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助推乡村振兴建设探析

2020-08-14陈镇国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陈镇国

摘要:在十九大理论思想的指引下,乡村振兴战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作为“三农”工作的总任务和总抓手,要开展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重视“三农”人才队伍保障。如何能够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出更多的管理人才和建设人才,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之下,本文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及其与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关联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阐述了目前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重点分析了创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的途径,以期为日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水平提供一些建议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基层干部;创新培训途径

引言

习近平主席曾经多次强调,农村地区是共产党执政大厦中的地基,而农村干部便是这地基中的钢筋。自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精准扶贫、结构调整以及乡村治理等都对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能否培训出优秀的农村基层干部,直接关系着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地位。因此,必须创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养学员坚定的理想信念,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党性教育活动,使学员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一、乡村振兴战略简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三农”工作的重要方略,体现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我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重大举措。乡村振兴战略是新一代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新时期新气象的具体体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农村、农业现代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以更高的视角把农村现代化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置于同等地位上,不断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既要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又要做到平衡与协调的统一,加快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农村综合治理达到新的高度。

二、创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关联

“懂农”和“爱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新时期更加需要大量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来解决“三农”问题。培养一支专业的基层干部队伍,既是党中央的正确部署,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中已经勾勒出了乡村振兴的蓝图,而要将这些工作落到实处,农村基层干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地区的基层干部队伍缺乏凝聚力,给党的执政根基带来了较大挑战,因此,必须要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创新培训,让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建设农村中来,到服务农村建设中去,懂得如何正确使用政策法规,建设美丽乡村,打造齐鲁样板。

三、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现状

在党中央的大力宣传之下,市级政府常常会到培训工作比较突出的乡村组织一些干部开展示范培训,发挥其模范作用。县级政府的培训往往是集中培训,也就是把乡镇的主要干部集中起来进行培训,通过层层落实的方式提高培训质量。目前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内容逐渐增加,工作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有些地区采取了有用就学的基本方针,能够将乡村基层的教育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中也逐渐开始应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相比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突破了空间限制,解决了人员难以集中的问题。

(二)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的问题

虽然目前的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机会比较少,很少举办成班的规范化教学,干部也缺乏系统性的思想和政策教育。上级部门的调训一般集中在重要的领导身上,而工作在一线的青年干部常常得不到培训。其次,受条件所限,专业的农村党校往往集中在央地,农村基层的培训基地比较少,而且师资十分缺乏,同时也没有规范的培训制度。最后,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的自学意识并不强,而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繁重,主动学习应当是其培训的重要手段。

四、创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的途径

(一)重视教育理念引导

创新农村基层干部培训,首先要使学员正确认识党建引领,要让他们明白自己是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在学习和工作中合理安排时间,减少或者避免走弯路,让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村集体,为乡村振兴助推动力。同时,因为培训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干部能够主动承担自己应肩负的责任,所以需要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需要来适当改变培训内容,使其能夠在培训中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并全身心投入到乡村建设之中。

(二)创新多种培训方式

创新教育要求对目前的教育培训方式进行改革,使其能够与实际的干部培训需求相结合。经过笔者的工作实践调查,发现在基层干部培训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员时间安排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以此提高培训地点的灵活性;其次,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以此增强培训过程的互动性;再次,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保证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将培训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后的工作实践;最后,可以采取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培训内容的科学性。

(三)构建完善的教学环节

创新培训农村基层干部,还应当构建完善的教学环节。对于农村基层干部学员,笔者结合省电大基层干部学历教育培训模式,总结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作为参考。第一,重视对学员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引导,以学员主动学习为主要途径;第二,采取网上教学的方式对基层干部进行集体教学,充分借鉴、利用网上的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例;第三,定期组织学员进行集中当面授课,增加学员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机会,解决在线学习或自主学习时遇到的疑难问题;第四,聘请优秀的教师或教授对基层干部进行下乡指导,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第五,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生产中进行培训,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直接通过生产过程体现;第六,重视测试和考核,建立并完善奖惩体系,学习效果好的适当进行奖励,学习效果差的要进行批评,增强每个基层干部对培训的意识。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够全心全意地参与进来,真正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促进乡村建设和发展。

五、结语

本文首先对乡村振兴战略及其与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培训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效开展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应当作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科学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高效的管理机制实现,不管提高基层干部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一方面有效巩固党在农村地区的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潘传辉.创新农村基层党建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J].人民论坛,2019(08):40-41.

[2]黄玉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J].赤子,2018(21):281.

[3]王剑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以提升”组织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J].党员干部之友,2018.

关于大连美林园小区前景观道路改造研究报告

戴伽丽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34

摘要:城市发展飞速,不断的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在衣、食、住、行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行”与我们景观紧密联系,作为城市交通的载体——城市道路。在面对不断变化的城市景观,人们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道路在城市生活中扮演更多的角色。本报告以大连景观道路的基本特征研究入手,运用景观道路设计规范,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怎么去结合人们的活动,来对该场地进行设计改造,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还要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环境艺术。

关键词:城市景观道路;空间形态;人车分流

一、调查研究

以大连美林园小区附近公共道路做调查对象,并根据现存问题做出方案设计。

调查场地: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玉清街美林园小区附近的景观道路。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观察场地、查阅国内外城市道路设计资料。

研究背景

根据调查,大连市文明办曾发出消息:为进一步提升本市“公交+慢行”的绿色交通出行效率,同时贯彻“品质立市”发展精神,改善居民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品质,落实园林城市建设要求。在这次的规划中提出,公共交通和步行交通是大连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中心城区现状“公交+步行”出行分担率合计约79.3%,自行车出行占比较低。但随着外卖行业和共享单车的发展,导致非机动车上路较多。存在一些送餐外卖车和自行车经常随意变更车道、抢占机动车道、超速行驶、闯红灯等交通违法问题。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购私家车,这就涉及到道路与汽车、人的关系,道路规划既要满足汽车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又不能破坏市民的安全、交往需求,不能影响景观环境。

“人车分行”这一交通组织形式由美国的雷德朋提出。首先,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了都市内生活环境不被大量机动交通的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使环境设施完全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其次,汽车的交通在一个完全适合汽车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的影响,提高了汽车交通效率。“人车分行”将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车行路线利用各种方式与市民的活动空间隔离,或者将利用建筑间的消极空间行车,或者采用立体分流,将车行引入地下空间。人车分行模式,在避免汽车对行人的不利影响,提高汽车集中区域的安全性和促进汽车交通顺畅等方面的确发挥着极大的功能。

三、研究方法

3.1收集资料

3.1.1查阅景观道路设计的规范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3.1.2景观道路绿地率指标

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3.1.3道路绿带设计

分车带绿地包括:行道树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中央分车绿带、路侧分车绿带;

分车带宽度为方便用4.5~6.0m,最小的也有1.2~1.5m,这种最小的宽度只能满足分隔交通的要求;

分车绿带宽度小于1.5m的,应以种植灌木为主,并应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

3.2综合分析

通过对现场的调查,发现人车行道路中间缺少绿化隔离带,阻隔噪音的绿化带以及尽管设施,另外应增设非机动车道路,由此解决机动车道路被霸占现象。使用中央绿化分车带来替代栏杆,起到防止对面行车灯光刺眼以及美化环境的作用。由于设计场地紧邻居民楼,要充分考虑到住宅区外部的绿化隔离带。

3.3方案行驶:

3.3.1详细划分人与机动车、非机动车的道路,并以植物做景观绿化隔离带。

自然物体中,植物总是最能起到消损噪音的效果。

中央隔离带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相对车辆眩光照射,美化路容,减少行车所引起的精神疲劳,还有诱导行车视线方向,隔声防尘的作用。种植形式可规则式种植。用相同品种、相同规格的苗木,按低密度、等距离的单排或双排种植成绿篱,修剪整齐美观,由于中央隔离带土层薄、立地条件差,树种上应选择耐修剪、生长慢、枝叶浓密、抗逆性强的品种。常见的有蜀桧等。也可自由组合式种植。选择灌木草结合,立体配置,按等距离的散植,造型上不宜繁琐,简洁组合为佳,形成点缀式,减少蜀桧的单调感,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效果。

两侧车行道分隔带宽度不一,窄者仅1m,寬者可10m,一般窄的分隔带上仅种植低矮灌木或花卉地被,既不妨碍视线,又增添了景色。随着宽度的增加,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利用植物的不同姿态和色彩,将常绿、落叶乔木、灌木,花卉地被等组合配置成高低错落、有层次的线形景观。在种植方式上,一定要注意的是,在道路端头、人行横道和车辆拐弯处不宜种植乔木,灌木的高度也不能妨碍行车视线。

行道树其主要功能是行人蔽荫。由于其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宽度往往在1~1.5m,而且行道树上方常与各种电线发生矛盾,地下又有各种电缆、管道等,应在行道树四周设置树池,以便养护管理,行道树选择上应抗瘠薄、根系较浅、枝叶浓密大的树种,以达到更好的遮荫作用。

3.3.2增设景观设施

设计中采用现代娱乐可放映式景墙和植物的结合来隔绝人与车行道路,使人在正常行走时不受过往汽车鸣笛声的噪音影响。景墙在满足景观观景的功能外还可放映我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可起到科普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波, 2015-兰州交通大学:城乡规划学

[2]单虎, 2001-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附录实地考察内容:

时间:2018年12月21日——2019年1月4日

地点: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玉清街美林园小区附近的景观道路

天气:晴,气温平均为-3°

人物:独自完成现场考察

访谈:以路人为访问对象

问题:

1.您是如何看待非机动车在道路上随意行驶的?

2.当您走在人行路上时,机动车上的鸣笛声是否会使您烦躁?

3.您觉得道路中间的栏杆美观么?

4.对于该场地的人车分流,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5.如果该地有正规的非机动车道,您会选择骑行么?

6.对于该地的道路绿化,您觉得够美观么?

作者简介:戴伽丽,女,籍贯:辽宁营口人 大连工业大学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景观),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园林艺术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若干重大关系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