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语文定位”问题研究

2020-08-23司晓峰

语文建设 2020年8期
关键词:定位口语高中语文

司晓峰

我国对于语文学科的定位一直集中于“能力说”与“人文说”两种讨论之中。这是由汉字的特殊性决定的。如果将汉语单单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学习目的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那么可以将语文定位为“能力”;但是汉字作为文明、文化的载体,在学习相关文本时也需要突出其文化内涵,突出学生人文情怀与价值观的培养。基于此,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中必须明确语文学科的定位,继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

一、专题教学与语文定位的辨析

专题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即聚焦某一问题开展研究与学习,最后得出结论。对于教师而言,专题教学需要结合实际内容,以问题为核心,围绕某一专题开展研究性教学;打破现有教材中文本顺序与篇目数量的制约,强调教学内容的优化与组合,便于学生集中探讨。对于学生而言,专题教学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使学生深入探究,走出碎片化学习困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过程之中,进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语文素养。由此可见,专题教学在内容上呈现出整合性,不再纠结于单篇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知识储备与拓展知识深度的同时,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

“ 语文定位”争论焦点是“ 人文说”与“ 能力说”。何解?“人文说”是指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能力说”则是指语文教学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是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汉字、汉语是我国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因此,教学中必须将人文与能力相统一,这才是正确的语文定位。

专题教学与语文定位的关系似乎有所明晰,那么教学中是语文定位为专题教学引导方向,还是开展专题教学之后才产生语文定位问题?此问题不辩不明。例如,在明确高中语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也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后,根据这一导向来优化、组合教材中的内容,甚至选择课外内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又如,在根据教材内容设定专题后,需要根据专题来对教学内容作进一步定位,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工作。因此,语文定位为专题教学明确了方向,而专题教学让语文定位进一步细化,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相互辅助的。

二、演说词专题教学中的语文定位问题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编排了三篇演说词,选修《演讲与辩论》中则通过四个单元的学习,向学生全面展示“演说”这一口语的最高表达形式。演说词应用性强,对于学生知识积累、口语表达、语言应用等有多个方面的要求,而选修教材中则以阅读鉴赏为目标,突出人文性。那么演说词专题教学中如何对其进行定位,则成为教学设计中的首要问题。

第一,演说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进行的交流活动。目前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三篇作为必修。在选修中则融合了多篇演说词,如《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书,知识的大厦》等。这些内容也体现了演说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可以根据场合、目的、内容、形式、表达方式等进行分类。统编教材文本选择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不同演说类型,进而学习、掌握不同情况下应该如何演说,引起听众的共鸣,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我有一个梦想》是黑人平等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词,围绕黑人所受的歧视与压迫,提出自己的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篇悼词,讲述了马克思的一生,并表达了作者的沉痛哀悼之情。三篇演说词题材广泛,情感丰富;表现手法多样,文辞优美,内容与方法水乳交融。从这个角度看,演说词专题教学中要突出工具性定位,让学生了解演说词的特点并将之应用到情感表达之中。

第二,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口语表达有明确的规范。例如,高中生应该能够根据交际场合、交际目的,借助适合的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来强化口语交际的效果。尤其是针对演说词提出要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有说服力与感染力”。演说词的教学侧重学生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的发展,侧重对语文知识的应用,突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显然这是语文定位的具体体现。课标同时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要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需要随机应变,演說词教学也需要突出学生对社会生活的敏锐观察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则放在次要位置。从这个角度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演说词中的情感力量,将鼓动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强化口语训练。

第三,演说是一项考查学生知识储备、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甚至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的综合性活动。加之临场性较强,甚至会面对一些突发情况需要演说者及时作出调整。因此从学情以及学生发展角度看,演说词教学必须契合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与口语交际能力。例如,专题教学定位中要调查学生是否参加过一些公开演说节目,是否具备一些演说技巧,将学生尚未掌握或者掌握不佳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基于此语文定位,演说词专题教学要强调演说技巧,突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并结合学生特点开展针对性教学。

三、基于语文定位的演说词专题教学策略

在明确了演说词专题教学语文定位的基础上,可采取如下教学策略。

1. 选择恰切文本

演说词是一种应用型文体,每一篇文本都凝聚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创作中也带有不同的目标。因此在选择文本时,不仅要考虑文体特点,也需要根据文本的内容,选择写作方式、内容类似的名篇。根据高中语文必修内容,笔者选择了选修中孙中山的《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林肯的《在葛底斯堡的演说》以及雨果的《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选择的依据在于:《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与《在岭南大学黄花岗纪念会的演说》创作的时间、背景相近,内容相似;《在葛底斯堡的演说》与《我有一个梦想》都是政治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与《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演说》同是悼词。专题选择主要是对教材进行整合,比较相似文本的差异并寻找其中的连接点。

2. 强化专题训练

确定演说词专题文本后,在课堂教学中也需要专题定位来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教师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等方法,强化学生对演说词文体的应用。例如,在围绕文本特点了解演说词的类型与特点后,可以借助一些演讲活动来进行训练,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应用,掌握不同内容演说词的表达方法与技巧。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感情地多次诵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并在情感把握基础上调整自己的语速。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表达特点,甚至模仿作者的语气、语调等。例如,政治类演说词一般具有煽动性,因此诵读时要激情澎湃;而悼念类演说词则应低沉、压抑。通过诵读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演说词的差异,理解文本情感。最后,在借助诵读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与自主学习后,教师需要通过多媒体等为学生介绍演说背景,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将学生带入演说情境之中,加深对情境的体会,实现感情的升华。

在知識性教学与情感体会完成后,教师需要设置一些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演讲主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三分钟”演说词训练中,可以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选择学生常见的问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演说词;然后在下节课上让每个学生进行不超过三分钟的演说。这样既让学生进行了演说词写作的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情感表达与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3. 开展科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能够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由于演说词的应用性特点,演说词专题教学评价不能简单采用笔试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而需要在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基础上进行一定创新,采用写作与演讲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学生。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演说词写作考核,教师设定题目要求学生模仿演说词写作,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心声,权重约为40%。第二阶段是演说评价。一是口语表达(语言、语速、声调、声音等),权重为30%;二是肢体语言表达(表情、眼神、手势等),权重为10%;三是综合评分,即演说是否具有感染力,权重为20%。在确定好演说评价标准后,每人限时三分钟来进行演说。评分则采用小组评分与教师评分相结合的方式,用平均分来综合考虑,让教学考核更加科学。同时也需要借助学生之间的横向评价与比较,让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与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找出差距。例如,部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给予有针对性的点评,促进其交流能力的提升。又如,部分学生演说词的逻辑性不强,说服力、感染力较差,教师可以及时指出,在完善内容与结构后再进行演说。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弥补演说中的不足,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定位口语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看影视学口语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