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转型期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错位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0-08-13崔健赵杭莉

职业技术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错位

崔健 赵杭莉

摘 要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因而大量农民工返乡向创业型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转型,职业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能否成功转型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调查数据,对比分析职业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间存在的错位表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论分析发现,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设计和运行存在如下问题:职业培训宣传错位,职业培训内容错位,职业培训方式错位,职业培训期限错位,职业培训机构及师资错位,职业培训效果错位。具体应对策略包括:强化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职业培训方案,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运行体系建设,以提升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农民转型;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错位;培训理论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19-0060-06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人力资本之父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仅适用传统生产要素的农业无法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但现代化的农业能对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1]人力资本理论已经指出经济增长有赖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但长期以来,我国大量农村劳动力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进入城市务工形成数量庞大的农民工。截至2018年,我国农民工总数约为2.88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2]。农民工群体的兴起导致农村“空心化”,农村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加剧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同步。为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表明了国家致力于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决心。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支撑,因而国家号召农民工返乡投身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发展、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2017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显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总量已突破1500万人。然而,尽管返乡农民工经受过市场的历练,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资金,他们中的不少人有转型为新型职业农民或具备返乡创业的潜质,但他们距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标准还有不小差距,必须经历职业教育与培训才有可能实现转型。可见,职业教育与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能否成功转型起到关键作用,这也对返乡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3]、新型职业农民的胜任素质模型构建[4]、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能力培养[5]、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政策的启示[6]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侧改革[7]。同时,返乡农民工也是农民职业培训关注的群体,并形成一些研究成果。如研究農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8],返乡农民工创业资本积累中的职业教育支持策略[9]以及心理资本提升的职业教育路径等[10]。已有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理论探讨为主,实践调查研究较少;二是返乡农民工作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群体,针对他们的职业培训研究成果不足;三是对农民职业培训的现有研究基本都是从教育学研究的视角,其他研究视角几乎未涉及。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而言,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是针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展的培训活动,目的是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为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高素质农村人才。因此,本文针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调查,对比分析职业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间的错位表现,运用培训理论分析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设计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解决职业培训错位问题并提升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二、问卷调查设计与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调查选取西部省份X市的L区。L区位于X市市郊,外出交通便利,农民进城务工现象普遍,但近年来农民工回乡已成为新趋势。因此选取L区作为调查地具有较好的地域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比较全面地涵盖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0份,有效问卷189份,问卷有效率为94.5%。

(一)返乡农民工性别、年龄构成

从性别特征来看,男性农民工115人,占比61.1%,女性农民工74人,占比38.9%,男女比例接近3∶2。可见男性农民工返乡的意愿更强。从年龄特征分析,被调查者的年龄分布不均匀,以中年农民为主。年龄在25岁以下的农民工只有22人,占调查总数的11.69%;年龄在26~35岁的农民工有29人,占调查总数的15.58%;年龄在35~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38人,占调查总数的19.48%;年龄在45岁以上的农民工有101人,占调查总数的53.25%。年龄特征说明农民工返乡受年龄增长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年龄增长,农民工对留在城市中生存的期望值下降,回归农村仍然是大多数农民工的最终选择。

(二)返乡农民工文化程度

在被调查的返乡农民工中,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中,未上过学的有12人,占比6.49%;小学文化水平的有49人,占比25.97%;初中文化水平的有88人,占比46.75%;接受过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教育的有30人,占比15.58%;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以上的有10人,占比5.19%。调查结果显示,初中文化水平以下的总共占比79.21%,表明返乡农民工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职业能力水平相对较低,这增加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工作难度。

(三)返乡农民工外出就业情况

问卷结果反映,大部分返乡农民工外出工作年限在6-10年。其中,1年以下的有37人,占总调查人数的19.48%;1-5年的有4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23.38%;6-10年的有81人,占调查总数的42.86%;10年以上的有27人,占调查总数14.29%。较长的外出经历使他们对城市有充分的认识,返乡后对城乡差异有比较强烈的感受。从外出就业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的建筑、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餐饮、批发零售业等。其中,从事建筑业的有83人,占调查总数的44.16%;从事制造业、纺织业、服装加工业的有10人,占调查总数的5.19%;从事批发零售业的有21人,占调查总数的10.93%;从事住宿餐饮及其他社会服务业的有54人,占调查总数的28.57%;从事运输业的有15人,占调查总数的7.79%。行业分布表明,农民工基本处于中低端产业链,在城市中的职业上升空间十分有限,返乡后通过转型或许能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三、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错位表现

对调查样本基本情况分析表明,返乡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不足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难以融入城市。尽管他们对城乡差距有清楚的认识,但农村仍是他们今后赖以生存的地方。因此在国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参加职业教育与培训,返乡农民工希望能尽快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抓住在农村发展的新机遇。但是,对L区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情况的调查显示,职业培训开展的现状与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需求进行对比存在错位现象,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差强人意。

(一)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宣传错位

职业培训宣传是让返乡农民工了解政府政策导向和培训内容的前置性工作,对于职业培训的顺利开展和提升职业培训参与度具有积极意义。由表1可知,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愿望比较积极,超过一半(56.08%)的调查者愿意参加他们感兴趣的培训。但是调查显示,他们并没有经常性地接受职业培训宣传或动员活动(A项选择只占到10.39%),这限制了他们获取职业培训的内容、时间和信息渠道,说明当前农村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宣传的工作还不到位。

(二)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内容错位

培训理论强调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切合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此次调查的培训内容采用多项选择,通过频数和百分比的排序和数据差异反映职业培训内容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见表2。尽管返乡农民工接受的培训内容与他们期望的培训内容在排序上是一致的,但创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技能排序优先于农业专业技术技能和电子商务知识,并且对创业技能(56.61%)和经营管理技能(48.15%)的期望需求大于现实供给(50.79%和43.92%)。这说明返乡农民工更看重农民转型,更需要创业技能或经营管理等“软技能”,且掌握这些技能的迫切性较为强烈。

(三)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方式错位

培训方式能够影响学习者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升培训效果。培训方式的调查也是设计为多项选择,通过频数和百分比的排序和数值差异反映职业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由表3可知,返乡农民工接受的职业培训方式以参观学习和专家面授为主,这两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观摩和听讲,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参与度较低。但其期望的培训方式是选择现场指导、讨论学习的比例较高,这两种培训方式倾向于实际操作以及互动性学习,实践性和学习深度较强,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参与度比较高。另外,调查发现,远程学习和移动学习方式在实际开展的培训和农民期望的培训中的选择比例都远远低于其他培训方式,说明新媒体的培训方式无论在实际应用还是返乡农民工认知中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四)返鄉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期限错位

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大多属于短期培训。由表4可知,50.79%的返乡农民工参加的都是3天以内的职业培训,32.28%的返乡农民工参加的是1周左右的职业培训,二者合计占比83.07%,说明目前开展的职业培训还是以一周以内的短期培训为主。但是他们期望的职业培训期限排序是一周左右(35.06%)、1个月(28.04%)、1~3天(19.05%)和1个月以上(17.99%)。这表明返乡农民工认为3天以内的短期培训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质性帮助。同时他们也考虑培训时间成本,比较认同1周左右和1个月的职业培训期限,认为1个月以内的职业培训足够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一项新技术或新技能。

(五)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机构及师资错位

培训组织机构影响培训的权威性,培训师资的选择影响培训成效。由表5可知,各种农业组织专业协会和职业技术学院参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活跃度较高,合并占比68.79%, 说明他们积极响应国家开展的农村职业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师资力量参与培训。返乡农民工期望的需求发现,他们更愿意参加由政府相关机构组织的职业培训,说明政府在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不容忽视。在师资选择上,返乡农民工更愿意由农村创业或技术带头人作为培训教师,说明他们更喜欢从经验中学习或者说更看重学习技术,忽视思维模式或经营理念等理论方面的提升。

(六)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效果反馈

调查表最后设置的问题是“您参加过的职业培训对您个人创业或经营农业新产业有帮助吗”,用以了解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后的真实感受。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返乡农民工(50.79%)认为参加职业培训对他们创业或经营农业新产业有一定帮助,22.22%的返乡农民工认为帮助不明显,6.34%的返乡农民工认为没有任何帮助,三者合计占比79.35%。即只有约两成的返乡农民工认为职业培训帮助非常大。表明目前开展的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并没有取得满意的培训效果。说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在农民转型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

四、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错位的成因分析

(一)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论

培训与开发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职能,是实现人力资源增值的一条重要途径[11]。科学的培训活动在实践中遵循一定的程序来开展。其一般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与实施、培训转化和培训评估与反馈几个环节构成,以此保证培训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见图1。

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活动的起点,决定了培训活动的方向,对培训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培训需求分析做的不到位,则培训活动达不到预期目的。典型的培训需求分析模型由威廉·麦吉和保罗·赛耶提出,通过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3个层面来确定培训需求:组织分析是在组织战略和组织绩效层面确定培训重点;任务分析是确定工作任务的标准以及成功完成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及其他因素;人员分析是对人员现有绩效进行评价,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培训需求。

完整的培训设计一般包括6个W和1个H,即需要在设计时确认好培训目标(why)、培训内容(what)、培训对象(whom)、培训讲师(who)、培训时间(when)、培训地点(where)、培训方式(how)。培训目标是培训活动要达到的目的,其对培训活动具有指导意义。培训内容是培训的重点,根据培训目标和培训对象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培训讲师则对于整个培训活动的成效有直接影响,优秀的培训讲师提供高质量的讲课内容和调动受训者的参与能力。培训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学习效果,培训方式现在多种多样,根据需要组合选择相应的培训方式。

培训转化是将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过程。培训成果能否顺利转化并长久地保持转化效果主要受培训对象、培训设计和工作环境3方面因素的影响。培训对象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运用新技能的动机和能力影响转化结果。培训中学员的模拟环节、实践机会和反馈机制也能帮助培训对象更好地学习并维持培训成果。培训结束后的转化氛围、上级支持、运用技能的机会等同樣会影响培训成果的转化。

培训评估和反馈环节主要监控培训是否达到预期目的以及改进和优化后续的培训活动。

(二)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错位的原因

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错位造成政府工作不到位、培训组织机构花费精力却成效甚微、返乡农民工对培训效果不满意的尴尬情形。为解决上述问题,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论分析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中存在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力求从中找出造成职业培训错位的原因。

1. 对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性缺乏认识

通过培训理论分析发现,培训对象在培训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培训需求分析需要进行人员分析,培训设计要针对培训对象选择培训方式,培训转化效果受培训对象学习动机和能力的影响。但从调查数据结果来看,政府对职业培训的宣传返乡农民工感受不充分。从调查访谈中了解到,返乡农民工更多的是接到职业培训通知去参加培训。这说明地方政府开展职业培训工作还是以行政指令传达为主,职业培训没有坚持“以农为本”的原则。同时,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运用新媒体等学习工具的比例也不高。有的返乡农民工在调查中还流露出自卑情绪,认为自己很难有接受新观念、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还有相当一部分返乡农民工把参加培训当成任务,培训结束后不去主动寻找与培训内容有关的创业机会,将学习的知识与技能很快遗忘。这些都反映出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返乡农民工都没有充分认识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性地位。

2. 职业培训缺乏培训需求分析的前期环节

职业培训活动设计不切合返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从表面上看是培训设计本身的问题,究其深层次原因还是培训组织机构的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做得不到位。结合培训需求分析的组织分析、任务分析和人员分析,开展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任何培训机构,都应该在培训之前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即要了解清楚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可利用的各类资源、农民工返乡后的发展意愿及返乡农民工现有的知识技能构成。根据培训需求调研的结果制定培训计划,这样才能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目标、选择恰当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师资、组合最优的培训方式以及安排合适的培训期限,职业培训工作的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调查中出现各种错位现象。

3. 政府缺乏对返乡农民工提供培训转化的环境支持

通过培训理论可知,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培训转化。对于政府来说,培训主体和培训设计是主观要素,但培训环境却是客观要素,是政府能够创造条件并提供给返乡农民工的。通过调研访谈,参加完职业培训的返乡农民工(50.65%)认为,影响培训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政府是否能提供政策支持和工作机会。但L区政府却忽视了培训实施后对转化环境的培育支持。地方政府在意识上更多地是把职业培训作为独立的工作任务,是响应国家为建设新农村和推进现代化农业而要完成的一项行政工作,而没有把职业培训转化氛围、机会运用等支持性行为作为职业培训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培训工作的有效运行,这无形中削弱了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质量。

五、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错位的应对策略

(一)强化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尊重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主体作用[12]。因而确立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地位也应作为职业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培训工作要充分体现返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要做好前期培训调研,切实围绕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工作要充分保障返乡农民工的主体利益,要设置合理的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不增加返乡农民工的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负担,调动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培训工作要充分赋予返乡农民工的主体权利,那就要做好培训各个时期的沟通工作,让返乡农民工充分表达培训感受,适时调整培训中不合时宜的部分。

首先,充分发挥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能动性。根据培训理论,学习者的动机和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新技能的动机和能力严重影响培训效果。动机是对个体行为产生影响的动力因素,是个体绩效改善的根本性因素。返乡农民工应明确从城市回到农村的使命定位是要成为建设新农村、发展新农业的创业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培养强烈的学习和实践新技能的动机,驱动自我实现转型成功。其次,能力反映个体工作活动的效率,较强的工作能力更易于取得工作成就。培训者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返乡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具有的各类培训经历,他们从这些培训经历中获得的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他们再次学习提供了基础。因而对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培训时要注重利用已有经验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更易于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推广,从而提升创业能力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能力。

(二)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方案

培训需求分析是做好培训设计的前提,在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培训方案才能达到培训目的。首先,做好组织层面分析,即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点制定针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目标,使培训目标和当地政府的经济发展目标趋于一致。其次,做好工作任务分析,即分析掌握创业型农民或新型职业农民应当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有利于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机构可以请培训专业人士设计胜任素质模型,建立与创业活动和新农业产业链相关的农业知识与技能、创业心理品质、经营管理素质等方面的胜任素质,根据这些胜任素质开展培训。最后,做好人员分析。调查返乡农民工在培训讲师、培训方式、培训时间等方面需求,为开展培训做好准备。培训讲师团队选择以农业专家、典型农村带头人和职业院校教师等组成的多元化授课团队,有利于思维观念、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综合培养。培训方式注重实训和新媒体的融合运用,既开展实用性的现场授课,也要采用新媒体作为学习载体,拓展培训视野,扩大信息来源。根据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和时间需求,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将长期和短期培训、固定培训和机动培训相结合。

(三)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运行体系建设

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和改善培训设计方案并不意味着能做好培训工作,还必须建设职业培训运行体系,包括强化培训氛围、构建培训转化的支持体系和培训評估机制,以此促进培训效果的提升。一方面,重视职业培训氛围的宣传工作。通过宣讲活动、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等动静态宣传手段的运用,让返乡农民工充分认识到参加职业培训对自身成功转型的必要性,从而充分调动他们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做好培训转化环境的支持工作。加强政府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参与力度,如政府要加大对职业培训机构的经费投入,提升职业培训机构培训规模。颁发有政府相关机构认可的专业培训证书,提升职业培训的认可度。建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对有意愿创业或从事新农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持、简化行政手续,提供金融贷款和税收倾斜政策,增强返乡农民工的创业信心和机会,同时减少返乡农民工转型期面临的各项成本支出。最后,政府要做好职业培训机构的评估工作。建立对职业培训机构的评估标准体系,监督职业培训机构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对不符合职业培训标准的职业培训机构实行淘汰机制,保证培训机构的培训资质。

总之,返乡农民工能否成功转型对农村其他人员具有示范效应,因而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教育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投入。重视返乡农民工的培训需求并积极调动他们的能动性,遵循培训理论设计职业培训方案,保障培训工作的运行机制,一定能培养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队伍。

参 考 文 献

[1]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

[2]国家统计局.2018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9-04-29)[2020-05-05].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4/t20190429_1662268.html.

[3]童洁,李宏伟,曲锡华.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与支持体系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5(4):91-96.

[4]苏敬肖,焦伟伟,李红利,张岭.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7(18):338-343.

[5]刘家富,余志刚,崔宁波.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能力探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2):16-22.

[6]周杰红,魏珂.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9(8):138-144.

[7]陈春霞,石伟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供给侧改革:需求与应对——基于江苏的调查[J].职教论坛,2017(28):53-58.

[8]吕莉敏,石伟平,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2):62-68.

[9]马欣悦,石伟平.返乡创业农民工心理资本提升的职业教育路径与策略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6):20-25.

[10]马建富,吕莉敏. 返乡农民工创业资本积累的职业教育支持策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17(21):67-74.

[11]董克用,李超平.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第五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245.

[12]黄顺君.习近平新型职业农民主体性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家,2018(9):150-156.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错位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对错位相减法的几点思考
群策“错位相减法”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错位相减法”那些事儿
湖北省枣阳市:人社部门开展职业培训机构资格审验
动物的错位友谊
“互联网+”职业培训兴起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