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9-09张华张双刘淑华王楠刘永政

河北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戒烟心脏冠心病

张华 张双 刘淑华 王楠 刘永政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冠心病治疗预后明显改善,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依然严峻,病变年龄年轻化,发病率急剧升高,带病生存率增加,致使家庭和社会劳动力损失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经济压力,因此如何尽可能促使患者生活、工作能力恢复正常,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十分关注的话题[1,2]。临床对于冠心病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纠正心脏结构异常以恢复心脏功能,但实际上仅仅纠正心脏异常结构很难达到预期恢复心脏功能目的,术后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显得尤为重要[3]。我院给予冠心病术后患者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并与同期基础护理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诊治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纳入标准:患者年龄>18岁;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均为首次手术治疗;意识清晰,状态良好,能够自主沟通;心功能分级Ⅰ~Ⅱ依从性好,能配合治疗;符合心脏康复适应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过敏体质;严重心律失常、肺心病、血栓性静脉炎或者主动脉瓣狭窄等病变;不稳定心绞痛;严重肝肾等脏器病变;精神系统病变、依从性差或是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完成治疗;拒绝参加研究或中断治疗患者。其中对照组男40例,女11例;年龄44~78岁,平均年龄(63.2±2.4)岁;病程0.5~11年,平均病程(2.5±0.5)年;体重指数19.4~30.3 kg/m2,平均(26.56±1.34)kg/m2;伴有血脂异常8例,伴有高血压10例,伴有糖尿病14例;并发症为前臂血肿患者3例、桡动脉闭塞患者2例,无严重并发症;病变动脉支数:单支26例,双支19例,三支6例。观察组男38例,女13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3.5±2.7)岁;病程0.25~12年,平均病程(2.8±0.6)年;体重指数19.6~30.5 kg/m2,平均(26.68±1.27)kg/m2;伴有血脂异常10例,伴有高血压11例,伴有糖尿病15例;并发症为前臂血肿患者1例、桡动脉闭塞患者1例,无严重并发症;病变动脉支数:单支24例,双支20例,三支7例。2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体重指数以及病变动脉支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术后给予心内科常规药物(他汀类、阿司匹林、硝酸酯类等)治疗及体外反搏治疗,体外反搏1次/d,1 h/次,连续治疗6 d后停止1 d,6周为1疗程。对照组患者接受临床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发症对症护理;用药护理,指导患者饮食、作息等。观察组则根据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给予患者系统心脏康复护理。

1.2.1 营养护理:通过与患者沟通或问卷调查了解评估患者饮食习惯、营养素摄入情况,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患者饮食习惯制定个体化营养处方,指导患者健康膳食,纠正其不良饮食行为;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教育,强调健康饮食对疾病预后重要性,了解常见食物营养成分含量,建立自己的饮食目标并努力完成。

1.2.2 心理护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生活中出现的症状及情绪困扰,帮助其梳理情绪波动和临床症状的关系,使其认识到情绪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对患者的不良情绪或是睡眠障碍等进行针对性疏导;患者在得知诊断、治疗过程决策阶段以及康复阶段等有不同心理变化,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情绪进行密切关注,可列举治疗成功病例,介绍康复过程及治疗、护理措施,使患者对疾病有大体的正确认识,帮助其接受医师的诊断、治疗建议,建立患者积极面对治疗信心[4]。

1.2.3 戒烟护理:询问和患者主动和被动吸烟情况,详细记录患者吸烟时间、吸烟量、烟草依赖程度及戒烟意愿,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吸烟对身体的伤害,应用清晰、强烈,具有个性化的语言劝说吸烟患者戒烟;评估患者戒烟意愿,对于不打算戒烟患者不能强迫,适时提供动机干预;制定戒烟计划,随访监测患者戒烟效果,对于戒断症状可给予戒烟药物进行戒烟,避免因神经内分泌紊乱诱发心血管系统损伤[5]。

1.2.4 用药护理: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恢复情况遵医嘱个体化调整药物剂量,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向患者介绍药物应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告知其对其他系统影响极小,消除患者担心心理;鼓励并监督患者坚持用药,根据患者心理、经济等状况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出院后随访或门诊随诊,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嘱其按时服药。

1.2.5 运动康复护理:通过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制定运动康复方案,运动形式主要包含有氧运动(行走、游泳、骑车、慢跑等)和无氧运动(负重训练、静力训练等),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适时补充无氧运动;运动时间以10~60 min为宜,刚开始保持10 min/d,逐渐增加,直至30~60 min/d,维持训练,每周至少运动3 d最好保证每天完整运动;通过最大氧耗量和最大心率评估患者运动强度,最初从50%最大氧耗量或是最大心率开始运动,逐渐增加至80%,3~6个月对患者运动强度进行一次评估,适时进行调整[6,7]。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2个方面,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8]。(2) 6 min步行试验[9]:在平坦地面做一条30 m直线,患者从一端以尽可能的速度沿直线行走,直到另一端尽头转身继续,6 min 后停止,测量患者步行距离进行分级以评估患者恢复状况,Ⅰ级:步行距离<300 m;Ⅱ级:步行距离300~375 m;Ⅲ级:步行距离376~450 m;Ⅳ级:步行距离>450 m。(3)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情况,问卷内容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等多个方面, 100分表示十分满意;80~99分表示较满意;60~79分表示一般满意;<60分则计为不满意。(十分满意+较满意)总数/总例数×100%为护理满意度。(4)治疗依从率:完全依从:在临床各项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完全遵医嘱完成,按时、按需规范用药;一般依从:在临床各项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基本能遵医嘱完成,偶尔存在不规范行为,不会对治疗结果造成影响;不能依从:患者对检查、治疗存在抵抗情绪,不能配合治疗。(完全依从+一般依从)总数/总例数×100%计为总依从率。

2 结果

2.1 2组患者生理健康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SF-36生理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各项目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生理健康评分变化比较 n=51,分,

2.2 2组患者心理健康评分比较 护理前2组SF-36心理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各项目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心理健康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SF-36心理健康评分变化比较 n=51,分,

2.3 2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分级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分级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分级比较 n=51,例(%)

2.4 2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率比较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总依从率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率比较 n=51,例(%)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手术和药物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随着深入研究发现单纯的通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有效持久改善患者预后目的,通过综合干预方式纠正患者而不良生活习惯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循证用药,控制危险因素可促使患者心理、生理以及社会功能维持最佳状态,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有效改善生活质量,这也是现代系统心脏康复护理核心所在[10]。心脏康复护理是临床冠心病标准化护理至关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将其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心脏康复五大处方相结合,积极控制危险因素,有效解决患者心理、社会等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膳食营养是对冠心病造成一定影响的环境因素,饱和脂肪酸、胆固醇以及总能量过量摄入,水果、蔬菜摄取不足等可明显增加冠心病发生风险,纠正不平衡膳食,合理的科学膳食对降低冠心病发生意义重大[11]。冠心病手术治疗患者大多数存在精神或心理问题,传统护理模式对此有所忽视,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预后明显下降,但同时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尚不能达到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仅为轻中度焦虑或抑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稳定患者而心理状态[12]。戒烟能够十分明显的降低冠心病病发率和死亡率,戒烟获得的益处等同于临床常用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是冠心病一级、二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也是挽救患者生命经济有效手段。冠心病治疗指南中一直在反复强调,充分应用具有循证依据的二级预防药物是促进冠心病患者预后恢复十分重要的措施,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也是我们的重要任务[13]。运动康复治疗是心脏康复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给予安全、适宜运动可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能力,促进预后恢复,改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我国对于心血管病术后运动知道尚缺乏一定经验,患者常常出现运动两极分化状态,不敢运动或运动过量,如何科学的为患者开具运动处方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重要方面。冠心病患者康复方案必须参考患者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没有任何人都适用的统一方案,保证个体化原则,但同时也要遵循普遍性原则。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SF-36生理健康及心理各项目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各项目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经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究其原因是心脏康复护理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结合患者儿病情及术后恢复情况给予良好的康复处方指导,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运动方式、健康饮食等可明显降低躯体疼痛,改善生理功能和生理职能,优化总体健康;同时心脏康复护理完善了心理指导及健康教育,使患者不良情绪可得以排遣,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保证其心理健康以及活力评分较常规护理占据优势,对促进患者心功能及自理能力恢复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4]。2组患者治疗后6 min步行试验分级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6 min 步行试验是能够客观评价冠心病心功能十分重要的指标,本研究中在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指导性运动康复护理,可显著增强患者体能,接近正常水平。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治疗总依从率组间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进一步说明对患者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可与患者建立良性沟通,促进护患关系,获得患者信任,对治疗充满信心,为早期恢复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给予冠心病术后患者系统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成功达到护理目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预后恢复,树立良好治疗心态均有明显作用,是对冠心病患者安全、有效护理方法,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猜你喜欢

戒烟心脏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戒烟文
心脏
戒烟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Good Angel(1)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