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优化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2020-08-14任艳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任艳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是幼儿教師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多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行为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完善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培养,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9-0048-02

在幼儿教育当中,掌握多少知识不是最重要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更为重要,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会受益终生,反之,如果幼儿在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对于以后的成长进步也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幼儿的年龄幼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幼儿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关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培养,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促进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优化和提高。

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时期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和品行养成的黄金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让幼儿受益终生。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得以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时期要想让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良好的培养,就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培养,并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学的一大重要任务,同时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总的来说,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十分关键的,首先,行为习惯包含很多的内容,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能够保证幼儿有效的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为幼儿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其次,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幼儿时期正是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黄金时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个性发展也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养成独立、自主的个性品质,这对幼儿的综合素养有重要的提升作用;最后,可以为幼儿的身心和大脑的发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学习,能够让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能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

对于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而言,此时应该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一是良好的行为品德习惯。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个人行为品德习惯,那么也直接反映出具备很好的道德情操和认知道德底线,幼儿应该在人生成长初级阶段就对品德的概念有个具体的认识,平时做到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要诚信;二是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幼儿的人生价值观还没有形成,此时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关注对幼儿的良好个人生活习惯进行培养,比如,吃饭、睡觉、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三是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幼儿在个人卫生方面有着良好的习惯,就会给他人留下干净整洁的良好印象,在仪容仪表方面进行了显著提升,充分展现了个人魅力。幼儿爱玩好动,很容易弄脏自己的身体和衣服,所以应该引导他们养成洗漱、勤洗手、注意个人物品整洁等方面的卫生习惯,改变错误的不卫生习惯方式。

3.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方法

(1)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

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会对幼儿行为习惯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师应该注重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正确处理好园长、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在理顺这样复杂人际关系的作用下,并将会促使幼儿更好的学习成长。首先,幼儿具有非常特殊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模仿力很强,在平时经常会关注家长、老师的行为,尝试模仿他们的一言一行,所以应该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交际氛围,幼儿在这样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也会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运用礼貌用语,有意识地改变自己的不良言行习惯,规范自身的言行;其次,教师与幼儿之间相处的时间很多,师幼人际环境必须要是融洽的,教师更多的关爱幼儿,向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他们,呵护他们的成长,要让幼儿感受到浓浓的爱意,这样幼儿也会学习老师这种行为,把爱心传递给其他的小朋友,牢固记忆这种良好的友爱情感,从而成长为一个关爱他人的热心之人,让每个幼儿都能相互传递爱心,感受爱的伟大力量;最后,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幼儿之间应该做到互助互爱,引导他们相互了解、相互赞赏,发现彼此的长处,取长补短,改变幼儿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例如,幼儿之间在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经常会向老师“告状”,此时幼儿教师应当注意准确的分辨,运用迂回处理的方式方法,这样更能够消除幼儿之间的纠纷,引导他们建立深厚的友谊,从而在幼儿教育教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

(2)完善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

教学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幼儿教师应该注重完善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同时也能对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开展主题教学活动,合理把握教学活动中的相关环节,这对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在引导幼儿们学习“问候”这一内容的时候,就可以向幼儿们进行这样的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在什么时候应该向别人问好啊,要向谁问好?一般会在问候的时候说什么话才合适?”这样幼儿就会对良好行为品德产生全面深入的认识。同时,为了促使幼儿将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保持下去,可以引导他们定期向父母和亲友问好,在生活中经常性的运用。

(3)家园配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地,在这两个场所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所以对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除了幼儿园要发挥出作用外,家庭也应该积极和幼儿园进行合作,实现家园之间的有效配合,从而不断的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效果。当下多数的幼儿都是独生的子女,被家中父母和长辈过度溺爱,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针对这些情况,就更加有必要加强家庭和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和配合,共同来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效果。幼儿园教师可以定期的开展家访活动,与幼儿的父母进行互动和沟通,来交流其孩子在家中以及园中的具体表现情况,还可以定期开展家长会,宣传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4)结合社会环境,践行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社会环境的发展也有重要联系,所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更好的践行和落实行为习惯,值得注意的是,需要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对幼儿的学习和行为予以正确的指导,来促进幼儿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教师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爱心,再加上家庭方面和社会环境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一定会促使幼儿健康快乐的学习成长,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景红.浅谈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2):153-155

[2]望欢.巧妙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J].科教导刊(下旬),2016(07):140-141

[3]李燕.融习惯于一日生活中—多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25-127

猜你喜欢

良好行为习惯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刍议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的几个转变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
游戏角色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