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改革

2020-08-31邓青

西部论丛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人才人才培养互联网+

邓青

摘 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会计行业和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会计核算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但很多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没用一些陈旧的模式,导致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本文在分析“互联网+”时代对会计人才新要求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以促进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创新型变革。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人才;人才培养

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运用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融入到社会经济各领域,并引起了思维、模式、商业及管理等方面的重大变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尽快适应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通过应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能迅速转变思维,帮助企业应对技术挑战的会计专门人才。

一、“互联网+”对会计人才的新要求

(一)熟练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技术。伴随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拓展,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数据量也在快速提升。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业务信息数据,应用传统的会计工作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随着当前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也被应用到企业的财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熟练的掌握和运用相关技术,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工作的需要。

(二)会计职能的转型。企业通过引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构建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减少大量的基础性烦琐会计工作,并实现对企业业务数据和经营过程进行分析、预测、风险评估等,以构建风险管控体系和财务战略规划。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的会计工作逐渐的由会计核算工作转向财务分析、预测、决策等等,因而会计人员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人才培养方向不明确。目前,许多高校在开设会计专业的同时,设计的培养目标仍以基础核算人才为主,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忽视了对公司财务预测、决策等高端岗位人才的培养。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财务机器人便可代替一些会计人员从事出纳、会计核算等基本岗位,它们凭借着高效精准的处理速度逐渐地代替了传统的会计岗位。高校如果不对会计人才培养方向进行改革,将很难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会计人才教学培养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仍是主导。大数据、互联网的新时代,知识传播更新飞速进行,由此会计学习变得非常便利,人们可以通过网课、百度文库等手段随时随地学习。但是,有些高校的会计本科教育没有跟上时代节奏,还停留在传统市场需求为主导上。教学中把实体企业的账务作为模型,还是停留在实体课堂授课模式,并未结合“互联网+”多元的大数据的优势进行会计人才的培养;教学中传统的理论授课形式占据课堂中心,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接受知识仍处于被动。教学内容还是停留在以教材为主要标准,围绕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讲解,专业化程度较高,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偏多。在理论教学进行的基础上虽同步采用了会计软件开展实践教学,但是软件选择和更新比较单一和滞后;教学中更多的实践还是围绕会计分项核算程序开展,因课时场地所限会计循环的全过程操作较少。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差异性、积极性、交流性、创新性均存在不足,滞后于“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全新需求。

(三)会计课程体系的创新性有待提高。目前,高校会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构架仍存在不足,虽然许多高校采用了多样化的课堂形式,如慕课、网络会计课程、微课等不同方式,但也只是某一门或者几门专业课的试点,这种课程建设并不全面,所起的教学实质改变作用有限。传统教学模式的定式导致考核学生的标准仍以期中、末书面考试结合平时实体课堂表现为主,虽然有的学校积极推进网络课堂直播录播、在线测试与在线考核、专业交互讨论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但课堂讲授为主师生互动交流应用时间较少。其次,高校任何一项优良的教学资源建设都需要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同时需要学校和老师耗费大量物力、精力、时间成本。而对会计课程而言,日后会计内容还需要及时更新调整,因此,高校投入和维护更新的成本非常大,导致高校推行使用滞后。

(四)高校会计教师对“互联网+”的准备有待提升。新时代会计教育教学对高校及其教师提出了全新要求,高校要适应社会发展,教师应将会计专业知识在“互联网+”时代的改变融入会计本科教育中。现阶段“互联网+”时代下会计工作发生重心转变,由核算转向管控,采用云计算处理财务信息,大数据会计、在线财务决策已然实现,云报销、云存货管理等核算处理均已成为现实。但是,大多数教师仍以传统会计教学模式、教育理念进行教学,仍沿用传统的财经教材,对会计领域理论拓展不足,并没有做到与“互联网+”发展相适应的转型。

三、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的措施

(一)定位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基础会计岗位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越来越受到我国中小型企业的重视。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结合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要让学生明确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一些简单重复的会计核算工作,必然会被财务机器人所取代,只有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公司的经营决策,具备终身学习的观念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二)完善课程体系的建设。互联网环境下学生在具备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等一系列基本工作的基础上,应当培养战略决策、前景分析、财务预测、风险控制等非核算能力。高校可以将一些重复性较强的课程合并,不适应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传统落后的课程删除,增加一些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与公司管理决策有关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决策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此外,还应当增加一些信息化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互联网思维,使其掌握软件操作和程序设计等一系列技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搭建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提供了多元智能化的教学平台,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科技发展带来的新型教学工具,吸收会计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培养“会计+互联网”双专业复合型人才,提高会计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软件操作能力。通过借鉴企业经营模式、业务处理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经营决策的能力。此外,通过搭建企业运营模拟在线平台,让学生进行公司战略决策、财务分析与风险评估等,培养学生利用智能化处理日常专业技术的能力。

(四)改善会计教学手段。高校应加强教育改革的落实工作,改善会计教学手段,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养。会计教学手段應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创新,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互联网加实践教学式的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模拟企业的运营方式,使其更深入地掌握本专业学习的内涵。根据课程规划为学生留出适当的实习时间,鼓励他们到事务所及企业进行实习,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16010)。

猜你喜欢

会计人才人才培养互联网+
关于铁路会计人才培养的探讨
“互联网+”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