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苇以航,涵育以养深

2020-08-24王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21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化教学中国画

王琳

【摘要】  如果将信息化手段比作是美育教学的大树枝蔓,那么优秀传统文化无疑就是深深扎入泥土、给予这棵大树营养的根基。中职国画课程长久以来因其特殊性,很难打破二者结合的固有壁垒,本文以2019年全国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作品 “鱼跃龙门——传统水墨鱼的绘画技法”案例为引,梳理情感渗透、五觉触发、职业衔接、国学融合等四方面在课程中的创新特色,自课程设计、实施、拓展、评价等方面层层剖析。力图于传统文化正脉中立定精神,由简至茂、守正创新,灵活应用虚拟仿真软件、教学机器人、VR资源、投屏示范等信息化手段。大有精微、小亦有大象;外师造化,方能中得心源。今以一苇以航,探微中职美术课程中优秀传统文化与信息化教学的融合应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国画 优秀传统文化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21-127-02

0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求真求善方能创造至美,这是艺术教育的永恒追求。中国画的教学离不开沿袭传统,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学生知道什么是画法工整,用笔圆厚,学习掌控线条顺滑细腻的技法,完成“墨韵既足,然后敷色”、“雄不失旷,巧不失拙”的知识储备;需要培养其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以少胜多、含蓄意境的意识;但国画作品创作背后,更是画者胸壑中的山河远阔,是长久以来积淀出的文化素养的外化体现;与此同时,中国画教学如何与职业需求对接,学好国画对学生之后的工作助益,值得每一位职校专业教师思考。

一方面,立足现代职业教育视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利于其在寻根溯源中内在觉醒,对建立三观、增强自身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信息化在国画课堂中的应用,无疑大大丰富了美术教学形式,连通了传统学科与现代教学之间的渠道,对课堂效率的提升,效果的提高,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结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文件要求,本案例将优秀传统文化(诗词、古琴曲、插花、熏香等)渗透于国画教学授课过程中,拓展了单科课堂知识边界,使学生在通会精进中学习国画,并以此为桥梁,感悟文化、传承精神。

二、课程建设

1.课程理念

本案例课程设计以学生为核心,融合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国国画技法知识,借助多维教学手段,依托信息化平台,全方位开启学生智觉、视觉、听觉、兴觉、触觉五方面觉知能力,知行合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升学生的学养体悟,培养德技并修的职业教育人才。

2.课程设计

(1)所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人民美术出版社《花鸟画》。本课程属教材第六章的内容,在中国画课程中起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承上:继续提高国画技法知识,笔墨技巧,提升专业能力;启下:为后续课程如花鸟画的鉴赏做知识储备。

(2)课程依托:2017年,《基于情感渗透的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研究》先后被确立为市、省(该两项课题已于2019年12月顺利结题)、国家课题。《鱼跃龙门——传统水墨鱼的绘画技法》为课题组三年来在《中国画》科目推动下的实践探索成果。

(3)教学目标:①绘画方面:为使学生初步掌握传统水墨鱼的绘画步骤与技法,感受、体验国画用笔、用墨特点,通过聚焦式侧重课程设计,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生在绘制水墨画的过程中,具备将所绘对象从形似、神似,到注重画面意境、韵味的专业能力;②岗位对接:通过项目任务多维設置,实现国画课程与平面设计跨课程合作,使学生具备将国画课堂所学转化为职业创意设计的实操技能,对接授课内容与岗位实践,增强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动手能力,培育学生具备不断学习的能力。③信息素养:通过课程模块中虚拟情景教学系统等信息资源的介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并通过课程环节设置使学生具备精益求精的职业工匠精神。

(4)学情分析:本次授课对象为美术设计与制作班。通过前导课程学习,学生具有以下特征:①具备一定的绘画与设计基础,掌握国画常用工具的基本操作技能;②了解水墨写意花鸟画,初步掌握传统水墨绘画基本技法,但笔墨技巧不足;③学生重视专业课,学习兴趣浓厚,有创作热情,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工具。

(5)教法学法:在课程整体模块设计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模块下课程则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教法)与引导发现法(学法)。

(6)教学策略:水墨鱼课程,从形、态、景、神、韵五方面进行聚焦式侧重学习的方式设置课程。自“骨法用笔”到“笔墨神韵”,引导学生“以形写神、以神现韵”。此外,教师将国画课程融通职业岗位需求,采用了“鱼跃龙门”项目教学导入,并在此项目下,开展模块子任务,即每个教学模块都要学以致用,完成对应岗位设计拓展。

3.实施拓展

(1)环节实施: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平台推送课前资源,布置任务;课中,通过VR资源分享、投屏器示范演示、古琴现场弹奏与主题契合曲目、教学机器人营造氛围等信息化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技艺的同时增进学养体悟。同时将绘画作品通过虚拟情境教学系统应用到职业设计中,让学生在积极状态中自主探究,教师起到引导、组织、总结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与结果的连接纽带;课后,学生通过多元学习平台,拓展学习,巩固重难点。

(2)拓展措施:本系列课程依托信息化手段,能够通过音效、场景、语言的引导,使学生全身心融入到教师创设的境情之中,从而帮助课程顺利实施,并突破、巩固重难点。同时,通过问卷统计、学生展示作品、学生相互评价、学生完成作业、学生课后交流、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环节进行辅助,以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4.总结反思

中职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画了解尚浅,不了解水墨画特性。采用美术信息化教学方式,通过课程内容前置的方式,(课前推送学习资源,了解课程内容,试画水墨鱼,并在反复练习中体会行笔技法,让学生感受水墨情趣);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二次备课,调整上课策略,并针对学生的作品情况,发现共性与个性的问题,便于分层指导。在课程中,教师融合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教法、学法为经,多维活化情感渗透为纬,经纬纵横触发“五觉”,使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水墨技法的同时,产生境、情体悟,体会艺术的相通性,提高综合素养。再在课程后,通过学生交流平台、教师评价、专家点评等方式进行课程延伸,巩固学生课业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三、创新特色

1.“唤醒式”思政,国学融入课堂

国画课程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我们将国学知识(诗词、古琴曲、插花、熏香等)融入课堂,以中华传统故事为媒介,通过环节设置使学生发掘故事中的内在人文。模块课程设计引用画家对国画艺术的认识,与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见地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树立传承国画艺术,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明确学习国画肩负的责任,将“唤醒式”思政融入课堂,学习美的绘画(外在)、启迪美的心灵(内在)、创造美的设计(职业需求)。

习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本课程的设计中,通过学习课前推送故事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信念。艺术是“斜光到晓穿朱户”的颜色,是“明月不谙离恨苦”的辗转,是宏阔化的精微,奥义中的广大,更是一种温润人心、唤醒内在的力量。

2.育情美育,体验习德

目前,中职美术在教学模式方面,仍沿用普通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方法,侧重专业技能培训,忽略学生情感智识培养,很难与学生的内心情感产生共鸣。本案例课程是笔者作为课题主持人探索以“情感渗透”的教学理念为载体,开展的中职美术课堂创新性教学研究的一个系列课程。其优势是通过课程环节设置,使学生全身心融入课堂情境创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使学生用心灵触摸画面的温度,用理解画出情感力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对相关事物正确观察、分析、思考。通过触发情感体会,寓情于美育,达到创设情感意境美的教学目的,在情境中教学、在共鸣中体悟。

3.触发五觉,转识成智

为提高教学目标达成度,针对教学效果,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传统教学,从智觉、视觉、听觉、兴觉、触觉等五个方面设置各任务环节。

4.多元实施,对接职业

自主研发场景教学仿真软件,与时俱进地更新传统国画课程授课方式,课堂所学与美术设计专业岗位需求紧密相关,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打破空间距離,为学生提供学习与实践体验,丰富学生收获,提高教学效果。拓展作业中,文创茶杯设计、传统服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跨课程项目设计创新多元教学,用“鱼跃龙门”展示背景设计作为模块总项目,将之前所学融会贯通,激励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形成教学闭环。

涵,容也;育,生也。与其说中国画的技法学习是为临天地之势,不如说这伟大的传统艺术更为摹众生之灵。以信息化手段为载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学生通过课程学习笔墨技法,更领会写意精神。书画养性,国学养正,涵育方可以养深。将所闻所见、所学所感,应用在未来所从事的职业中,将中国人的精神风骨,镌刻在世界文化艺术之巅。或许,任何艺术专业的单科教学难以真正达到“画以载道”,然而这样的教学探索如果能够影响、带动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受益者,可以共同燃起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学习、再认知,那一天,中华民族的脊梁便一定是笔直立定的。今以此一苇之航,试述一位职校教师的愿景蓝图,吾辈心怀匠心,静待春暖花会开。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8年度青年课题“基于信息化平台,中职美术课堂“情感渗透”教学改革创新研究”成果(立项编号:184440034)】

[ 参  考  文  献 ]

[1]宗白华.《美学与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2]王有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思想政治课教学》,2017年第1期.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信息化教学中国画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