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甲医院护士伦理敏感性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2020-08-21陈雪蕾于春芳李芳陈运香谢颖

护士进修杂志 2020年16期
关键词:共情敏感性条目

陈雪蕾 于春芳 李芳 陈运香 谢颖

(1.桂林医学院护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2.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3.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共情是指个体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并认同他人处境和感情的一种能力[1]。护士的共情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能站在患者的角度,正确地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准确地识别、评价患者的情感状况,更好地满足患者身心需要的一种情感体验能力[2]。有研究[3-4]显示,护理人员具备较好的共情能力可有效减少医疗场所暴力事件发生率,建立健康和谐的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抑郁情绪,降低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对稳定护理队伍、减少人才流失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伦理敏感性在护理学领域中被看作是护理职业实践过程中做出决策的重要成分[5]。伦理敏感性不同的护士在处理临床问题的方法上会存在差异,从而影响到护患关系、医护关系,甚至影响到其对职业的看法[6]。近年来,有关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但有关护士伦理敏感性与共情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了解三甲医院护士的伦理敏感性和共情能力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2月-2018年4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桂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工作的45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照的注册护士;在三甲医院临床工作1年以上;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受到医院通报批评以上处分者;孕期、哺乳期或正在休假的护士。最终纳入422名护士,其中,男7名,女415名,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0.19±6.01)岁;工作时间1~41年,平均(8.21±6.78)年;文化程度:专科102名,本科317名,硕士3名;职称:护士114名,护师197名,主管护师96名,副主任护师及以上15名;独生子女67名,非独生子女355名;婚姻状况:已婚273名,未婚146名,离异或丧偶3名;正式在编176名,合同制246名。

1.2调查工具

1.2.1一般资料问卷 由研究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工作时间、是否独生子女、婚姻状况、受聘形式等。

1.2.2伦理敏感性调查问卷(The chinese moral sensitivity questionnaire-revised version,MSQ-R-CV) 该量表是瑞典Lützén Kim教授及其团队[7]于2001年研制,2006年进行了更新,后由黄菲菲等[8]经严格的文化调试翻译为中文版本。量表共包含9个条目2个维度:道德责任和力量(5个条目)和道德负担感(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 6级计分方法,我完全不同意为1,我完全同意为6,均为正向计分,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总分范围9~54分,得分越高代表伦理敏感性越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总Cronbach′s α系数为0.82。

1.2.3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health professionals,JSE-HP) 该量表由美国杰弗逊大学医学教育和健康护理研究中心的Mohadreza Hojat博士等于2001年开发,2008年经安秀芹等经严格的文化调试翻译为中文版本[9]。量表包含20个条目3个维度:观点采择(10个条目),情感护理(7个条目),换位思考(3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t 7级评分法,完全不同意为1,完全同意为7,其中有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总分为各条目得分之和,总分范围20~140分,分数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高。量表总Cronbach′s α系数、分半系数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750、0.771和0.659。

1.3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向医院管理部门及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目的,在征得其同意后发放问卷。问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写,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现场发放,使用规范语言及统一指导语,向护士说明填写问卷的注意事项,当场填写并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有效回收422份,有效回收率为93.78%。

2 结果

2.1护士伦理敏感性得分情况 见表1。

表1 护士伦理敏感性得分情况 分

2.2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情况 见表2。

表2 护士共情能力得分情况 分

2.3护士伦理敏感性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 见表3。

表3 护士伦理敏感性与共情能力的相关性(r)(n=422)

3 讨论

3.1护士伦理敏感性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伦理敏感性得分为(35.78±7.86)分,略低于黄菲菲[5]对长沙市306名三甲医院工作护士的得分(40.22±7.08)分,说明我市护士的伦理敏感性水平与其他省市还有差距,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中,道德责任感和力量维度条目均分稍高于道德负担感维度的得分,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高尚的道德水平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护士在从小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希望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在工作中能感知到患者的问题,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并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能力使患者得到更好的照护。但在照护患者的过程中,却很难在对患者有益的潜在性与对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之间维持平衡,从而导致道德责任感和力量维度的得分稍高。有文献[8]表明,我国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与伦理道德相关的问题,如知情同意、保护患者隐私、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以及如何处理与患者及同事的关系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增加护士的心理压力,甚至会导致护士离职[10]。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对护士伦理敏感性的培训工作,通过提高伦理敏感性水平,达到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稳定护理队伍的目的。

3.2护士共情能力现状分析 护士是医院环境中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最直接的人员,护士的共情能力是进行护患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石。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的共情能力总分为(78.84±11.86)分,稍高于李娜等[11]对急诊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研究结果,低于张帮峰[4]对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研究结果。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研究样本来源不同存在的差异。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综合性医院的各科室护士,而急诊科的护士工作强度大,患者转科较频繁,护患双方在人际交往互动中不是处于紧张的抢救状态,就是转科到别的科室,导致护士的共情能力稍低于整体护士的共情能力水平。而精神科护士面对的大多是认知、情感和意志活动异常的患者,为防止患者出现自杀、冲动、走失等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需要精神科护士及时掌握患者内心动态,长期处于该工作环境下,促进了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中维度得分最高的是观点采择,其次是换位思考,情感护理维度得分最低。观点采择是个体能感受、理解、接受并合理选择应用他人观点的倾向,说明护士在工作过程中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体会患者的心理过程,了解患者的感受。但由于国内护士工作强度大,床护比例较低,护理工作繁重,使护士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每一位患者投入过多的情感护理,导致情感护理维度得分较低。有研究[12]表明,共情能力的形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人格特质;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而来的能力,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寻求具体方法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护理效果的目的。

3.3护士伦理敏感性与共情能力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伦理敏感性总分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r=0.428,P<0.01),伦理敏感性各维度与护士共情能力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382和0.410,P<0.01)。说明护士的伦理敏感性水平会直接影响护士的共情能力,伦理敏感性较高的护士,其共情能力亦较高。分析原因是因为伦理敏感性较高的护士在工作中多能敏锐地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因此更能站在患者的角度及时恰当的处理问题,避免了医患矛盾的发生。有研究[13]表明,护士的伦理敏感性可通过培训和教育得到提高。提示护理管理者可在日常培训中通过加强该内容的培训,提高护士的伦理敏感性,从而提高护士的共情能力,最终提高工作效率,稳定护理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猜你喜欢

共情敏感性条目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类期刊编辑职业敏感性的培养
梁拱组合体系桥地震响应对拱梁刚度比的敏感性分析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