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病原菌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0-09-09王玲娟刘艳武董婷婷胡学昱冯大鹏

河北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感染率耐药性病原菌

王玲娟 刘艳武 董婷婷 胡学昱 冯大鹏

随着我国逐渐加重的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且临床多使用内固定术[1]。但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也严重降低,另外,多数患者合并有其他各种内科疾病,术后抗感染能力低,导致术后早期切口感染发生率居高不下[2]。据有关资料报道,老年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一旦发生早期切口感染,往往需要反复、长期的住院治疗,对患者身体及心理产生产生严重的伤害,严重者可能导致败血症、死亡等不良后果[3]。因此,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4,5]。鉴于此,选取收治的150例患者通过感染与否分为2组进行研究,旨在探讨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其免疫功能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150例。按照患者术后是否早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其中感染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50~73岁,平均年龄(61.57±3.73)岁。非感染组121例,男64例,女57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2.42±3.52)岁。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CT或X射线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6];(2)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入院前未发生感染。排除标准:(1)合并有恶性肿瘤及其他器官严重损害者排除;(2)有语言功能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无法准备表达个人意愿者排除。

1.3 伤口感染诊断标准[7]符合以下≥2条者即可认定为感染(第1条和2~6条中任意1条或多条)。(1)经细菌培养结果显示为阳性;(2)切口深处经穿刺或引流有脓液;(3)局部伴有疼痛,身体发热≥38℃,或医生打开、自然裂开的切口出现脓性分泌物;(4)患者切口有明显热痛、肿、红等炎性症状,表明有脓性分泌物,体温≥38.5℃;(5)进一步手术探查,通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深部切口有脓肿或其他感染;(6)临床医师诊断的切口感染。

1.4 研究方法 患者均进行老年胸腰椎骨折内固术,手术过程中需强化操作人员的流程以及手术用品的无菌操作。所有患者术后进行伤口清创,清创后在患者伤口两端分别置冲洗管与引流管,使用抗菌药物+0.9%氯化钠溶液持续冲洗。对于感染患者,则马上采集创口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及细菌培养,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在第一时间使创伤4周达到有效抗菌药物浓度。然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适宜的抗菌药物,先通过静脉注射,给药1周后改为口服。对患者血沉、血常规、体温等进行定期检查,待所有指征恢复到正常水平后停用抗菌药物。

1.5 观察指标 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等资料,计算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及上述指标与伤口感染的关系。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比,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感染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发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1.6 病原菌及耐药性的检测[8]提取29例早期切口感染的患者依据无菌要求于清创8 h后留取窗口分泌物,并分离培养病原菌,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VITEK-32自动化分析仪进行菌株的鉴定并对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敏试验分析。

1.7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早期感染病原菌构成比、主要病原菌耐药性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比较;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早期感染病原菌构成比分析 150例患者中发生早期感染29例,检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5株(33.3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20.00%);革兰阴性菌28株(62.22%),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13株(28.89%);真菌2株(4.44%)。见表1。

表1 患者早期感染病原菌构成比

2.2 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对革兰阳性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可得,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最高;对革兰阴性菌中所占比例最高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可得,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见表2、3。

表2 患者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 n=10

表3 患者术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n=14

2.3 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率分析 年龄≥60岁、手术时间长、完全骨折、合并有糖尿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4。

表4 术后早期感染危险因素及感染率分析

2.4 患者术后早期感染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手术时间长、完全骨折、合并有糖尿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引发老年胸腰椎骨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5。

表5 术后早期切口感染发多因素分析

2.5 感染患者预后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痊愈,无死亡病例。29例发生感染患者经伤口清创,置管引流冲洗后均得到控制,无复发情况发生。

3 讨论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现象也较为普遍[10]。骨折患者多为急诊入院,存在伤情复杂或开放性损伤,创口处多有污染,且老年患者免疫力与身体机能严重下降,导致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大,若未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及干预治疗,不但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还会给患者心理造成压力,影响生活质量[11]。因此研究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诱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患者免疫功能与预后的相关性,对预防患者感染等问题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引起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主要因素为:在手术切口处局部抵抗力降低的基础上,由于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发生身体其他位置细菌血源性播散或伤口污染[12,13]。细菌一般为致病力较高的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色葡萄球菌等[14]。本研究结果表明,150例行固定术的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中,有29例发生早期切口感染,发生率约为19.33%。在感染的29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于主要细菌应予以重视。随着抗生素药物在临床治疗的开发与应用,切口感染的感染率逐渐得到控制,但同时也会增加耐药菌的产生。本次研究对主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可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最高;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最高。提示:不同的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耐药性有所差异,临床用药时,需合理使用抗菌药,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于耐药性较高的病原菌,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严格限制联合用药,尽量减少用药次数[15,16]。但是在临床治疗中,既不能盲目使用抗生素,也不能在感染未被控制的前提下盲目停用抗生素[17]。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年龄≥60岁、手术时间长、完全骨折、合并有糖尿病、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感染率显著更高。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均为引发老年胸腰椎骨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主要在于:患者年龄越大,身体机能就越差,抗感染能力越差,且老年患者往往伴随多种慢性疾病,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病率群体[18]。而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切口与外界接触的时间更长,在手术过程中,更易引发感染[19]。完全骨折患者病情较之于未完全骨折患者更为严重,抵抗力更低,且手术更加复杂,感染发生率更高[20]。老年胸腰椎骨折患者一般合并有其他疾病,但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手术切口愈合困难,因此感染率更高[21]。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且会给后续的治疗带来困难[22]。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手术室内的无菌操作,术前做好各方准备,尽量避免手术时间延长,谨慎使用各类抗生素,且年龄越大的患者,术前预防、术后护理中需更加谨慎,有助于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23]。

综上所述,老年胸腰椎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患者多以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感染率高,临床治疗应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以降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率,提高免疫水平,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感染率耐药性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不孕不育女性支原体感染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159株淋球菌对7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实验研究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