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0-09-09孟庆兰蒲永梅李丽昕刘洪飞胡亚力

河北医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内皮心功能心肌

孟庆兰 蒲永梅 李丽昕 刘洪飞 胡亚力

冠心病是好发于老年人群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虽然药物和介入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但其应用有一定限制,冠心病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研究显示,综合心脏康复干预能够极大程度的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3,4]。我院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综合心脏康复干预,探讨其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8~71岁,平均(60.45±8.11)岁;病程2~8年,平均(5.45±0.62)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8例,Ⅱ级17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6~73岁,平均(61.23±8.39)岁;病程2~9年,平均(5.61±0.66)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6例,Ⅱ级19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经心电图、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②心功能分级Ⅰ~Ⅱ级;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严重感染、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肿瘤患者;③重度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④精神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降压、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溶栓等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

1.3.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包括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

1.3.2 观察组:观察组实施以体外反搏和运动康复为基础的综合心脏康复干预:①心理行为干预: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及时疏导患者负面情绪,确保其积极配合后期康复训练;②康复训练流程: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综合干预方案,康复训练过程分为3阶段:适应期、恢复期及巩固期,并根据患者心率、耐受度逐渐调整训练强度,干预时间3个月。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微信沟通或上门随访,指导患者完成居家康复运动;③综合康复训练内容:以体外反搏联合有氧运动康复训练活动为主,适应期可进行简单的伸展弯曲、慢走,恢复期和巩固期可进行适宜强度的健身运动,例如走楼梯、慢跑、健身跑等。以靶心率60%~80%为最大运动心率,运动时间为0.5~1 h/d,3~5次/周为宜;④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劳累、烟酒刺激。嘱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酯类用量较干预前减少80%;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酯类用量较干预前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及硝酸酯类用量较干预前减少<5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心肌酶谱: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1.4.3 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排血量(CO)、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指数(CI)。

1.4.4 运动耐力:测定无氧阈值(AT)、峰值摄氧量(VO2峰值)、6 min 步行距离(6MWD)。

1.4.5 炎性因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

1.4.6 血管内皮功能: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

2 结果

2.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80.00%,P<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效果比较 n=45,例

2.2 2组心肌酶谱比较 干预前,2组血清CK、LDH、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清CK、LDH、CK-MB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CK、LDH、CK-MB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心肌酶谱比较

2.3 2组心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CO、LVEF、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CO、LVEF、CI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CO、LVEF、CI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心功能比较

2.4 2组运动耐力比较 干预前,2组AT、VO2峰值、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AT、VO2峰值、6MWD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AT、VO2峰值、6MWD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运动耐力比较

2.5 2组炎性因子比较 干预前,2组血清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清IL-6、TNF-α、CRP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2组炎性因子比较

2.6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血清NO、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血清ET-1均明显低于干预前,NO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6。

表6 2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3 讨论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造成我国乃至全球老年人群死亡的最主要心血管疾病[5,6]。目前,药物、支架或搭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心肌血液灌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难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再发生率仍很高[7,8]。因此,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冠心病致死率是当下丞待解决的重点和难题。

心脏康复干预是一种全面、综合性的医学管理模式,一方面通过对患者提供健康教育、运动锻炼、饮食指导等全方面的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9]。国内外研究显示,在药物和PCI术基础上实施综合心脏康复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病死率,患者5年生存率提高了约25%[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综合心脏康复干预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80.00%,P<0.05),说明综合心脏康复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具有积极意义。

CK、LDH、CK-MB和CO、LVEF、CI分别是反映心肌损伤和心功能的主要指标。AT、VO2峰值、6MWD常用于评估运动耐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CK、LDH、CK-MB、CO、LVEF、CI、AT、VO2峰值、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CK、LDH、CK-MB均明显低于干预前,CO、LVEF、CI、AT、VO2峰值、6MWD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说明综合心脏康复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其原因可能在于,运动康复是综合心脏康复干预的重要内容,冠心病患者每天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锻炼,这有利于冠脉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同时心脏泵血量增加,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得以显著改善[12,13]。

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在冠脉病变及冠心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患者表现为IL-6、TNF-α、CRP等炎性因子的大量释放,检测血清IL-6、TNF-α、CRP水平能够作为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可靠指标[14]。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IL-6、TNF-α、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IL-6、TNF-α、CRP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IL-6、TNF-α、CRP低于对照组(P<0.05)。另外,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环节,并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全程[15]。ET-1、NO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主要指标,其中ET-1具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而NO具有舒血管作用。当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时,血清ET-1水平升高,NO水平下降,导致冠脉收缩及心肌供血减少,心功能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2组NO、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ET-1均明显低于干预前,NO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ET-1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综合心脏康复干预能够显著减轻冠心病患者心肌炎性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其原因可能在于,运动康复锻炼有助于降低冠心病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活性,从而调节NO、ET-1的分泌和释放,同时减轻心肌慢性炎性反应,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治疗可显著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酶,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耐力,调节炎性因子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内皮心功能心肌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查出“心肌桥”怎么办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