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与理想碰撞,思维与能力提升

2020-09-06徐可成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7期
关键词:有效作业智慧教育

徐可成

【摘  要】本文作者从学校教育管理者的角度,以智慧教育中的“互联网+”课堂为实践场地,以“现实与理想碰撞,思维与能力提升”为主题,从基于教学现状,分析初中多学科作业教学中的问题、立足智慧教育,探索初中多学科有效作业的课堂实践、结合教学管理,多学科有效作业实践的反思这三个方面阐述智慧教育下初中多学科有效作业的课堂研究与实践。在研究中凸显作业设计、反馈和评价的有效性,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思维与能力;智慧教育;课堂研究与实践;有效作业

一、基于教学现状,分析初中多学科作业教学中的问题

1.教师“单兵作战”,作业设计质量不高

很多学科教师在作业设计和选择方面,出现这样的问题:没有形成合力,自己“单兵作战”,作业设计原创不多,直接引用和改编较多,没有结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学生的作业反馈效果不佳,作业设计质量不高。

2.缺乏纳新思维,对信息化“敬而远之”

学校许多教师,对于信息化与教育的结合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这说明教师缺乏纳新思维,对于新技术、新理念的接纳能力和接纳度都很低。疫情期间的“宅家学习”就反应出这个问题。对信息化排斥的教师往往在参与线上教学之后,对于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不了了之,结果学生在返校后的作业情况极差,又让老师有所抱怨,长此以往,形成了恶性循环。

3.教研组建设滞后,对新理念把握不准

学校在教研组建设和发展方面,相对于新教育、教学理念的出现是滞后的。如现在浙江省教育厅着重推出的“项目化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新理念,笔者通过教学研讨、参观考察等形式,了解到很多学校的教研组在作业设计方面并没有渗透撰写最前沿的理念,这直接导致教研组在学科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中丧失了引领功能。

二、立足智慧教育,探索初中多学科有效作业的课堂实践

(一)从“单兵”思维到“合力”共赢,分层设计作业

作业设计是学科作业有效性的基础。智慧教育理念的渗透,“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对学科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下的同步课堂,帮扶教师既要教学本校的学生,又要通过网络教学对接学校的学生。

1.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作業设计能力

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拘泥于个人的往往无法得到提升的课堂,要借助教研组团队,形成教育合力,提高作业设计的能力。如语文学科胡老师在教学《藤野先生》这一课时,她对如何设计有效的作业产生了疑惑,在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和构思后,她将本课的作业指向作业设计“有延续”:问题设计体现层层递进的特点,作业设计也符合学生认知特点。

2.面向不同学生,设计分层梯度作业

城区、城郊、乡村、山区学生的学情有共性,更有个性,作业设计时,要真正面向不同学生,设计分层作业,分层作业要呈现“简单-稍难-困难”的特点,更要从文本出发设计作业。从目前几大学科的课堂实践看,学科教师能够积极面对不同学情,调整教学思维,设计分层作业,体现作业的梯度。

3.立足教材文本,进行选材作业编制

立足教材文本,进行选材编制作业是体现多学科作业有效性的关键。作业编制需要关注两点,一是立足教材文本,以文本为基础进行素材选择,凸显作业设计在立意上的高度和效度;二是立足理论文本,本课题,即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在学生作业能力方面的要求。我们认为,有效作业有一定的判断标准,从作业设计本身、学生解答、课堂反馈、总结检测这四个环节进行判断,并要注重教学的要求。

(二)从“传统”为先到“创新”为主,点亮作业讲评

在多学科作业有效性探究之初,本校许多教师认为,智慧教育就是加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所谓“互联网+”模式下的注重作业有效性的课堂,其实还是作业讲评课。从课程改革和教育理念的角度看,这种认识是非常狭隘的,即教师的理念和思维非常“传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模式的“创新”更是理念的“创新”,而这种创新,能够点亮作业讲评,提升作业讲评的效度和高度:不仅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

从“传统”为先到以“创新”为主,这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依托科技发展,直面传统教学的痛点

课程改革过程中,各个学科课堂教学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老师反馈:学生作业情况差、课堂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累计起来,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痛点。本课题研究恰恰直击课堂教学的痛点:传统课堂的作业设计和讲评是否有效,互联网+下如何做到作业有效性,以此推动学科教学发展。

2.立足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的深度

各学科都有相对应的学科核心素养,在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实践中,本人发现,学科核心素养虽有不同,但也有共性。正是基于这样的发现,本校专注于让教师立足核心素养,创新课堂教学的深度,从微小的作业讲评入手,提高学科教学发展,从而促进学科作业有效性发展。

在课堂实践中,各学科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特色,创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尝试设计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探究作业设计和讲评的有效性。

3.回归教材文本,拓展学科作业的广度

作业设计不是脱离教材和实际的创新,而是在教材和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通过研究,拓展各学科作业的广度,即作业不仅局限于课堂内的作业,还包括课外作业;既有理论性的作业,还有实践性的作业。这是点亮作业讲评的重点,需要教师对教材、拓展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校本作业。

在这方面,我校初中科学和数学从教材文本出发,开展了“午间一道题”的学科作业实践,在中午15分钟时间里,让学生自主完成一道题,老师精讲一道题,拓展了学科作业的广度,提高了学生的理科思维。

三、结合教学管理,多学科有效作业实践的反思

作为一名教育管理工作者,不能局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有效作业实践的成果,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深入推进智慧教育的理念;结合学校教学管理,推进智慧教育下的多学科有效作业实践;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存在的问题。

智慧教育下的学校要得到现代化的发展,单纯关注多学科有效作业实践还不够,在未来的教育管理和研究中,我们将着重在有效作业课堂实践的基础上,探索项目化学习下的有效作业实践,将项目化学习和智慧教育中的“互联网+”技术融合起来,从而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2012]

[2]初中语文家庭作业有效性研究.黄李新,[2015]

[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社会作业有效性研究.杨义疆[2008]

猜你喜欢

有效作业智慧教育
谈如何走出初中数学复习课误区的策略
区域智慧教育持续推进的机制创新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语文有效作业的设计策略探研
有效作业之我见
高中通用技术有效作业设计策略的研究
作业设计有方法,效率提高激兴趣
有效作业,从教师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