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芳华》中的暴力内容分析

2020-09-02朱亚丽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本分析芳华电影

朱亚丽

摘 要:《芳华》作为一部受众范围极广的电影,片中长达8分钟的战争场面极为典型,本文从三个部分探讨电影中的暴力内容,第一部分首先界定了媒介暴力的定义,以及电影中的暴力内容与其他媒介相比之下的特点,第二部分对《芳华》中的暴力内容进行了内容分析,第三部分是通过简单的受众问卷调查来研究受众对《芳华》中暴力内容的态度,结合媒介暴力效果理论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影;媒介暴力;文本分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2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视、网络、手机终端中呈现的暴力内容逐渐受到社会和理论界的关注,而电影是一个特殊的媒介形式,其暴力内容与其他媒介形式不同,是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的,因此,这种经过包装的暴力内容鲜少进入学界视野。本文以受众范围广、媒介暴力内容典型的电影《芳华》为研究对象,进行文本分析,以探究电影作为一种媒介形式的暴力内容的影响。

二、媒介暴力与电影中的暴力

在具体的研究《芳华》中的暴力内容之前,首先需要定义什么是“媒介暴力”,关于媒介暴力的定义学者们有很多说法与分类,经整理综合,发现目前学界有关媒介暴力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媒介化的暴力,即经由媒介进行传播的暴力内容,电影中的暴力内容就多属于这一类之下。大众传媒在播出、刊载暴力内容前,是经由编辑筛选、团队制作的,因此,媒介化的暴力有主观转换,是现实中的暴力事件被媒介图景化、编辑化了的。

而媒介化的暴力也包括两部分,首先是真实的暴力,比如新闻对暴力事件的实时追踪;其次是幻想中的暴力,比如在电视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中出现的暴力场景,更多时候是作为暴力美学出现的,如本文提到的《芳华》中就有大量的战争镜头,即为幻想中的媒介暴力,虽然主角刘峰参加的越南战争真实发生过,但片中的刘峰是虚构人物,具体的战争场面也是电影的主观制作,属于暴力美学的范围。

第二类是暴力化的媒介,是指大众媒介利用其作为渠道的身份,对社会有负面影响受众以至于造成暴力程度的伤害。这一类的媒介暴力主要涉及媒介组织的话语霸权以及越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公民权益的侵犯。总的来说,暴力化的媒介主要是作为媒介伦理的主要内容研究的。

第三类就是虚拟化的暴力,倾向于对媒介营造的“暴力环境”的批判,例如很多影视内容中的暴力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本不存在,而媒介幻象对于建构现实起了很大作用,尤其是对于未成年人。电影与新闻的性质不同,新闻传递的暴力信息是真实的,麦克劳德的“新闻折射假说”就是研究电视新闻中的暴力报道对人的暴力感知的影响,人们将电视内容中的暴力视作“真实”,影响人对现实世界的理解。

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暴力符号化、合法化,暴力在电影场面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在很多超级英雄电影中篇幅时长占比极大,不同于以往,电影中的暴力场面不再是纯粹的生硬血腥,而是注重挖掘其形式感、艺术感,不断用美感包裹暴力。相比于赤裸裸的暴力,电影中讲究“暴力美学”,在很大层面上减轻了暴力的负面影响,暴力在电影中被艺术表现手法冲淡、消解了,但对于这种“消解了的暴力”,学界仍保持观望态度。

因此,在本文我们不探讨有关暴力美学内容方面的东西,而是研究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媒介所传播的暴力内容的形式及其对受众的影响。

三、电影《芳华》中暴力内容的文本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电影《芳华》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发掘影片中暴力内容的特征,以及导演处理暴力内容方式的特点。

内容分析首先需要界定分析单元,而暴力包括热暴力和冷暴力,热暴力是通过武力方式去解决问题,冷暴力是精神施压导致的伤害,是不可见的、隐蔽的,在电影《芳华》中也有很多冷暴力的场面,譬如受到同伴群体欺负的主角何小萍,和不被善待的老好人刘峰,冷暴力的线索甚至贯穿始终,但是冷暴力的定量分析统计的单元不好确定,在媒介暴力的定义中涉及冷暴力的内容也极为少见,所以本文中只探讨电影中作为热暴力的战争与打斗场面。

(一)对暴力画面进行分析

《芳华》中没有争执的暴力语言,是通过暴力画面与印象来体现的。《芳华》整部影片时长219分钟,其中暴力血腥画面时长8分钟24秒,占整部电影的比率约4%,一般来说,因为影片主题有关战争,不可避免会有暴力场面。按先后顺序主要包括三段——主演刘峰与审问者之间8秒的搏斗,战时受伤血腥镜头达16秒,一镜到底的越战镜头8分钟。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反映越战场景的长镜头,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真实还原越战时期的战争场景,8分钟的电影场景充斥着暴力画面、暴力行为与暴力音响,也包括受伤伤员的伤口位置特写等,视觉冲击力极强。

(二)对暴力主体进行分析

对电影《芳华》中暴力场面中的双方进行分析,发现在所有的热暴力场景中,施暴的一方与受害者均大部分为男性,虽然在救治伤员场景中,男女性别群体均有涉及,但女性主要是作为后勤人员或者医务人员出现,且男性角色的戏份远远高于女性角色,因而电影《芳华》中暴力的场景中,施暴方与受害者大部分都以男性为主。

(三)从暴力后果进行分析

从暴力造成的后果来看,由于影片涉及抗美援朝战争,不可避免有人员伤亡,其中造成“死亡”和“重伤”的比例最高,对于伤口的展示也有不少镜头,可见影片中的暴力行为残忍程度较高,但不是全片诉诸暴力,呈现的时间比较集中。而从暴力行为的性质来看,《芳华》中战争的性质是积极的,影片对暴力行为整体态度偏向正面。

四、电影《芳华》中的暴力内容的受众调查

通过对94名电影《芳华》观影者的在线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电影《芳华》中的暴力镜头持肯定态度,对于《芳华》中的长达6分钟的越战镜头,受调查者的看法分别是:认为“切合主题,篇幅内容合适”的人数占总数的68.09%,认为“应该更长篇幅、更具体一点”的人数占17.02%,认为“太过冗长,应削减长度”的人数占14.89%,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芳华》中的暴力镜头的长度与内容是合适的,还有不少人认为应更具体的表现越战场景,这说明观影者对暴力内容是不排斥的,只要与主题相符和,适当的暴力场面更具有沖击力。

由于這部影片票房较高、受众较广,银幕中一镜到底的战争镜头,引发了一些人对其负面影响的担忧,尤其是对于那些涉世未深、没有形成自己价值判断的青少年,影片中的暴力行为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针对这种现象,问卷调查设置了一个问题:你认为《芳华》是否适合未成年人观看?从第三者的角度来了解《芳华》中的暴力场面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结果如下:认为“真实反映了越战场景,未成年人也有必要了解”的人数占总数的68.09%,认为“不适合未成年人观看,血腥镜头引起生理不适”的人数占17.02%,“不确定”的人数占总数的14.89%,因此,大多数人认为电影《芳华》适合青少年观看,甚至应该加入更多更具体的战争场景,电影中的暴力内容更多是起到了净化作用,对这样的调查结果也不难理解,人们认为战争场景中的暴力行为的可模仿性较差,更多的是对青少年的知识科普,让观影者更清晰的了解越战的相关细节。

一般来说,学界大部分研究都认为媒介的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认知、行为等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传播学中有大量关于媒介暴力内容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相较于看过非暴力影片的受试者,看过暴力影片的受试者更有可能产生暴力行为。针对这种矛盾,主要是因为媒介文本的不同而导致的结果,《芳华》中的暴力内容更多是契合主题的佐证,对于电影内容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观影者不会对暴力内容产生反感情绪。

对于电影来说,暴力内容是必要的表现要素,甚至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大主题,暴力美学更是在导演昆汀手里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对于电影来说,不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在尺度上有所要求、在受众选择上有标准,而在内容上则应该比较宽容。

五、结语

总的来说,《芳华》这部电影中的暴力内容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暴力片来说篇幅少,形式也艺术化了很多,相比于《杀死比尔》《沉默的羔羊》等电影来说,暴力内容较为适当且主题切合,且从受众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只要电影中的暴力内容是为了佐证主题,而不是为了暴力而暴力,大多数人都是持肯定与鼓励的态度的。

电影作为一种完整的艺术表现,要追求的绝不是暴力场面的粗暴堆积,而且电影肩负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这就需要电影工作者在立意上对暴力内容有所关注,给予合适的艺术处理。

参考文献:

[1]孟昕冉.网络新闻传播中“暴力化媒介”倾向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7.

[2]叶珲.漫画改编电影《美国队长》的媒介暴力分析[J].电影评介, 2014(06):37-40.

[3]王玲宁,张国良.媒介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J].青年研究,2005(03): 32-40.

猜你喜欢

文本分析芳华电影
芳华不再亦风流
芳华
芳华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