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主要虫害的识别及防治

2020-09-02李萍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甘薯识别防治

李萍

摘要 对甘薯小象甲、甘薯天蛾、甘薯潜蛾、甘薯烦夜蛾、地老虎这些甘薯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形态识别、发生规律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甘薯;主要虫害;识别;发生;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3-024-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20.03.011

甘薯是高产、稳产、节水、耐瘠、投入少、回收率高的一种作物。我国甘薯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60%以上,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产量可达45 000 kg/hm2 以上,但是由于自然条件和病虫害的发生,单产水平也极不平衡,严重的降低了甘薯的产量,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1]。为充分发挥甘薯的增产潜力,达到优质高产,介绍了甘薯主要虫害的危害特点、形态识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1 甘薯小象甲

甘薯小象甲又称甘薯象甲、甘薯象虫、甘薯拟蚁象鼻虫等,俗称红头娘、风虫、沙虱蚂蚁蜩等;幼虫俗称臭心虫、沙辣子、臭洞虫等,属鞘翅目象虫总科蚁象科。

1.1 危害特点

在甘薯生长和贮藏期间均可危害。成虫咬食薯块成许多小孔,也危害幼苗、嫩茎和叶柄,影响植株生长[1]。幼虫蛀食薯块和薯梗,钻成伤口和孔道,助长病菌侵染,使薯块发臭腐烂,不能食用。

1.2 形态识别

甘薯小象甲成虫,体长5.0~5.5 mm,暗褐色,全身披有灰褐色鳞片;喙细长,略向下弯曲。卵圆形,乳白色,半透明。幼虫老熟时体长8 mm,体向腹面略弯曲、肥胖,多横皱纹,无足,初见像白色的米饭粒。

1.3 发生规律

1年发生3代以上,每年發生代数,各地有所不同。发生的地区世代重叠。在冬季寒冷地区,成虫在薯块和薯梗内越冬,或在地里的残留薯、枯叶、杂草、土壤缝隙、岩石裂缝、瓦砾下越冬,幼虫和蛹在薯块、薯梗或藤蔓中越冬。在冬季比较温暖的南方,没有越冬现象。成虫昼夜均可活动、取食。白天藏在叶背面,危害主脉、叶梗和茎,也潜藏在地面裂缝里危害薯梗,黄昏爬出地面活动。卵多产于露出土面的薯块上,在薯块上咬一小圆孔,产卵其中,每孔1粒。幼虫孵化后即蛀食薯块和藤头,每条隧道通常仅居1只幼虫;1个薯块或拐子内的幼虫多则100只以上。气候干旱炎热,土壤易龟裂使薯块裸露,利于成虫取食和产卵繁殖;且干旱使温度上升,促进繁殖,危害猖獗,在砂性土、土层浅薄的地块危害严重[2]。

1.4 防治措施

从疫区调运鲜薯或种苗至安全区,必须严格执行植物检疫规定,防止人为传播。实行水旱轮作。选用受害较轻的品种。田间及时培土,防止薯块外露。甘薯收获后,及早将遗留在地里的臭薯、薯拐、枯茎、残叶等连同杂草集中沤肥。

化学防治用40%乐果乳剂800~1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浸湿薯苗,立即取出稍晾后栽插。在薯块根形成初期,结合中耕除草,用25%西维因粉剂1 kg,拌干细土20 kg,撒在植株基部周围畦面上,撒后覆土。

2 甘薯天蛾

甘薯天蛾又称旋花天蛾,俗称虾壳天蛾,属于尾鳞翅目天蛾总科天蛾科。

2.1 危害特点

甘薯天蛾以幼虫蚕食甘薯叶片,3龄后食量加大,猖獗发生时往往能吃尽全叶,并咬食嫩茎和叶柄,造成减产。

2.2 形态识别

甘薯天蛾成虫是灰褐或淡褐色大型蛾子;体长43~51 mm,翅展100~120 mm;头部暗灰色;复眼半球形突出,黑色;前翅坚硬,灰褐色,有时带茶褐色,表面有许多云状纹,内、中、外3条横线都是黑色的锯齿状。卵球形,淡黄绿色,表面光滑。初孵幼虫多为黄绿色;头部小,两边有黑斑;身体部分肥大。除最后2节以外,各节的背面和两边都有许多横皱纹,密布小黑点;1~8腹节的两边大多有1~2条深褐或黑色斜纹;长大后虫体颜色有很多种,可归纳为绿色型和黑色型。在地里发现黑色型数量增多,标志这一地块的甘薯天蛾已经大发生,老熟幼虫体长70~83 mm。蛹近长卵形,长50~56 mm,背面红褐色,有光泽、喙鞘长而伸出,卷成圈。

2.3 发生规律

甘薯天蛾1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室中越冬。成虫昼伏夜出,以19-23时活动最频繁。成虫飞翔力强,能飞越山河、海峡;甘薯天蛾成虫喜食糖蜜;甘薯天蛾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趋性强。遇干旱成虫便聚集低湿处;遇连续降雨,湿度过大,大多飞向高地,常形成一个地区的点片发生虫害。卵多散产于甘薯叶片反面的边缘。幼虫初孵化时,先取食卵壳,后爬行到叶片背面取食叶肉和下表皮而造成膜状斑块。

2.4 防治方法

结合冬耕或整地做垄,捡拾越冬蛹;在幼虫盛发期,及时捏死新卷叶中的幼虫,或摘除虫害苞叶,集中杀死。在幼虫发生初期,16时以后喷洒2.5%敌百虫粉15.0~22.5 kg/hm2,或喷洒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防治。

3 甘薯潜蛾

甘薯潜蛾成虫又称甘薯潜叶蛾、甘薯线潜蛾,幼虫名为甘薯潜叶虫,属鳞翅目谷蛾总科潜蛾科。

3.1 危害特点

甘薯潜蛾以幼虫钻入叶内潜食叶肉,造成薯叶焦枯发红,影响生长,造成减产。

3.2 形态识别

甘薯潜蛾成虫雌虫身体淡黄色,雄蛾体色比雌蛾深。雌虫体长比雄虫长。甘薯潜蛾成虫头部短小,头顶生两丛向前伸出的灰黄色毛丛。甘薯潜蛾成虫触角细长,线型,基部具一丛鳞毛遮盖半个复眼,足细长。卵扁椭圆行,乳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幼虫初孵化时黄白色,取食后变为黄绿色,体背具有红褐色斑点;幼虫3龄时虫体长大,身体部有紫酱色和白色斑块显现。成熟幼虫体长4~6 mm。第1对腹足较短小,行走如尺蠖。蛹两端尖而体背隆起,初期淡绿色,将羽化时变为淡灰褐色。幼虫在叶内取食前进时形成弯曲的线形隧道,线形隧道外观呈灰白色,有时杂有红褐色斑纹。

3.3 发生规律

甘薯潜蛾一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冬薯田里或田间枯叶、杂草中越冬,但在冬季温暖的南方和温室中没有越冬现象。成虫喜欢潮湿,常常潜伏在近地面的茎叶、杂草等蒙蔽处。卵产于寄主植物叶背的叶脉茎部。幼虫孵化后,吐丝织成1个薄丝垫在叶子表面,不久蛀入叶内取食叶肉。从2龄开始,白天出来活动,在叶背吐丝织网,下午日落后又重新蛀进叶内。幼虫充分老熟时,在叶上吐丝缀叶,悬挂在丝网中央化蛹。田间小气候湿度大及低洼地,容易发生[2]。

3.4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落叶和杂草。低洼田应及时清沟排水,降低温度,以减轻虫害发生。幼虫盛发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膦胺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4 甘薯煩夜蛾

甘薯烦夜蛾又称甘薯黑白夜蛾,属鳞翅目夜蛾总科夜蛾科。

4.1 危害特点

甘薯烦夜蛾以幼虫取食甘薯叶片,初龄危害呈膜状斑和小孔洞;3龄以后食量加大;在肆生时叶片全被吃光,转而啃食嫩茎梢和嫩茎皮层。

4.2 形态识别

甘薯烦夜蛾成虫为中型黑褐色蛾子,体长25~27 mm,翅尾33~35 mm,前翅有许多黑色斑纹,内横线为双条波状纹,环状纵有黑边;肾状纹外侧有白点3个,外横线为双条锯齿形。后翅白色,基部和后缘毛白色,外缘有一宽形黑带;翅尖至臀角处的缘毛白色,其他缘毛黑色。幼虫头部灰色,密生蓝黑色小点。身体部灰色或深灰色;第8腹节背面有1个白斑,同缘具有6~8个蓝黑色小点。第1对腹足比较小。幼虫老熟时体长45~50 mm。

4.3 发生规律

甘薯烦夜蛾1年发生多代,世代重叠。南方没有越冬现象。成虫多在17:00-20:00羽化。卵成串产于薯田里和附近杂草、枯杆上,产卵18~520粒。幼虫共5龄,行动像尺蠖,善于装死。老熟时下地入土,造1个土茧后,在土茧中化蛹,少数在地面枯枝、落叶下化蛹。

4.4 防治方法

铲除甘薯地和近旁的落叶、枯杆、杂草等;消灭一部分卵和蛹。幼虫盛发期,用90%晶体敌百虫或50%磷胺乳油1 000~1 2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

5 地老虎

幼虫俗称土蚕、夜盗虫等,发生危害的主要是小地老虎、大地老虎和黄地老虎。

5.1 危害特点

在各地地老虎主要以1代幼虫危害春栽幼苗,造成缺苗断垄。危害时,初孵幼虫取食甘薯幼苗嫩叶,啃食叶肉,残留表皮。2龄后,昼伏夜出,把叶片食成孔洞,或者缺刻。4龄以上幼虫,可咬断幼苗基部嫩茎。

5.2 形态识别

地老虎的卵均为黄白色,半球形,直径0.6~0.7 mm,卵孵化以后就成了幼虫。这3种地老虎的幼虫一般不容易区分。老熟的幼虫体长4~5 cm,黄褐色至黑褐色,体表粗糙,布满了皱纹和黑色的小颗粒。大地老虎的幼虫与小地老虎幼虫相似,但体长4~6 cm,略大于小地老虎幼虫。黄地老虎幼虫在地老虎中体型最小,体长3~4 cm,体表的小颗粒也不明显。地老虎幼虫老熟以后,就转变成了蛹。蛹长15~25 mm,红褐色至暗褐色。地老虎的蛹经过一周左右就可以羽化为成虫了。地老虎的成虫是一种灰褐色的蛾子,体长15~25 mm,翅展40~55 mm。整个身体的颜色比较灰暗,形态上也比较相近。雄蛾的触角是羽毛状;雌蛾的触角是丝状,像一条细丝。他们的前翅上有一些相似的斑纹,有肾形纹、环形纹、楔形纹,这些斑纹的周围都镶有黑边。小地老虎后翅灰白色,大地老虎后翅淡褐色,黄地老虎的却呈现白色。

5.3 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最适宜的温度为13~25℃,低于5℃或高于30℃不利于其发生与繁殖,因此小地老虎发生较重,危害较大的是在早春3—4月份1代幼虫期。黄地老虎发生最适宜温度为20~25℃,一般4—6月的气候条件适于地老虎的发生。

5.4 防治方法

定植前平整土地,清除杂草,减少田间卵虫密度。发生初期,用1%的辛硫磷毒土75 ~105 kg/hm2,顺垄撒施防治初孵幼虫;3龄以上幼虫可用1%敌百虫麦麸或炒香的饼粕毒饵75 kg/hm2,于傍晚顺垄撒施。此外,可利用糖醋液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成虫,或利用萎蔫的泡桐叶于傍晚放置在田间诱集幼虫,早晨人工捕捉。

6 结论

对于甘薯的虫害,要加强预报,加强检疫,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为中心,以化学防治为辅的方针进行综合防治,这样才能保证甘薯的丰收,给薯农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康影.甘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3):101,104.

[2] 谢逸萍,孙厚俊,邢继英.中国各大薯区甘薯病虫害分布及危害程度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8):121-122.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甘薯识别防治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论犯罪危险人格的识别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