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孟頫山水画中的“皴法”语言初探灯

2020-08-24宣冉

书画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皴法赵孟頫山水画

宣冉

关键词:赵孟頫;山水画;皴法;探究

一、赵孟頫山水画中的“皴法”分析

赵孟頫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他对元朝以后的绘画与书法影响深远。他的绘画题材广泛,如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等,风格也多样,有追晋唐古风的青绿,还有从其中演变过来的浅绛,以及继承北宋山水风格的水墨。其代表作品《水村图》《秀石疏林图》《鹊华秋色图》《人骑图》虽然风格不同,笔法迥异,但都体现了赵孟的继承与创新。按照古代评画标准,这些作品虽不具能、妙、神、逸四格,但也至少兼得逸品和能品两格。

(一)《鹊华秋色图》中的“皴法”分析

《鹊华秋色图》是赵孟42岁时所作,是他较早的代表作。其时作者正在从济南回吴兴的路上,面对美景,心有所感,遂描绘下来并送给友人周密。画面中呈现出开阔的平远之景,远处有鹊山和华山遥相对立,山峰峻伟屹立,衬托出一派江山秀丽的美景。

《鹊华秋色图》中运用的皴法繁多,主要是披麻皴、点子皴、荷叶皴和解索皴。在画法上,《鹊华秋色图》运用荷叶皴表现出华不注山正面。荷叶皴指皴笔从峰头向下,屈曲纷披,形如荷叶的筋脉,故名。侧峰处用解索皴,解索皴从披麻皴中变化而来,行笔比起披麻皴更加屈曲,如一条条解开的绳索。

鹊山用披麻皴,皴法较密。画家多用长披麻皴表现山体,通过笔法的轻重、线条的稀疏、墨色的浓淡表现出平原河水的相交。披麻皴是线皴中最为常见的皴法之一,是五代时期大山水画家董源(又名元)所创。正如元代汤垕《画鉴》所述:“董元山水有两种,一样水墨矾头,疏林远树,平远幽深,山石作麻皮皴。”[1]此皴法线条如披散的麻纹,多以中锋写出,线条柔韧而有弹性,长短错落,粗细交织,多用来表现南方的土山和丘陵。

(二)《水村图》中“皴法”分析

《水村图》是赵孟49岁时所作,赵孟用水墨的方式表现出江南一带开阔的风景。我们从这幅图中可以看出赵孟绘画风格的转变—从仿古转向创新。从这幅画的笔法和构图上可以看出其师承董源,但他把董源的画法融入自己的风格中,师法造化。

画面中的皴法非常重要,加强了构图的连贯性,促进了画面气息的流动。在《水村图》中,画家多用干笔勾勒沼泽,再用湿笔以长短不一的披麻皴表现了较自然和较圆的形态,将画面中沼泽横展的岸线和垂直的山峦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成功地描绘出江南特有的风景。

《水村图》中山岩间多用披麻皴表现,由此表现出山的凹凸结构。相比较董源的披麻皴,赵孟的披麻皴用笔更加疏松,干笔渴墨,“写”的意味更加浓重。这也体现出赵孟“书画同源”的绘画思想,在绘画中增加了书法的审美趣味。山头多用雨点皴,体现出点皴的干、湿、浓、淡、疏、密的联系。

从整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来看,画家在画面中巧妙地使用笔墨来描绘画面。尽管画面中没有悬崖,没有夸张的气氛或场景,我们所看到的只是江南山水最原始的状态。然而,通过画家对动态笔法的构建和巧妙构图,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二、赵孟頫山水画中的“皴法”师承

赵孟頫的美学思想是“ 作画贵有古意”。赵孟在北方待了多年,北方给了他新的启示、新的认识,是其竭力倡导“古意”说的重要因素。对于赵孟“作画贵有古意”的说法,很多人误解为复古、拟古。俞剑华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说道:“元初如赵孟、钱选等,其力非不能创作,而乃力倡复古之论,不特其自身空负此天造之才,以致碌碌无所发明,且使当时以及后世之画坛俱舍创作而争事临摹,此毒一中,万劫不复。”

上文提到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中皴法颇多,下面就对具体皴法的来源进行详细分析,这样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赵孟皴法的师承。

《鹊华秋色图》中鹊山多用长披麻皴表现山的凹凸感。据学者们讨论,早在唐朝时期,可能就已经出现了披麻皴。日本京都小川家族收藏的传为王维所作的《江山雪霁》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披麻皴画法,但现在更多意见认为《江山雪霁》只是宋人临摹本。王维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真与假更难分辨。比起披麻皴起源于王维的这种说法,披麻皴出现在董源、巨然作品中这种说法更有说服力。董源的画法,朴素无华。在他的画里,更注重展示南方茂盛的植被和云雾缭绕之景。他的代表作品《潇湘图》《龙宿郊民图》中都用一种短线条来表现南方山丘,因此称作“短披麻”。董源的绘画方法中,点、皴、染、勾相互叠加,近看时无法区别具体的对象,远看时则气象萧疏。与董源的披麻皴相比,赵孟代表作品《水村图》《鹊华秋色图》《洞庭东山图》中的披麻皴画法已经显得非常简单,作画程式更加清晰。《水村图》和《鹊华秋色图》中的披麻皴法主要借鉴董源山水的画法,山石都比较平缓,不是高山峻岭,仍然是江南一带的景象。而在《洞庭东山图》中,画家则突破了前人的画法,中景主要以披麻皴来表现高山巨石。这种画法是赵孟的创新,直到后来影响“元四家”。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记载:“元季诸君子,画惟两派,一为董源,一为李成。”[3]但是李成的北方山水不适合元代的山水画风格,而董源的风格受到欢迎。董源山水笔法细腻,风格飘逸自由,更加符合文人画家的审美趣味。有着师古思想的赵孟頫则学习董源的解索皴并加以创新,形成荷叶皴。元末画家王蒙也深受赵孟頫影响,推陈出新,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

三、赵孟頫山水画中“皴法”的艺术特色

(一)书写性

从北宋以后,描绘对象质地的美学观就有所改变。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美学观,元代则形成“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绘画审美风格。在元代,山水画开始重视绘画的意境和道家精神内涵,虽然并没有完全抛弃物象的写实,但大都是借自然景物抒发个人的性情;山水画家更加重视书画结合和墨色变化中的形式美,而山水画的皴法也逐渐从南宋追求形似转变为追求抒发情感。

元代披麻皴法具有强烈的书写性,画家们尤其注重线条的书法趣味。赵孟頫在《秀石疏林图》中,完全通过书法用笔,将勾、皴结合为一体,中侧锋结合,中间留白,使人有想象的空间。他在代表作《秀石疏林图》中题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4]赵孟頫强调了笔法与绘画的结合,应以书入画,加强书写性,注重笔墨的表现力。其中“飞白”之笔法是不影响笔迹基本形态的干笔,像是书法的舞蹈,体现笔墨和皴法的结合。

(二)以简取意

宋代院体画占据主导地位, 产生了“ 格物致知” “ 形似”“格法”這样一些思想,为元代发展写意山水画创造了契机。通过山水画也可以看出皴法的发展。在北宋时期,范宽是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主要用点皴法,绘画的材料是绢,用墨反复渲染,皴法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集中在一起,表现出山的雄伟气势。

在元代,山水画已成为汉族文人士大夫宣泄情感的一种表现。从宋代到元代,观念的变化改变了人们对绘画方式的追求。他们把写实放到了次要的地位,而把写意放在首位,所以山水画中的笔法和宋代的迥然不同。赵孟是元代绘画的领头人,在理论上提出了“以书入画”,把书法和绘画结合,增加了写意性。赵孟的运笔开创了元朝书写性运笔的先河。他提倡线的书写性,将皴法和书法运笔相结合,变宋代董巨披麻皴法的繁为简,创造了一种书写性的皴法形式。这时披麻皴法不仅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和表现方式,更多的是体现了其背后的人文意义。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赵孟主要以董源式披麻皴作画,但并无固定的风格;在此基础之上加以变化发展,形成了新的皴法形式—荷叶皴,代表作即《鹊华秋色图》。此作披麻皴与荷叶皴兼而有之,笔法松秀、沉着,富有节奏感;特别是干笔画法的应用,开“元四家”之宗风,非常重要。

四、赵孟頫山水画“皴法”对后世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对后世的影响

赵孟頫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绘画思想以及绘画实践中。赵孟頫的艺术主张以及书法风格对王蒙的影响很深,而王蒙对赵孟也是非常崇拜的。这从王蒙的题款中可以看出。王蒙曾写道:“自右军之下,唐宋勿论,千有余年后,能继右军之笔法者,惟先外祖魏国赵文敏公,当为第一。”(王蒙《跋赵孟兰亭十六跋》)赵孟提倡复古,他在做官时搜集了许多五代、北宋人的书画真迹,他继承和发展了董源、巨然山水画方面的成就,并强调书法在绘画中的功能。在王蒙的山水画中,他的皴法明显受赵孟頫影响。王蒙的《云林小隐》笔法体现了赵孟頫的笔法。

王蒙把数家皴法结合为一体,创造了一种新的皴法,用笔尖、笔根、笔腹等几个部分来表现,再加上笔重和笔急的变化。在他的作品《溪山风雨图》中,山石多用长披麻皴,墨色变化少,笔法也单一。在画中,王蒙表达了一种隐逸者心境。而《青卞隐居图》风格则不同,不仅有披麻皴,还有从赵孟那里发展而来的解索皴;所描绘的崇山峻岭密而细,笔墨干而湿;山石处不画主线,而用解索皴、牛毛皴等结合,墨色很深,但是层次分明,这是吸收了赵孟的皴法。

(二)评价

对一名画家进行艺术评价,首先要了解画家人品与绘画思想之间的联系,这是评价历代艺术家所要面临的问题。赵孟身为元代最著名的书画家,他经历了矛盾而又荣华的一生。作为宋朝的后裔,他却出仕元朝;而在元朝统治者看来,他代表着旧朝宗室,很难让人信任。目前许多学者对于赵孟“仕元”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问题做了讨论。许多人认为他是出于被动才“仕元”的,但是并没有明确材料证明他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逼迫。另外一种观点认为,赵孟在“仕元”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次心理的考验,从一开始不愿意“仕元”,到后来接受。这种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从赵孟曾经写过的诗中能够看出他的这种心理变化,如《罪出》云:“在山为远志,出山为小草。古语已云然,见事苦不早。平生独往愿,丘壑寄怀抱。图书时自娱,野性期自保。谁令堕尘网,宛转受缠绕!昔为海上鸥,今如笼中鸟。哀鸣谁复顾?毛羽日摧槁。向非亲友赠,蔬食常不饱。病妻抱弱子,远去万里道。骨肉生别离,丘陇缺拜扫。愁深无一语,目断南云杳。恸哭悲风来,如何诉穹昊。”

在绘画思想方面,赵孟成就很高。一位艺术家的艺术成就,都会受到道德、政治的影响。面对元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审美特征,赵孟提出的“古意”说、“书画同源”论,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的亮点。

五、结语

综上所述,赵孟绘画中的皴法多样,有披麻皴、解索皴、雨点皴等。这些皴法都有师承,并不都是他的独创,而他的师承又和他的思想有关。对赵孟技法的研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文以赵孟成熟时期的作品《水村图》《鹊华秋色图》为线索,通过对赵孟的绘画语言、艺术理念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梳理,对赵孟不断变化的艺术特色和文人画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加深了对元初绘画技法和理论的认识。基于这一特定时期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对赵孟绘画中“皴法”的研究,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创作中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与体现当下时代精神,应该进行有机融合。意韵的表达永远是中国画的精髓,而如何使画面中的意蕴表达具有时代性,这是值得当前中国传统绘画研究者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猜你喜欢

皴法赵孟頫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中国画皴法的名称与作用的关系
浅析中国山水画之皴法学习要点
浅析中国山水画之皴法学习要点
浅谈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发展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