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下的诗歌英译赏析

2020-09-02袁超英

大经贸 2020年6期
关键词:赖斯原诗林徽因

袁超英

【摘 要】 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根据语言的功能对文本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鉴于此,本文将文本类型理论应用于诗歌翻译,分析了其四个功能:信息功能、审美功能、文化功能及呼吁功能。实践证明,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背景和审美从词法和句法两方面探索信息文本型化学英文的翻译策略。

1 引言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最具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林徽因的现代诗《别丢掉》中译本百花齐放,期间有诸多学者尝试运用各种文体形式对其进行翻译。相比之下,作者更青睐于许渊冲与许景城的两个中译本,不仅在遣词造句方面做到了准确无误,整体结构和表达形式方面也与原诗很好地契合。除此之外,对原诗解读及诗歌翻译的理解与认知各抒己见,细枝末节的处理上也各显特色。本文将在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框架下探讨诗歌翻译策略和技巧,以期为今后的诗歌翻译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2理论简介

赖斯在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基础之上,提出了文本类型学理论,从研究语言功能的交际环境着眼, 研究翻译等值实现的过程、方法和评估。文本按交际功能划分为四种:重内容、重形式、重感染和重听觉文本.[1] 信息型文本主要是为了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性较强。[2]不同文本类型的定义、语言特点、翻译方法、原则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翻译评价的标准,其影响因素包括语言因素和和非语言因素,即语义、语法、词法、文本风格特征和情境、主题场、时间、接受者,对不同文本类型在寻求翻译策略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表意型文本主要包括文学散文、小品、短篇小说、轶事以及各种形式的诗歌。其语言特点强调美学效果,侧重于表现形式且以源语言为导向,翻译时应效仿源语言的表现手段来实现其文学和审美功能。

3 赖斯文本类型理论的英译探析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这诗歌属于重形式的文本。作者不仅通过文字内容和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将内容和形式的进行了有机结合,通过形式表达更多的内容并且达到特殊的美学效果。基于此,重形式的表达型文本的这种特点就要求译者在保留原文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保留原作的形式。因此在翻译中,赖斯将这类型的文本(诗歌)定义为重原文的文本。接着,从许景城(译文1)与许渊冲(译文2)两种译文中结合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和探讨,例如:

例1别丢掉

译文1:Ne'er forget

译文2:Dont cast away

分析:译文1中将淡淡忧伤的‘别字译成“Ne'er”, 用“双元音”凸显原诗传达的带着怀念的忧伤。译文2中使用的“Don't cast away”语气过于重,带有强制意味。实际上,林徽因原文中感情是怀念,语气并没有那么重。

例2这一把过往的热情

译文1:the wisp of passion of yore

译文2:This handful of passion of a bygone day

分析:译文1中将“一把”译为 wisp(小捆和小束),改变了其意象,将其更明晰化,也更符合原诗,给读者以更形象的意境美。译文2则译为handful,尽管在译文中进行了词性转换,将之实体化,宛若能触碰的感觉,但其实际意义仍为“一把”的概念,缺乏一定的意境美。

例3现在流水似的

译文1:whichs flowing like a stream

译文2: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分析:从译文来看,两者缺失了原文中的“现在”这一信息。然而译文1用现在进行时态whichs flowing 表示“现在”这一时间状语,作为对前文缺失的补偿。译文2则用一般现在时态表示这一时间力度明显不足,没有实现完整的时态补偿。其次,两者对“流水”的理解截然不同,一个如同“溪水”,另一个直译般的“流水”,后者对其解释的更为清晰,增译两个形容词来修饰流水的形与态。

例4在黑夜,在松林,

译文1:on dark nights, in pine wood,

译文2: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分析:“明月夜,短松岡”,是中国悼亡诗中常见的意象,暗示逝者孤独的埋葬在山间的坟墓中,意境凄凉冷清。增词的使用可以增加读者对意境的理解。如译文1中“在黑夜”,在原来本是黑夜的基础上增加了色彩词dark。译文2中增加了dead of,二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赋予了“黑”新的表达方式,让译文读者感受到最直接且浓烈的感情。此外,还将“松林”译为 In pine-clad mountain(即松林覆盖的山岭),意象进行了转换,极为契合中国诗歌含蓄的特点与原诗的意境。从诗中的背景来看,林徽因这首悼亡诗与徐志摩有关。徐志摩受邀请参加林徽因的演讲,在路途中飞机失事去世。其所乘坐的飞机坠落于在黑夜的山脉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隐含意义。

例5你问黑夜要回

译文1:You ask the dark night for

译文2:You ask the dark night to give back your word

分析:译文1和2都采用了直译,实现了基本的一一对应。但前者以介词 for 结尾,为后文存疑留下续写空间,让译文读者感同身受,实现多种无限可能。后者则是将两句进行整合,注重了“整体性”。但是跟前者相比,丧失了一定的意境美,过于直白。

4 总结

诗歌是典型的表达功能文本,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再现原文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属于表达功能文本的范畴。为了保全原语言的形式(或者说美学效果),译者需要尽可能地采用异化手段,遵循“作者第一”的原则,既要忠实表达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要忠实于原作者的语言风格,以展示作品及作者的特有魅力。这不仅证明了文本类型理论的翻译方法作为具体的翻译过程的可操作性,为诗歌的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Reiss, Katharina. Translation Criticism -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 Categories and Criteria for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 trans. Erroll F. Rhodes. New York: American Bi?ble Society and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00.

[2] 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J]. 中国翻译,2009 (5):53-60.

猜你喜欢

赖斯原诗林徽因
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节选)
峨眉山月歌
《林徽因传:一代才女的心路历程》:且以优雅过一生
格赖斯准则何以适用于法律解释
林徽因VS陆小曼:富养的女儿差别在哪里
林徽因比张爱玲幸福的秘诀
赖斯要出3本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