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不放弃的追求

2020-08-14张春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34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

张春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逐步褪去形式上新颖的外衣,而是开始去追求数学的内在美。教学的过程中不只是注重挖掘数学教学的内在本质,更加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通过小学数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数学的本质。我们不仅希望学生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希望学生能树立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意识,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追求本质;注重形式;数学思想

随着老师们对课程标准的不断了解、深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对学生的理解、对教法的选择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课堂始终在进行着“静悄悄地革命”。在从教的几个年头里,我对《乘法分配律》也教了几次。每次教学后,我都有一种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每一次的教学让我对本节课的理解都有一个质的升华。回忆几次教学《乘法分配律》的经历,也是我教学的成长之路

一、死记硬背,套用公式

第一次教学乘法分配律,是我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当时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不过却有着对工作的无限热情,面对全班四十个天真、纯朴的孩子,我感到作为教师是幸福的。每次上课之前我会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因为我知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第一次教学的乘法分配律,教参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当时的我的理解是学习乘法分配律就是让学生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就可以了。经过反复思考后,我把本节课的重点落在乘法分配律定义和公式的记忆上。课堂上我特意在黑板上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我把分别乘这三个字做了重点的讲解,“分别乘”就是要把括号外面的数分别和括号里面的数去乘。然后就开始让学生去读、去记、去背。效果不错,当堂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字母公式人人过关,并会套用公式进行简算。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认为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后我也曾沾沾自喜,我确保了每个人都记住了乘法分配律。

二、运用故事,理解算理

命运的安排下,隔了一年之后,我又回到了四年级,此时的我对数学教学感悟也越来越多。在这几年里我在不断地揣摩、不断地接收,也不断地实践。从而改变了我之前的教学模式,从原来的按教参上课到现在参考教参,我也看到了之前很多没有看到的东西,开始去追求数学教学的实质,追求新式的教学方式。我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

当又一次执教的《乘法分配律》时。教材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没有要求从文字语言方面加以叙述,开始注重要求学生能够在观察、发现、猜想、举例、验证、总结等一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得出规律。备课时,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情景的感悟,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乘法分配律,我苦思冥想编了一个自己比较得意的小故事:一家三口,爸爸、妈妈和我爸爸是a,妈妈是b,我是c,把“×”看成爸爸妈妈对我的爱,(a+b)×c爸爸妈妈都爱,如果把小括号去掉的话,就是爸爸爱我“a×c”和妈妈也爱我“b×c”,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这样的方式,而且也可以帮助学生去理解乘法分配律。上完这节课,我得意了好一段时间,得意是因为课堂上我的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经历和体验了知识获取的全过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得意更是因为故事中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形象生动地理解了定律,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追根溯源,把握本质

刘加霞教授曾说过,“把握数学本质就是有效教学的根本”。随着我对数学教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数学课堂教学也逐步褪去形式上新颖的外衣,越来越追求数学课堂独有的学科魅力。我开始思考乘法分配律的本质是什么?我认为乘法分配律的本质内涵主要是它与乘法意义的内在联系。通过理解乘法的意义去理解乘法分配律能够避免形式上的机械模仿而造成的思维定势。大多数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学生当堂记忆深刻,照葫芦画瓢,可是作业效果不佳,时间稍长,运算定律也就记不清了。究其原因,还是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乘法分配律,遇到形式不同的题目就不知如何下手。

又一次教学《乘法分配律》,我在教学中既注重它的外形结构特点,更注重其内涵。教学中通过解决“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个班领24根跳绳,求一共需要多少根跳绳”这一问题,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得到了(6+4)×24= 6×24+4×24这一结果,这时让學生观察比较这两个式子的异同,“相同点:两组算式计算的结果相等、参加运算的数字相同。不同点:第一个先算两个年级一共有几个班,再求一共需要多少根跳绳。第二个算式先分别求四年级需要多少根跳绳、五年级需要多少根跳绳,再求它们的和。在比较式子的外形后再引导学生从乘法意义角度去理解。强调:6+4是10,表示求10个24是多少,6×24是6个24,4×24表示4个24.加起来也是10个24。本节课抓住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让学生从乘法意义上理解算式的意义,不断地表达两个算式的相等关系,再通过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一般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学生掌握的不仅是其数字特点和结构形式,而且真正的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四、蜕变与成长

对比以上三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由死记硬背的扎实,到追求形式的活泼,再到追根溯源的厚重,随着对课堂教学更深入的理解,我觉得课堂教学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那么怎样在教学的过程中落实课程目标怎样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呢?我觉得至少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注重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老师要做到能从一节一节课跳出来,要对小学数学有一个横向和纵向的深刻认识,能够进行主题式教学(深度学习)设计和实施,所以,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把握数学本质”“注重主题(单元)教学”“重视情境创设和问题提出”。

第二,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一定要关注日常评价与考试评价的有机结合,要重视评价过程,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考试命题时,要有一定量的思维拓展题,能够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教师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需要怎样的数学课堂?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图表和各种数学公式和定义,不能只让学生简单地掌握知识,而应挖掘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本质,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数学教学的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叶悦珍.抓住数学本质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20(12):14-15.

[2] 李树臣,刘文成.数学教学必须突出数学本质——教学中突出数学本质的五个宏观途径[J].中学数学杂志,2020(06):8-12.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贯彻数学思想理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
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抓住问题本质渗透归纳类比数学思想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