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突出普遍价值的全球对比分析

2020-09-01丞,顾芸,黄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生态区遗产地栖息地

闻 丞,顾 芸,黄 越

(1.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2.北京镜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871;3.云南昆明市朱雀鸟类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33)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提名地[1]位于黄海生态区。黄海生态区[2-4]包括黄海、渤海和东海海域的一部分,位于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生物保护关键区域——“全球200佳”生态区域之一[5-6]。黄海生态区涉及中国、韩国、朝鲜3个国家,南至中国长江口、韩国济州岛最南端和洛东江河口,北至黄海和渤海海岸线,经纬度范围为31°40′~41°00′N,117°35′~126°50′E。黄海生态区在中国一侧的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6省市,至长江口止,逶迤6 500余km,海域面积4.58亿hm2。

由于黄河、长江这两条世界级的大河和鸭绿江、辽河、滦河、海河等大小河流一道,持续向海洋输入巨量泥沙和营养物质,这段海岸线上分布着全球面积最大的连续分布泥质滩涂海岸,并有独特的辐射状沙脊和沙洲[7]。在这一漫长的海岸线上,由于沉积物性质、水文和地质条件在不同区域的独特性,也形成了规模宏大的沙丘、湖、岩石海岸和有濒危鸟类集中繁殖的岛礁[8-10]。时至今日,沉积物堆积、大陆架沉降这两项动态地质过程仍在持续塑造着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景观和生态过程[11-13],使之成为世界上最为多样、富饶的海岸之一,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这一世界上最为吸引人的候鸟迁徙路线上的关键鸟类栖息地[14]。

这一区域自20世纪末以来即受到国际候鸟保护组织、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黄海生态区潮间带滩涂,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st Asia-Australasia Flyway,EAAF)数百万水鸟迁飞的必经地带,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越冬地、停歇地[15]。据估计,至少有200万只涉禽在北迁期间利用这里,占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迁徙涉禽总数的40%。而南迁期间也有大量的涉禽经过这里,数量至少有100万只[2,15-17]。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的受威胁的水鸟物种数量高于世界上其他主要迁徙路线,仅在中国段,就分布有24种受胁水鸟,其中包括极危(CR)种4个、濒危(EN)种8个、易危(VU)种12个[18]。全球几乎所有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CR)[19]、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CR)[20]、小青脚鹬(Tringa guttifer,EN)[20]、大滨鹬(Calidris tenuirostris、EN)[21]、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EN)[22]和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EN)[23],在其生命史中的某个重要阶段,如繁殖和迁徙停歇时,都会集中在黄海生态区中国一侧沿海的系列重要栖息地,使得这些区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具有突出普遍价值潜力。

在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范围内,以及全球各地,存在着多个以候鸟或候鸟栖息地为主要价值要素的世界遗产地或提名地。与这些地点相比,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提名地具有哪些特征,使其具有全球独特性?我们采用全球对比分析框架,分别从生物地理区划、物种组成和在保护上的重要性等方面,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独特性进行研究。

1 数据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区域

2017年2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中国渤海-黄海海岸带”预备清单,其中涉及14处地点如表1所示。

2018年1月,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遗项目。

经综合权衡,在申遗文本中提出如表2所示的16处地点[1],作为系列遗产提名地。相比于表1,从海岸带生境的完整性出发,并综合各地资源价值和当时利益相关方意愿,辽宁补充了蛇岛、老铁山及周边的旅顺口风景名胜区;河北补充了石河口,将七里海更名为与保护地命名一致,即“黄金海岸自然保护区”。另外,因为黄骅古贝壳堤并不是典型的关键鸟类栖息地,因此河北沧州境内仅保留南大港湿地作为提名地。考虑到连云港盐场及该区域滩涂当时没有保护地建设计划,故在表2名录中未包括连云港盐场和其他滨海湿地。

表2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申报文本中提出的16处提名地

其中,“一期”项目包括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南段实验和东沙实验区(YS-1)、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YS-2)。

2019年,应专业机构建议和保护需要,盐城市将与YS-1区域相连的条子泥、高泥等区域划为保护小区或湿地公园,纳入YS-1遗产提名地。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中国政府承诺,将于2022年将中国黄(渤)海沿岸的其他重要候鸟栖息地一次性报出。经多轮专家研讨,初步确定考察如表3所列的除去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外的其他地点,作为第二期申报的候选提名地。

与表1和表2相比,表3中保留了表2中除“第一期”已经列入《名录》的地点之外的其他地点,并加入了天津、上海的重要滨海湿地。本研究将以表3列出的地点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

表3 本研究关注的位于中国黄渤海沿岸的地点

1.2 数据来源与方法

EAAF从阿拉斯加、俄罗斯远东地区苔原自北向南经过东亚、东南亚、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直至澳洲和新西兰,涉及22个国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网站(http://whc.unesco.org)上,检索这22个国家的世界遗产和预备清单项目,选择遗产地或遗产提名地中分布着滨海湿地类型的候鸟栖息地,且以标准(ix)或标准(x)列入或提名的遗产地或遗产提名地,作为第一类开展比较研究的对象。

另外,对于不位于EAAF内的国家,检索这些国家沿海湿地类型的世界遗产和预备清单项目,选择其中分布有滨海湿地且以标准(ix)或标准(x)列入或提名的遗产地和遗产提名地,作为开展比较研究的第二类对象。

重点关注第一类比较研究对象的Udvardy生物地理[20]区划、面积、主要保护对象(价值要素)及其在EAAF内对珍稀濒危候鸟生存发挥的作用。重点关注第二类比较研究对象的生物地理区划、植物种类数、鸟类种类数、主要保护对象(价值要素)和海岸成因。基于在世界遗产中心网站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申遗文本,以及在Elsevier Science等科技文献数据库可以检索得到的相关资料,对比较研究对象的上述特征进行归纳,并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相应特征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在EAAF范围内的对比分析

2.1.1 比较研究对象

在EAAF范围内,包括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系列第一期世界遗产地在内,共有15处位于沿海或包括海岸生境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仅有“中国黄(渤)海栖息地系列(第二期)”和“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2处遗产提名地,分别如表4所示,其空间分布如图1所示。

鉴于“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均位于黄海生态区,因此将其作为首要对比研究对象。

鉴于越南下龙湾主要以地质地貌价值标准(标准viii))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生物多样性及候鸟栖息地并非其突出普遍价值的关键要素,而其他遗产地均符合标准(x),因此主要以表4中除越南下龙湾以外的13处遗产地作为对比研究对象,对其生物地理区划、主要保护对象和在EAAF中的作用进行比较研究。

图1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与EAAF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来源:参考EAAFP Secretariat)

2.1.2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与EAAF范围内的比较研究对象的对比分析

从列入(提名)标准,海岸带生境成因及类型,受胁物种数量,和鸟种总数方面,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项目与“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进行对比分析,如表5所示。

表5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与“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遗产提名地的比较

以上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一侧黄渤海海岸带成因与韩国一侧不同,显示的地貌形态、生境类型也更为多样。相应地,中国一侧分布的受胁物种数量和鸟种总数均超过韩国一侧,更能体现标准(x)。

仅从列入(提名)标准、生物地理区划、主要保护对象和对EAAF范围内珍稀濒危候鸟的意义4个方面,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项目与13处遗产地类型的比较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如表6所示。

如下分析显示,在EAAF范围内,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项目涉及的区域在繁殖季节、迁徙季节和越冬季节决定着类群最为多样性的珍稀濒危鸟类的生存。除孟加拉国的孙德尔班斯外,其余遗产地的海岸多为沙质洲滩或岩石海岸,缺乏大面积连续分布的泥质滩涂。在孙德尔班斯尽管也分布有连续广袤的泥质滩涂,但其纬度跨度很小,生境基本以红树林和光滩为主。其生境类型和地貌形态远不如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项目所涉及区域丰富多样。相应地,其他遗产地中生存的濒危候鸟种类数也远不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中的濒危候鸟种类数。

表6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项目与EAAF范围内13处遗产地类型比较研究对象的对比分析

2.2 在EAAF范围外的对比分析

在世界范围内,除表4列出的世界(自然)遗产或遗产提名地外,突出普遍价值要素中包括或涉及海岸地带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还有23个项目,遗产提名地1个项目,分别是:

欧洲、西亚及北美地区(13处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遗产提名地):丹麦/德国/荷兰瓦登海、芬兰/瑞典高海岸-瓦尔肯群岛、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英国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英国“巨人之路”及其海岸、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三角洲、丹麦格陵兰的伊路利萨特冰湾、加拿大格罗斯莫讷国家公园、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美国红杉国家和州立公园、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岛屿和海岸保护地、墨西哥埃尔比斯开诺鲸鱼禁渔区和墨西哥圣卡安;土耳其科泽尔河三角洲(遗产提名地)。

拉丁美洲地区(6处):巴拿马达连国家公园、洪都拉斯Río Plátano生物圈保护区、伯利兹堡礁保护区、哥斯达黎加瓜纳卡斯特自然保护区、巴西大西洋东南热带雨林保护区和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

非洲地区(4处):苏丹Sanganeb国家海洋公园和Dungonab海湾-Mukkawar岛国家海洋公园、南非大圣卢西亚国家公园、纳米比亚纳米布沙海和毛里塔尼亚阿卡金岩石礁国家公园。

位于拉丁美洲、非洲的10处世界自然遗产中有6处(巴拿马达连国家公园、洪都拉斯Río Plátano生物圈保护区、伯利兹堡礁保护区、哥斯达黎加瓜纳卡斯特自然保护区、巴西大西洋东南热带雨林保护区、毛里塔尼亚阿卡金岩石礁国家公园)是热带雨林地区的海岸生境,包括岩石海岸、珊瑚礁、沙滩和红树林,没有大面积的海滨平原和滩涂。阿根廷瓦尔德斯半岛则是寒冷贫瘠的海岸地带,主要保护对象是丰富的海洋哺乳动物。而苏丹Sanganeb国家海洋公园和Dungonab海湾-Mukkawar岛国家海洋公园、南非大圣卢西亚国家公园、纳米比亚纳米布沙海则体现了稀树草原或沙漠向海洋过渡的生态系统,体现了海岸沙地景观。

位于欧洲和北美地区的6处世界自然遗产:芬兰/瑞典高海岸-瓦尔肯群岛、挪威西峡湾-盖朗厄尔峡湾和纳柔依峡湾、英国多塞特和东德文海岸、英国“巨人之路”及其海岸、丹麦格陵兰的伊路利萨特冰湾和加拿大格罗斯莫讷国家公园,均采用标准(viii)提名,体现了地质时代构造运动在海岸留下的化石、熔岩活动或第四纪冰期遗迹。

位于美国的美国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美国红杉国家和州立公园则体现了山地森林、河流和海洋构成的全流域生态系统和景观,保护着这种环境下生存的特有、受胁物种。墨西哥加利福尼亚湾岛屿和海岸保护地、墨西哥埃尔比斯开诺鲸鱼禁渔区则保护着下加利福尼亚湾的陡峭海岸、深邃海湾及生活在其中的受胁物种,尤其是多种体型巨大的鲸。墨西哥圣卡安则体现了具有复杂形态的石灰岩海岸、热带森林和红树林等植被,以及赖之维系的生物多样性。以上遗产地都是岩石海岸,不是开阔平坦的海积平原和滩涂。

综上,只有丹麦/德国/荷兰瓦登海、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三角洲2处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土耳其科泽尔河三角洲世界遗产提名地(空间分布如图2所示),拥有海滨海积平原、大面积滩涂或大河三角洲等景观和生境,现仅从列入(提名)标准、生物地理区划、物种数量和三角洲滩涂成因方面,将其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进行详细比较,详见表7。

图2 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同处欧亚大陆、纬度相近的海岸类型世界(自然)遗产地或提名地 (来源:EAAFP Secretariat)

表7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与其他海岸及三角洲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或遗产提名地比较

续表7

以上比较显示,与欧亚大陆西端的沿海滩涂、三角洲类型的遗产地或遗产提名地相比,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规模宏大,且由多条世界级大河在漫长岁月中共同塑造,承载的鸟种数量更为丰富。

3 总结与讨论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系列遗产地和遗产提名地具有全球突出的独特价值,经上述全球对比分析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第一,与同处黄海生态区的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世界遗产提名地相比,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系列遗产地和遗产提名地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大河沉积物堆积、特殊的海洋水文条件和东亚大陆架地壳的持续沉降。其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海积平原、滩涂和辐射沙脊群的成因复杂,在地质、生态过程方面均与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有所不同,于是二者的生态系统和可以维系的生物多样性也有差异。

第二,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位于EAAF的中心位置,是种类最多的受胁,尤其是濒危、极危鸟类的集中停歇地,重要繁殖地或越冬地。而EAAF的北段、南段乃至西缘的南亚地区东部(如孟加拉国孙德尔班斯),都已经有了大面积的世界自然遗产。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的整体申报,既将极大地填补这一重要生态区中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缺,也将对全球候鸟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三,在世界范围内,无论从海积平原还是河流三角洲平原、滩涂地貌上看,仅有瓦登海、多瑙河三角洲、科泽尔河三角洲和韩国西南海岸潮间带等极少数遗产地或提名地与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有相似之处,但其成因、规模和在濒危物种保护价值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异。

综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第二期)系列遗产地和提名地在全球濒危候鸟保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价值,其地形、景观和生态系统也有突出的全球意义,是海岸景观和生态系统演化方面的范例。

猜你喜欢

生态区遗产地栖息地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北极新海冰制造项目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BEAN SCENES
走进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云南典型烟区烤烟K326生长发育及烟叶内在品质特征
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方式对优质粳稻南粳9108品质的影响
浐灞生态区建设对当地生态文化影响的评价
何群:在辛勤耕耘中寻找梦想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