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八针”联合改良关节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8-27冯罡

颈腰痛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颈痛夹角颈椎

冯罡

(鹤壁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河南鹤壁 458030)

近年来,已有不少学者通过临床实践证实,“项八针”和改良关节松动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均已取得一定疗效[1,2],但关于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却少有文献报道。本次研究拟通过分组对照试验,探讨此两种技术的联合治疗是否有助于进一步改善CSR患者颈痛和生活质量,以期提供一种新的临床解决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6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CSR患者90例,均符合西医CSR的诊断标准[3]以及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项痹病”的诊断标准[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0例,采用改良关节松动术治疗;B组30例,采用“项八针”治疗;C组30例,采用“项八针”联合改良关节松动术治疗。A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9-61岁,平均(43.2±7.5)岁;病程7-28个月,平均(15.1±6.8)个月;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0.2-29.5 kg/m2,平均(23.8±3.5)kg/m2。B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5-58岁,平均(41.6±7.3)岁;病程9-26个月,平均(15.8±6.2)个月;BMI为19.8-29.1 kg/m2,平均(24.0±3.7)kg/m2。C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3-62岁,平均(43.7±8.6)岁;病程6-21个月,平均(15.2±6.9)个月;BMI为20.5-28.7 kg/m2,平均(24.1±3.9) kg/m2。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BMI等数据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筛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项痹病”和西医CSR诊断标准者;②入组前有至少15 d的“洗脱期”。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颈椎病;②既往有颈椎骨折、脱位或手术史;③孕妇、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病、聋哑等特殊人群;④入组前的“洗脱期”不足15 d。剔除标准:①未完成研究过程,中途擅自退出;②患者拒绝配合采集数据资料;③研究过程中,颈椎或肩背部意外受伤,导致疗效评估受到明显干扰。

1.3 治疗方案

1.3.1 “项八针” ①取穴:选取颈椎旁3针,及哑门、大椎穴。其中,颈椎旁3针位于颈2、颈4、颈6椎体棘突下,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寸位置。②针具:选取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为0.25 mm×40 mm规格。③针刺操作:哑门穴:斜刺,深度0.5-1.0寸;大椎穴:向下颌方向斜刺,深度0.5-1.0寸;颈椎旁3针:向横突方向45°斜刺,深度0.5-0.8寸。以平补平泻法施针,得气后留针30 min。治疗频次为1次/d,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1.3.2 改良关节松动术 分别进行前屈位、侧屈位、后伸位和旋转位松动术。①前屈位:患者仰卧,施术者右肘置于床头,将患者头后部托住,并保持颈椎与床面呈一定的夹角(若C4-5为病变责任节段则保持10°夹角,C5-6则保持20°夹角,C6-7为30°),以右肘作为支点,左手将患者下颌托住,以双手及前臂发力使颈椎沿纵轴拉伸,直至有明显松动感或闻及弹响声则停止。②侧屈位:患者侧卧,向左侧屈时,术者以左肘吸定于头左侧,并以左手将患者头后部托住,以右手将下颌托住,操作时将身体向右方旋转;若患者向右侧屈,则上述操作与之相反。操作时,注意保持颈椎与矢状面呈一定夹角:若C4-5为病变责任节段则保持5°夹角,C5-6则保持10°夹角,C6-7为15°。③后伸位:患者侧卧,操作方法与前屈位松动一致,注意保持颈椎与冠状面呈一定夹角:若C4-5为病变责任节段则保持10°夹角,C5-6则保持20°夹角,C6-7为30°。④旋转位:患者仰卧,操作如前屈位,患者左旋或右旋至最大角度时进行松动操作。上述操作时间均为2 min为宜,施术频率为1次/d,2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与常规关节松动术的区别在于:常规技术以分离牵引、按压棘突等垂直按压和侧方推拿为主,进行屈伸、侧屈和旋转摆动等松解动作;而改良关节松动术则以术者的肘部为支点,依据病变部位对松动角度和操作力度进行调整,既有助于维持身体平衡性,也提高了手法操作的安全性,避免加重患者颈椎损伤。

1.4 观察指标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调查其生活质量;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量表(SF-MPQ)评价其疼痛改善情况,包括疼痛评级指数(PRI) 、视觉模拟级评定法(VAS) 以及现在疼痛状况(PPI);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价其颈椎功能障碍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例数(%)”表示,三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经录入后进行正态性分布验证,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学工具为SPSS 23.0软件,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SF-36量表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A、B、C三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维度评分在治疗后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C组的上述8项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SF-MPQ量表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A、B、C三组患者的PRI感觉项和情感项、VAS评分、PPI评分在治疗后均获得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C组的上述3项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三组CSR患者治疗前后的SF-36量表评分(%)

表2 三组CSR患者治疗前后的SF-MPQ量表评分(分)

2.3 治疗前后NDI指数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A、B、C三组患者的NDI指数在治疗后均获得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C组的NDI指数均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三组CSR患者治疗前后的NDI指数(%)

3 讨论

“项八针”是近来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中医疗法,经沈卫东等[1,5,6]团队的长期观察证实,在CSR的疗效显著,李菁等[1]在“项八针”治疗CSR的正交优选方案研究中证实,CSR患者在SF-MPQ量表的PPI、PRI和VAS评分中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该针法选取颈部大椎、哑门穴和两侧的颈椎旁3针(即颈2、4、6椎体棘突下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寸位置的经验穴),共为“八针”。其中,大椎与哑门穴均属督脉,针刺二穴可鼓动阳气,推动气血运行,改善颈项气血,达到通络活血、舒筋止痛之功;颈2、4、6椎体棘突下后正中线左右旁开各2寸位置的经验穴,均属于颈部常见的压痛点位置,且恰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筋部,针刺上述经验穴,有助于疏通太阳经气,通络活血,使颈部气血充盈而使筋骨得以荣养,改善颈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本研究的B组CSR患者施以“项八针”,其颈痛、颈椎功能均得以明显改善,且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相似。

关节松动术属于手法操作,通过对特定关节的被动活动,从而缓解疼痛和关节受限所致的功能障碍,目前在肩关节、膝骨关节炎等四肢关节疾病中均得到广泛应用[2],近年来,关节松动术也逐渐应用于CSR患者。韩康等[7]的分组研究证实,该技术对CSR患者的颈痛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效果(P<0.05);李智力等[8]也得出了类似结论。本研究的A组患者施以改良关节松动术,其颈痛和颈椎功能、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此结论与上述学者的研究相似。究其原因,改良关节松动术可松解痉挛的颈椎韧带,纠正关节紊乱,有助于扩大椎间隙与椎间孔,使颈椎生理曲度有所恢复,从而改善颈部的活动范围,并缓解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张力,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此外,改良关节松动术是以肘部为支点,并灵活参考病变部位而选择松动角度,既可灵活掌握操作力度,还有助于减少施术过程中因身体失衡而引起的韧带、椎间盘、神经根等损伤,治疗安全性得到保障。

虽然A、B两组患者采用改良关节松动术和“项八针”均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进一步的分组比较中,C组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提示“项八针”联合改良关节松动术可更好地改善CSR患者生活质量、颈痛和颈椎功能障碍等情况。这可能与两者联用产生了较好的协同作用有关。通过改良松动术可调整颈椎序列、改善神经根位置与致压物的关系,从而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9];而施以“项八针”可改善颈部气血运行,疏通经络,使筋骨得以荣养,改善颈项气血,达到通络活血、舒筋止痛之功[10-11]。二者联用,既解除了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又使神经根周围的肌肉、血管得以濡养,有助于消除神经根水肿、改善其血供,从而达到良好的协同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项八针”和改良神经松动术治疗CSR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两者联合使用可起到协同作用,进一步改善患者颈痛和颈椎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颈痛夹角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军事飞行人员颈痛的风险因素与康复研究进展
把脉向量中两类夹角背景下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探究钟表上的夹角
求解异面直线夹角问题的两个路径
大学生低头族颈肩痛影响因素调查及原因分析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如何求向量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