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2020-08-14高友志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策略

高友志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他们形成完整的人格,也有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并从榜样示范、家校合作、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入手,从而实现小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161-02

德育教育与知识教育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生只接受知识教育,很容易成长为“书呆子”,所以教师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约束,从而使他们成长为更加优秀的人才。

1.进行榜样示范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多次强调不如一次示范,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向师性较强,经常会模仿教师的一些动作,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具备以身作则的意识,从而更好地进行榜样示范,以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当然,小学生身边也有很多的榜样,即有的小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帮助他人;有的小学生则具有遵守课堂秩序、认真完成作业的优点,这样教师就可鼓励他们进行榜样示范,以此去激励其他小学生,从而实现全体小学生的共同进步。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组织评选明星的活动,由于小学生之间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他们也更容易发现其他小伙伴的闪光点,这样教师就可鼓励他们说出其他同学的优点,并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通过选举,会出现“三好学生之星”、“助人为乐之星”、“爱护环境之星”等,小学生参与的兴致较高,而且他们也会积极向榜样学习,这能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应该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并利用身边的人和事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小学生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2.借助故事激励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而且他们的好奇心较强,在听故事时脑海中会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这样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将教育内容融入到故事中,以借助跌宕起伏的情节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修养。

例如,为了让小学生具备谦让的良好品质,教师就可给他们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并引导小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把喜欢的食物或者玩具让给其他人吗?在讲述完故事后,为了进一步深化小学生的个人体会,教师还可组织他们进行分角色表演,模拟故事中的场景,从而促使小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收獲更多。而为了培养小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教师还可讲述《曾子杀猪》、《季布重诺》等的故事,促使小学生意识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诚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总之,有趣的故事能提高小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3.注重家校合作

德育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毕竟小学生与家长待在一起的时间也很长。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做好家校合作的工作,以保证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无空隙对接的。

例如,教师可利用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建立微信群、QQ聊天群等,及时与家长在线沟通,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促使教师对小学生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应定期组织家长会,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并针对小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德育表现,进行解决策略的分析,以真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总之,家校合作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需要教师对小学生多一些耐心,对于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等多问几个为什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小学生的个人行为出现了问题,以真正做到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为小学生服务。

4.组织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核心素养的关键步骤之一,而且通过班会的组织,能进一步拉近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促使教师对小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有助于挖掘出小学生的潜力,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德育理念。

例如,针对小学生上课迟到、在课堂上交头接耳等的不良现象,教师就可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展开主题班会活动,即小明同学上课经常迟到,而且经常完不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别人都认真听课的时候,他开小差、打瞌睡,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小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小学生的讨论比较激励,而且他们会对自身进行反思,会认真思考自己身上是不是也有这些缺点,这能促使他们做到无则加勉有则改之。当然教师还可以“我爱劳动”为主题进行班会的组织,促使小学生意识到劳动使人幸福,而且热爱环境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这能深化小学生的劳动卫生习惯。

总之,主题班会的形式比较多样化,教师应针对大多数小学生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主题的选择,从而使班会的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

5.实施小组合作

小学生喜欢与他人分享,而且争强好胜的心理较为严重,这样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将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以挖掘出他们的潜力,促使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等。

例如,在面对“公交车上到底要不要给老人让座”这一社会热点时,教师就可鼓励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由于大多数小学生都坐过公交车,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经常会在公交车上遇到老人,但是到底应不应该让座呢?此时教师就可鼓励小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使小学生的回答有误,教师也要有耐心,不批评学生,从而使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激烈的观点碰撞,并逐步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

总之,通过小组探讨,小学生的德育观念会更强,道德品质也会更高尚,这能使他们意识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先学做人,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之材,才能为社会的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6.开展实践活动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而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德育教育,能促使小学生获取更多的德育知识。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积极组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德育内容。

例如,教师可每学期组织一次感恩活动,挖掘出小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促使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多一份感激。现阶段,小学生在家里不仅受到父母的宠爱,还有祖父祖母对他们的呵护,这导致大多数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而且不懂得感恩。而感恩活动的组织,能使小学生意识到别人帮助自己并不是理所当然的,只有心存敬畏和感激,才能成长为更优秀的人。此外教师还可每学期组织一次田径运动会,通过赛跑、跳远等运动形式,激发出小学生不怕吃苦受累、不服输等的良好品质,从而进一步深化德育教育的理念。

总之,实践活动的组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要能引发他们的共鸣,以促使他们自主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合格人才。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德育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德育的教学理念,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完善小学生的自身素质,以帮助他们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质和才能。

参考文献

[1]陈建文.浅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227

[2]李斌学.基于红色文化的小学德育教育活动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149

[3]韩生功.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2

[4]许传友.润物无声—浅析小学语文德育教育之思[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7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