行市场潜力调查和质量分析测算,特别是做好对什么专业最急需、对哪个层次的人员最急需,大致需要多少数量等作比较精确深入的研究,确保“量体裁衣”、精准到位,避免培训的盲目性、随意性。

“尖”,就是要注重培养家政行业的尖端人才、专业骨干。现在的家政培训内容和分工越来越细致,企业和院校必须采取科學的逐阶上升的阶梯式培训模式,指导家政人员明确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提升空间,自觉地通过“培训-就业-再培训-再就业”的发展路径,不断实现由初级到高级的专业能力提升,进而推动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大量涌现,更好地迎合家政市场需求和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培训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事家政服务既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又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方法技巧和社会能力。家政行业的职业人才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对家政服务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对家政职业人才的需求强劲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人口老龄化加剧、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家庭结构逐渐变化,城市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家政服务消费的主力人群。随之产生的是家政服务市场供给与人们对于家政服务旺盛需求不对等的矛盾。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需要照料未成年人的家庭有18.2%,需要照料老年人的家庭有35.6%,两者都需要照料的占到30.4%。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相关专家预测:到2035年,家政行业的服务需求将从2018年的4 560万人次增加到1.39亿人次。而就我国家政市场的现状而言,必须引入数以万计的从业人员才能填补整个市场的空缺。

2.家政职业人才将加快推进家政服务业职业化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市场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朝着多元化、多样化、职业化方向发展。2018年,中国市场对于家政人员的需求数量为700万人;据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预测,到2035年,这个需求量将增加至0.85亿人,实现井喷式增长。而从目前家政市场的规模和服务能力来看显然很难承受住这样大的增长压力,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家政人员总体素质偏低,人员来源渠道较为单一。相关数据显示,家政行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失业再就业人员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普遍存在着年龄较大、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等问题。而且这部分人大多数都是一边培训一边上岗,有的甚至只会干一点家务活儿,未经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真正做到持证上岗的在整个行业内不足5%。

二是无法用科学的标准来衡量从业者的口碑和能力,而这些正是雇主与家政人员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条件。

三是部分家政服务项目性价比不高。一般来说,城市里的家庭雇主在各种刚性支出较多、其余支出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享受的服务基本上没有太高的性价比。因此,需要通过培训的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家政职业人才,推进家政人员的职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技能水平,增强行业吸引力,促进家政服务市场的良性发展。

3.家政服务业新业态、新方向、新内涵对家政职业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意见》提出,要促进家政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家政电商、“互联网+家政”等新业态;鼓励家政企业进一步向社区发力,在社区设置网点;培育一批家政服务品牌和龙头企业。从产业链整体延伸的角度看,家政服务还需要向辅具器械、智能设备、康养结合等领域延伸,引导服务满足新时期城市社区家庭多样化、个性化、中高端需求。而现有的家政人才结构还不完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技术技能,急需培训各类型、各层次的家政职业人才,特别是与之匹配的家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社区家政服务网点管理人才、家政培训人才、面向一线岗位的家政服务人才和服务产业链的家政拓展领域人才。

猜你喜欢

家政服务业人员
坚守与创新
2019年国家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2019年省级家政服务政策盘点
中介型家政O2O企业价值链优化策略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