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2020-09-08乔风俊

理论与创新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安全设计建筑结构必要性

【摘  要】建筑结构是对建筑构件的宏观组装能力和细部构造的概念设计底蕴及与建筑使用空间的完美匹配的审美体现。在满足设计要求安全度的前提下,消除赘余构件对结构的不利影响无论是对结构本身的受力性能还是结构的建造成本都是有很大裨益的;并且对结构型式和各构件形状的精细推敲是对房屋建筑空间审美层面上的真实感悟。本文将对建筑结构安全设计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设计;必要性;原则;问题;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成效已经有了较大提升,无论是技术手段的运用,还是设计流程的改良,都有了极大进步,但是,建筑结构设计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建筑结构设计中提高建筑安全性的必要性

建筑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十分重要,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工程师在建筑设计安全性问题的必要性上有几点需要考虑:

(1)建筑坍塌事故出现。出现建筑坍塌事故的原因,主要是在施工中材料的使用与建筑设计的不科学、不合理而造成的,建筑坍塌事故会使建筑企业的形象受损,财产和周边居民也会受到伤害。因此,必须要注意建筑的安全性问题。

(2)造成人员的伤害。建筑坍塌有波及的现象,周边居民也会被牵连,而不仅是建筑外层的损害。因此,建筑坍塌会造成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工程的问题。

(3)提高建筑安全性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建筑设计安全性问题的出现也关乎建筑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与素养问题。因此,提高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也能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建筑事业未来的发展能更好。

2.加强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主要原则

建筑结构安全性是指建筑结构能够承载不同的重力,当遇上恶劣天气等不利条件时能够保证其结构稳定,在突发事件面前,诸如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建筑结构能保障自结构的稳定性。建筑结构安全性与建筑技术、建筑设计以及建筑材料质量密切相关,并且与工程施工有一定的关联,其中,建筑设计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性需要满足几个方面的条件标准。

(1)结构完整性原则。建筑结构应具备完整性,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加强建筑结构创新的同时也要重视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若建筑结构受到外因作用时,要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并有适量结构安全冗余度,同时相应关键的构件提高其可靠性,进行合理的结构性能化设计,进而降低建筑结构风险。

(2)合理设计防护结构。为了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设计,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科学预留消防、逃生通道,合理划分建筑内公共区域。同时,要充分保障建筑结构与功能的结合,不仅要重视结构的安全性,还要确保结构稳定性,进而提升建筑结构整体安全系数。

(3)刚度刚柔并济原则。疾风过,劲草留。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把控建筑刚度与柔度最优点,当建筑结构的柔度过大时,很容易影响建筑物稳定性,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较大变形甚至造成建筑物破坏;当结构刚度过大时,结构的变形耗能能力较差,在受到较大外力作用下,会产生脆性破坏甚至倒塌,并无预警。因此,科学的建筑结构设计,应合理控制结构的刚度,采用合理的结构材料、选取合理截面,提高结构的耗能能力。

(4)经济实用性原则。建筑工程的经济性和实用性是开发企业十分重视的原则,目的是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建筑结构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工作前,要对工程的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调研和评估,在安全性原则的前提下,要在建筑设计中贯彻经济适用性原则,充分考虑建筑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3.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常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建筑安全问题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建筑结构安全设计不能满足相关要求,导致建筑安全隐患。下面对建筑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缺乏结构概念性设计。目前,设计人员过度依赖结构设计软件,追求结构设计中软件设计的精度,而忽略结构的规则性。没有对结构进行整体安全性评估,做不到对结构关键部位、薄弱部位的把控,经常把需要耗能的次要构件做强了形成了资源浪费,反而把关键部位做不到足够安全反而降低了整体结构的安全性。

(2)抗震构造设计不够重视。目前抗震设计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一份设计保险,是与建筑物所在位置、国家人民整体经济发展而确定的。我国抗震设防采用三个水准设防,采用两阶段设计的设计方法;普通结构采用小震作用计算和相应的抗震构造保证第二阶段。虽然现代建筑抗震设计计算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抗震构造的忽视而大大影响了重要部位结构构造而影响了整体结构的安全度。

(3)缺乏有效安全设计监管。为保证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要加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监督管理,进而为设计科学建筑结构安全方案保驾护航。现阶段,在建筑结构设计总体环境方面,依然存在缺乏良好的安全设计监理环境和专业安全设计监理人员,导致监理方案执行不到位,进而无法严格监控设计图纸。

(4)设计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结构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对施工项目的结构安全不太重视。由于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合理的安全管理,施工结构的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影响施工企业形象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部分设计人员的经验和知识不足,可能导致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4.建筑结构设计中安全性的应对策略

经上述分析可知,若想对影响建筑设计安全性因素加以解决,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1)提升安全意识。安全生产意识是建筑企业和内部相关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设计单位要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意义和作用,对安全事故发生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加以分析。在实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由专业水平较高的人员来实施,从根本上确保设计结果的质量,并且可以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有效确保结构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谨慎操作、安全行事、反复核对计算数据,切实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建筑结构设计合理性。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将复杂的结构受力简单化,受力传递路线尽量简单明了。设计人员要遵照国家标准,掌握先进结构概念,把最顶尖的设计结构理念引入具体的设计中,除了常用的PKPM、YJK软件外,还可运用Midas、Sap2000等软件对整体和关键部位进行分析。同时,还可借助此类软件新增功能展开设计,极大程度缩减繁琐的步骤,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另外,要注重建筑设计中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3)增强抗震设计能力。在建筑结构设计合理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抗震性能设计。一是加强引进和培养先进设计人才。设计单位要积极引进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不断提高建筑设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要采取措施不断提高结构设计人员的设计水平,通过培訓等方式,不断强化建筑设计人员学习和把握结构的破坏机理,特别是地震破坏的形态和原理等基础理论,夯实抗震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不断提高建筑设计的抗震性能。二是提高抗震概念设计能力。要运用相关结构分析软件,对所建模型进行比较剖析,并且与相关工程进行相互印证,选择更合理的建筑结构布置,提高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进而保证建筑质量及安全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不断提升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安全性意识,严格执行建筑设计标准,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何丽敏,王欢.浅谈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居业,2019(7):67-68.

[2]张业彬.提高结构设计质量的策略分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8,000(018):222,161.

作者简介:乔风俊(1982年3月-),男,汉,甘肃定西人,工程师,结构设计总工,学士,研究方向:建筑结构设计,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结构力学。

猜你喜欢

安全设计建筑结构必要性
浅析弹药库防雷安全设计重点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浅谈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及加固理论与实践
建筑结构的加固与鉴定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浅析数据库的安全设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