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弓形虫脑病影像表现1例

2020-08-24肖伶俐刘秀锋吴晓玲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弓形虫脑病偏心

肖伶俐,刘秀锋,吴晓玲,黄 飚

(1.华南理工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广东省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病例男,21岁,因“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月,发热5天”于入院,体温:39℃,伴头痛。查体:颈软,稍抵抗,左下肢Gordon征(+),右下肢Gordon可疑(+),余病理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0.18×109L-1(↓),红细胞2.02×1012L-1(↓),中性粒细胞比值0.055(↓),淋巴细胞比值0.778(↑),中性粒细胞计数0.01×109L-1(↓)。脑脊液常规示:潘氏球蛋白定性(+),白细胞计数16.00×106L-1(↑)。脑脊液细胞学: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型,以淋巴细胞为主,单核细胞激活现象明显,易见红细胞。脑脊液生化示:微量白蛋白1 578 mg/L(↑),Cl 126.0 mmol/L,谷草转氨酶(AST)24.9 U/L(↑),乳酸脱氢酶(LDH)69.5 U/L(↑)。患者6月前开始行VDCLP方案化疗(长春新碱2 mg d1、d8、d15、d22;柔红霉素80 mg d1~3;环磷酰胺1 380 mg d15;左旋门冬酰胺酶10 000 U d6、d10、d12、d14、d16;泼尼松片d1~d14 35 mg,每日2次,d15~d28 35mg,每日1次)。

影像学检查:入院第4天颅脑CT平扫提示脑实质多发低密度灶。入院第8天颅脑MRI检查示双侧大脑半球脑实质、左侧小脑半球及脑干多发类圆形异常信号灶,直径约5~12 mm,T1WI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图1),病变周围有轻重不一的水肿。头颅DWI提示病灶区弥散不受限(图2)。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PRESS)序列1H-MRS采集,TE值为35 ms,选取左侧额叶病灶为感兴趣区,显示胆碱(Cho)峰略增高,Cho/Cr值约为1.06;0.9 ppm处出现氨基酸(AA)峰、1.3 ppm处出现脂质(Lip)峰、2.4 ppm附近出现琥珀酸盐(Suc)峰(图3)。增强后T1WI扫描均有强化,多呈环形强化。其中多个强化灶可见“偏心靶”征(图4~6),表现为环形强化灶内见直径3~4 mm的偏心结节样高信号影 (图6),增强T2-FLAIR显示“偏心靶”征比T1WI增强扫描更清晰(图7,8)。影像诊断考虑弓形虫感染。

患者脑脊液感染病原高通量基因检测报告显示,检出寄生虫DNA序列:弓形虫属 (刚地弓形虫、Hammondia hammond)。予克林霉素针600 mg静滴q8h联合复方磺胺甲唑片1 440 mg口服tid治疗,患者头痛症状逐渐减轻。2月后患者返院行颅脑MRI复查,病灶较前明显减少、缩小。

讨论弓形虫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1]。在机体免疫力正常情况下,弓形虫感染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弓形虫包囊主要潜伏在肌肉组织或其他器官中,当机体出现免疫力低下或免疫缺陷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弓形虫包囊内侵袭性速殖子释放造成机体严重感染,临床可表现为脑炎、肺炎及眼部疾患等。弓形虫脑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可有发热、头痛、肢体活动障碍、癫痫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由于脑组织活检为有创性检查,弓形虫脑病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血液、脑脊液特异性抗体检测及基因检测,其中影像学检查是辅助诊断弓形虫脑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于弓形虫包囊破裂反复释放速殖子侵入邻近的脑细胞,导致脑细胞损伤、局部坏死灶形成、血管栓塞、周围新生炎症血管形成[2],弓形虫脑病可出现一系列影像学表现。颅内弓形虫感染病灶多位于颅脑灰质与白质的交界区、后颅窝或深部的灰质核团。头颅CT平扫可示皮髓交界处、小脑、基底节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伴大片水肿,增强扫描可呈环形强化。MRI诊断弓形虫脑病较CT更为敏感,主要表现为颅内多发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结节,伴明显水肿。与细菌脓肿不同,弓形虫脑病DWI可不受限,如本例所见。本例弓形虫脑病MRS Cho峰增高,出现AA峰(0.9 ppm)、Lip峰(1.3 ppm)及Suc峰(2.4 ppm),提示感染性改变,无特异性。本例弓形虫脑病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环形强化,可见“偏心靶”征(图6,7)。据文献报道,“偏心靶”征诊断弓形虫脑病特异性达95%[3]。“偏心靶”征表现为病灶内部强化的偏心结节、中间低信号层以及外周高信号层。其中,强化的偏心结节由围绕在脑沟处的炎性血管构成,中间低信号层代表坏死的组织,外周高信号层代表炎症反应[4]。增强后FLAIR序列对低浓度对比剂的小病灶和脑膜病灶比较敏感,正如本例所见,增强后FLAIR显示“偏心靶”征比增强后T1WI更清晰。根据Khalaf等[5]的报道,44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男性患者,在接受伊马替尼诱导缓解治疗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22月后因肺部感染入院,住院期间出现意识混乱和左侧肢体无力,脑活检诊断弓形虫脑病。与本例相似,患者头颅MRI检查显示右侧基底节区类圆形病灶,T2-FLAIR呈高信号,MRS出现Lip峰,抗弓形虫治疗后MRI检查显示病灶缩小;但患者未行MRI增强扫描,因此未见“偏心靶”征,其DWI弥散受限,与本例不同,提示弓形虫脑病DIW可弥散受限或不受限。

图1 T2WI双侧额叶、颞叶、枕叶多发囊性高信号,病灶周围有水肿。图2 DWI图示脑内病灶弥散不受限。图3 MRS示胆碱(Cho)峰增高,可见氨基酸峰(AA,0.9 ppm)、脂质峰(Lip,1.3 ppm)及琥珀酸盐峰(Suc,2.4 ppm),提示感染性病变。图4,5 T1WI增强,脑内多发小环形强化(白色箭),环形病灶内可见“偏心靶”征。图6 图5局部放大图,示“偏心靶”征(白色箭)。图7,8 增强后FLAIR,环形强化及“偏心靶”征较T1WI增强更明显(白色箭)。

本例患者为青年男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合并弓形虫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患者血常规提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明显减少,提示化疗后骨髓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可使骨髓中的血细胞前体的活性下降,外周血细胞数量减少,易患如弓形虫脑病等机会感染性疾病。根据患者病史、影像学资料及弓形虫基因检测,诊断本病并不困难,但仍需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鉴别。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MRI可表现为颅内多发长T1长T2软组织肿块,无明显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后明显强化[6]。此外,由于弓形虫脑病影像学表现与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相似,诊断时仍需注意鉴别。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多为单发结节样病灶,增强扫描呈均匀明显团块样强化。

综上所述,弓形虫脑病为机会性感染细胞内寄生虫病,机体免疫缺陷时易患。DWI检查可弥散不受限,MRS检查提示感染性病变,缺乏特异性,而MRI增强扫描可见特征性“偏心靶”征,对诊断弓形虫脑病的诊断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猜你喜欢

弓形虫脑病偏心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猪弓形虫病感染的诊治
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概述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黄瓜中有大量弓形虫吗
弓形虫感染让人更想创业?
师父偏心
妈妈不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