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间手术模式下行经皮腰椎间孔镜手术的探讨

2020-08-27金伟林程亚栋曾冠楠崔浩杨杰王亚楠邵世坤

颈腰痛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孔镜住院医疗

金伟林,程亚栋,曾冠楠,崔浩,杨杰,王亚楠,邵世坤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河南郑州 450000)

日间手术是手术流程的优化,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康复及随访,也是加速康复外科(ERAS)治疗理念的具体体现。日间手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成熟,得到了患者、医疗机构及政府的三方认可,其手术量在部分欧美国家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大于80%,是安全、高效的外科治疗模式,同时降低了医疗费用[1-3]。随着医改的深入,尤其是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tic related group ,DRG)、临床路径的实施,日间手术高效率、高安全、低成本的优点日益显著,可以有效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增长,节约医疗资源,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日间手术的发展。2015年第三届全国日间手术年会上,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CASA)提出了我国的日间手术定义,也推荐了56个适宜日间手术的病种。在首批推荐的56个病种中,骨科占10个病种,其中“经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是其中之一,但“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未在目录当中[4]。目前PELD开展已遍布全国,但鲜有在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PELD的临床研究和报道。本研究通过VAS评分、ODI及Macnab评定标准来分析在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PELD的临床疗效,探索其可行性及注意事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8年3月-9月行PELD手术的患者118例,其中日间手术组58例,该组患者经沟通均能接受日间手术模式;常规住院手术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诊断明确,均为单节段责任椎间盘,多节段椎间盘突出或责任椎间盘不明确者不纳入研究;患者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一致,手术适应证明确。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一般情况、过敏史、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排除患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发热、血象高等有手术禁忌的患者。日间手术组患者术前准备在门诊完成(包括化验、检查及宣教),然后在日间手术中心登记预约住院及手术。对照组患者则在住院后按常规完成术前准备及手术。日间手术组中,男27例,女31例,平均年龄54.4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3.9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由同一高年资医师完成,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悬空,采用局部麻醉+基础麻醉(静脉给予右美沙芬、地佐辛),定位责任椎间隙,体表标记髂嵴、责任椎间隙、穿刺方向线及安全线,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患者胖瘦及椎间盘突出类型,于脊柱中线旁开8-12 cm为穿刺点,麻醉成功后,16号穿刺针自穿刺点沿穿刺方向线进行穿刺,靶点为突出的髓核组织,穿刺成功后插入导丝,行约1.5 cm皮肤切口。在穿刺、置管过程中如遇到上关节突增生、骨赘形成,则使用环锯环除部分上关节突,行椎间孔扩大成形,利于置管及减压,穿刺置管过程均在C臂透视下进行,透视见工作通道位置及方向良好,连接椎间孔镜系统,直视下进行突出髓核组织的摘除、神经根的探查减压,如黄韧带肥厚压迫神经根则咬除部分肥厚的黄韧带。探查见神经根松弛、无致压物,电凝止血,退出椎间孔镜系统,伤口缝合一针,无菌敷料覆盖固定伤口,手术结束。患者平躺2-3 h后佩戴腰围可下床活动,佩戴腰围1个月,避免久坐、弯腰负重、便秘、吸烟及剧烈活动。椎间孔镜设备采用德国Joimax 脊椎椎间孔镜手术系统。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当天、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VAS评分,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行ODI指数评价,术后6个月根据MacNab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17.0 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比较及治疗前后数据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肌力下降、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日间手术组有3例术后出现患侧肢体感觉障碍,对照组有4例术后出现患侧肢体感觉障碍,经4-6周休息、保守治疗后均缓解。两组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时间点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术前两组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1、3、6个月ODI指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一时间段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日间手术组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总体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ODI指数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表4 两组优良率比较(根据Macnab标准评估术后疗效)

3 讨论

日间手术模式自1909年由英国小儿外科医生James Nicoll首次报道至今已有百年历史[5],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际日间手术协会(IAAS)对日间手术的定义为:患者入院、手术、出院在1个工作日中完成的手术(即24 h内),除外在一家诊所或医院开展的门诊手术。2015年中国日间手术联盟提出中国版的日间手术定义:指病人在一日(24 h)内入、出院完成的手术或操作,有两点补充:①不包含门诊手术;②根据病情需要延期住院的患者最长住院时间不超48 h[6]。日间手术是手术流程的再造和优化,其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效率,是欧、美、日等国家主流的手术方式,据IAAS统计,美国的日间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比例达90%,在欧洲如瑞典、丹麦、英国等国家,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也高达80%以上[7-9]。我国开展日间手术相对较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2009年开展日间手术,在我国有一定的代表性,开展的手术种类达270种,日间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22%[6],但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日间手术起步较晚,观念未普及,开展日间手术的医院仅占少数,同时医保支付制度也是也是影响日间手术开展的一项因素[10]。华西医院的一项调查问卷显示,只有9.1%的患者非常了解日间手术模式,不愿意接受日间手术的原因主要是担心术后恢复;患者虽对日间手术了解程度低,但体验后认可程度高,对就医流程和治疗效果满意度达95%以上[11]。华西医院分析5520例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表明,日间手术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手术模式,患者的满意度达98.99%,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术后伤口疼痛,达39.95%[12]。因此,术后的有效镇痛是必须的,研究表明术后给予伤口局麻药物浸润或外周神经阻滞,采用超前、多模式联合镇痛能有效缓解日间手术后的疼痛[13]。

PELD是脊柱微创手术的一种,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并且不破坏脊柱的稳定性,优良率达95%。与椎间盘镜技术相比,二者优良率、ODI及术后VAS评分无差异,但PELD组的出血量更少、切口更小[14、15]。近些年PELD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疗效也得到了认可。国内鲜有关于在日间手术模式下开展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在日间手术模式下行PELD手术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日间手术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意义;但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日间手术模式下行PELD手术是可行的。目前我国正在深化医疗改革,看病难,看病贵,医疗费用不合理的增长,医保基金紧张仍然是改革中要面临的问题。日间手术是模式的创新、流程的优化,各国的临床实践表明日间手术可以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节省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保资金,同时患者也有较高的满意度。本研究也证实了在临床疗效相同的情况下,日间手术组住院时间更短、费用更低。日间手术是手术模式和流程的改变,其带来的效益巨大,通过推广日间手术模式、扩大日间手术病种及术式也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一种方法,符合目前医疗改革的方向,提高医务性收入,同时降低药费和提高床位流转,值得推广。但日间手术理念并未得到普及,甚至部分同行业医生对日间手术理念也有误解,同时患者也担心手术当日出院会影响治疗效果,不愿出院,因此应该大力普及和宣传日间手术理念,使大众接纳日间手术。

猜你喜欢

孔镜住院医疗
妈妈住院了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式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