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2020-09-02徐凤兰

山西教育·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胖墩晏子习作

徐凤兰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写结合中的“写”,既是语言的内化、写法的模仿和创造,也是对升华记忆的激活、对情感的抒发。那么,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如何才能做到读写结合呢?笔者认为目前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

统编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读与写结合的载体,是丰富语言的范本,也是学习表达的例子。语文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习得如何运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然后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方法。为了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就要把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

一、阅读教学习得方法,设计练笔迁移

习作方法应在阅读教学中获得,在习作中进行运用,从而体现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学习写作方法,如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然后运用到习作中去,从而实现读写知识技能的转化和迁移。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片段《小嘎子和小胖墩摔跤》时,学生读文品析语言后,了解到这个片段主要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体现小嘎子的争强好胜、爱耍心计的特点以及小胖墩的憨厚老实、沉稳又机智的特点。

课文中写他俩摔跤时非常精彩:“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文章到这戛然而止。但是这篇文章表现了小嘎子的争强好胜,他没有摔过小胖墩儿,肯定不服气。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读写结合的环节,就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第二场摔跤比赛”。课件出示开头:“小嘎子被摔个仰面朝天,心里很不服气,于是嚷嚷着:‘不行,再比一次,再比一次。小胖墩儿接受了挑战,第二次摔跤比赛开始了……”

以下是学生的精彩描写:

小嘎子瞪着眼珠子,鼓着腮帮子,使劲扳了起来。胖墩一个趔趄,险些被嘎子推倒。胖墩儿笑着说:“嘎子,有两下子嘛!”说完也不甘示弱地发起威来,牙齿咬得“咯咯”响,脸涨得通红,猛地一下,抓起嘎子举过头顶。嘎子慌了神,使劲拽胖墩儿的胳膊,可胖墩儿结实得像一座小山。危急关头,嘎子不顾三七二十一,一口咬在胖墩的肩膀上。胖墩疼得“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嘎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住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兴趣,找准契机进行段落的练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在阅读课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巧妙地运用到习作中,从而真正掌握描写人物动作的技巧,为写好本单元的习作——写好人物,打好基础。

二、抓住空白进行填补,提升习作能力

有些课文中有许多空白处,也就是留白,那是作者恰当的详略处理。这样的处理,给学生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课文的空白处,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创设激发想象的语境,抓住课文空白处,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填补空白。

《唯一的听众》一文中的第十一自然段是一个省略号,单独成段,它省略了什么呢?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读写训练点:当作者从妹妹的口中了解到那位每天清晨坐在木椅上自称耳聋的老妇人,竟然是音乐学院的教授,而且是首席小提琴手时,是怎么说的?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发挥想象,抓住作者的神態、语言、动作进行描写,补白了省略号,写出了作者的感激和敬佩之情。

学生精彩练笔如下:

我听了妹妹的话,眼泪瞬间溢满眼眶。不敢相信地说:“什么?她竟然是音乐学院的首席小提琴手?这么长时间,我竟然没发现!”说完一下子冲出家门,一口气跑到老教授家的楼下,望着老人家的阳台,心里一遍遍地说着:“谢谢你!如果没有你每天清晨早早坐在木椅上坚持听我拉琴,我不会有信心练习下去;如果不是你一次次平静眼神的鼓励,我绝不敢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拉琴,谢谢你!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教学中设计了这一练笔形式,学生凭借想象,填补了空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生对人物精神的领悟。在写话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被大大激活,想象力也得到了训练,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培养,写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拓展延伸续写结尾,锻炼想象能力

含蓄的课文结尾,一般都会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如果设计让学生补写结局,对深化理解原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会有很大的益处。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半截蜡烛》一文的结尾写道:“刚到楼梯口,蜡烛熄灭了。”这个故事的结尾非常含蓄,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我在上课时就利用这个结尾进行了写话片段的设计,让学生想象蜡烛熄灭后的情景,然后续写。学生因为通过学习,对文中的伯诺德夫人和杰克、杰奎琳的性格有所了解,根据课文的内容延续,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各具特色的结尾。

杰奎琳站在房间门口,一手端着熄灭的烛台,一手摸着胸口,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心想: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文件,明天米德叔叔就可以把文件取走了。我们终于完成了任务,保住了国家,保住了人们的性命。

学生纷纷写出了自己的想法,文章精彩纷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四、练写读后感,升华学生情感

阅读教学的每篇文章都饱含着真情实感,都充满着激情,正所谓“情到佳句出”。这是由读到写的巧妙过渡和自然转换,教学中如果能把握这个读写的契机,学生就能通过写话升华情感。

例如,教学《晏子使楚》一文时,我设计了写话练习:楚王对于晏子的言行会说什么,有什么想法?齐国大王听到这个消息又会怎么说呢?

楚王无论怎么侮辱晏子,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经过三次侮辱,反而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楚王送走晏子后,坐在王位上,心想:齐国有晏子这样的人才,可真是齐王的福气,齐国人民的福气啊!又对他的手下说:“虽然我一次次对晏子的侮辱都反被他侮辱了,但是我输得心服口服。晏子确实是个人才,他能言善辩、正义凛然,机智过人又临危不惧,他用言行挽回了国家的尊严,赢得了我的尊重,真令人佩服。”

晏子三次反击侮辱了楚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齐国。齐王听了,高兴极了,对众爱卿说:“我们国家有晏子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国家的幸事啊!其实我早就料到,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讨不到便宜。晏子这次出使,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更是维护了咱们齐国的尊严,楚国从此以后肯定不敢再欺负我们国家了。如果我们国家再多一些像晏子这样的人才,我们就不怕别的大国了。”

能让学生会读、会写,并养成习惯,就是语文教师的最大成功。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抓准文本的读写结合点,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时机,把“写”挤进阅读教学之中。把语文课上成指向表达的阅读课,教学中巧用不同的形式,读写结合,一定能提升语文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雪枫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

胖墩晏子习作
晏子的车夫
小燕子
搬石头
闭眼菩萨
晏子使楚
小胖墩爬楼梯
习作展示
游泳历险记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