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言意共生”下的文本教学

2020-08-13周俊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音形谋篇布局故事情节

语文是一门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它在不断地追求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较高语文素养的“语文人”。这个过程中,教师需从基础抓起,引导学生注重语文文本的阅读,揣摩字里行间的音形与要义,体味文本遣词造句的文质与情采,领悟文本中不同体裁的语文味道,鉴赏文本谋篇布局的策略与方法等,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言意学习的契机,提升语文学习的语感,为培养坚实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基础。

一、揣摩文本字里行间的音形与要义

一般來讲,语言文字是由“言”和“意”组合而成的。而语言形式和结构则是语言内容的载体。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探索“言意”摆在重要的位置,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进而全方位快速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品质。揣摩文本字里行间的音形与要义,就是要对文本中的基础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形成语言认知,这便是对语言色香味进行品味的过程。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欣赏语言的音韵之美,又可以感受其形态之美,还可以领悟其意蕴之美,如此便可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所创设的语言环境中,去体味语言描绘的情趣与意趣,领悟语言的独特韵味。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中,教师应为学生分析其语言的经典性。文本中虽然都是对一些达官贵人们平日生活的描绘,但却可以通过其字里行间的语言文字让同学们获得更多的思想启迪。为了让同学们对该文本中的关键词的音形义有更为直观且深刻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阅读任务:自主阅读课文,将不认识的生僻字用红笔画出来,并通过查阅字典标注读音。此项任务一出,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迅速阅读起了文本,并将文本的生僻字一一做了注音。通过这个环节,不但解决了阅读过程中的“拦路虎”,而且对文本中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知,同时教师对于此任务进行巡视,发现很多同学都积极踊跃地完成了任务。比如“阜盛”“腮凝新荔”“鼻腻鹅脂”等,经过查阅字典,同学们对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十分熟悉了,所以说这项细节任务的布置,为开展自主阅读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并且可以实现良好的阅读效率。《红楼梦》是一部半文半白的小说,通过揣摩其文本字里行间的音形与要义,可以对文本的语言有更为深刻和直观的认知,同时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阅读语感,同学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以提升,这就是夯实基础的要义所在,所以说揣摩文本字里行间的音形与要义,是探索“言意共生”下的文本教学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希望教育者可以重视,并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让课堂教学效率事半功倍,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以大大提升。

二、体味文本遣词造句的文质与情采

每篇文章均由文字组成,而好词佳句又是其基本的单位,故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以好词佳句的解析为契机,引领同学们体味文本遣词造句的文质与情采,让学生在良好的语境中体验鉴赏文本的美妙。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篇目大多属于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文学经典,其鉴赏价值之高,好词佳句之丰,有目共睹。这些都为教师引领学生鉴赏学习提供了良好机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鉴赏情境中,去体味文本遣词造句所呈现出来的文质与情采。

例如,高中人教课本中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围绕着祥林嫂这个核心人物为读者展现了一出人间悲剧,同时对黑暗社会进行了鞭辟入里地批判。教师在教授该篇文本时,引领同学们阅读其中最为经典的片段,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开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精彩个性化鉴赏学习活动,教师要能够在恰当的时机引领学生们进行对文本的深度挖掘,从而让学生对文本理解更为深刻。同学们开始阅读经典,并找出一些典型描写的句子。例如,对于祥林嫂三次来到鲁镇的不同肖像描写:“两颊还是红的。”(初次来到鲁镇),“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再到鲁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通过这样前后三次对祥林嫂“两颊”“头发”“脸”等的外貌描写的句子的对比,以及“已经”“消失”“全白”“瘦弱不堪”等关键词语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祥林嫂与五年前相比在外貌上的变化,读后让人清晰地看到人物命运的变化,很明显这是当时封建社会罪恶的真实写照。在赏析外貌描写这一手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衣着、五官、体型等三方面进行鉴赏,从细节描写去感受人物的变化,从而为理解文本主题奠定基础。这些方面便是教师从遣词造句的文质与情采方面进行分析的,让同学们在鉴赏文学作品遣词造句的魅力的同时,也明白一切的安排均为文本的文采和主题服务的道理。

三、领悟文本中不同体裁的语文味道

文本按体裁来分,可以分为论述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等。划分的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便不相同。可以说文本都有其体裁归属。高中语文教师应以体裁属性为契机,对不同体裁的文本特点进行全面解读,从而促使同学们构建起文本体裁意识,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要能够进行辨析,从而为形成鲜明的语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文本体裁,其要求和侧重点也不同。比如在文学类文本中,分为小说和散文。小说这种文学类文本,注重的是人物塑造、情节梳理、环境描写等方面;而实用类文本分为说明文、通讯、消息等。就说明文而言,需要对其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做到了如指掌方能理解文本内容。而论述类文本主要是议论文,在了解其文本体裁特点时,需要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除此之外,还有戏剧、诗歌等不同体裁,在具体的阅读本文过程中,要学会针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要能够根据其文本的特点去解读,去领悟文本中不同体裁的语文味道。

比如在《动物游戏之谜》一文,经过阅读可以发现,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可以归入实用类文本之中。教师在布置课前自主阅读时,可以为学生安排阅读任务,即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说明文的基本特征,然后在了解其基本特征之后,梳理文本的主要内容,将文本层次结构理清,最后再说一下文本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阅读任务一下达,同学们便紧锣密鼓般积极行动起来,有小组合作的,也有同桌PK的,总之形式多样,最后殊途同归,大家都对说明文这类文体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随后进入到文本之中,找出文本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举出了正确的例子。比如:“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再比如鲁迅的《祝福》是一篇小说,归为文学类文本。在小说这类体裁中,主要以塑造人物,描写环境,故事情节的梳理为主。很明显,《祝福》一文通过对主人公祥林嫂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加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主要为读者呈现了以下故事情节:

初到鲁镇、被卖改嫁、再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等几个故事情节,刻画出在封建社会思想影响下,对劳动妇女的命运的摧残,同时也揭露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不同体裁的文本,具有其独特的魅力,我们要为同学们细致地讲解,让其能够从文本上赏析到不同体裁的语文味道,让“言”和“意”共生,深深体味其中的蕴含。

四、鉴赏文本谋篇布局的策略与方法

文本的謀篇布局,即文本的行文思路,写作顺序,写作技巧等。让学生学会鉴赏文本的谋篇布局,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大有裨益。通过分析文本的行文思路,可以清晰地明确文本的写作目的及意图,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谋篇布局的特点,抓住文本中作者的写作主题及作者的情感阐发,由此可见,谋篇布局对于文本而言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抓住文本的写作顺序,了解文本的写作技巧,可以为“我”所用,巧妙地将这种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中,让自己的文章锦上添花。这也是目前高中生作文中所欠缺的,那么鉴赏文本谋篇布局的方法,可以给高中生的写作提供很好的启迪和方法支持,让高中生能够从鉴赏的过程中理解,学会并运用。

比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鉴赏这篇小说的谋篇布局对于学生写作会有很大的指导意义。这部小说篇幅不算太长,故事情节十分紧凑,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的是它的深刻寓意。在学习这篇文本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着自己梳理故事情节,当学生进入阅读状态后,教师引导式地展开师生对话,然后让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于是,有学生便将故事情节归纳如下:第一部分,文本中老人第一次与鲨鱼进行搏斗,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讲述老人将第一条鲨鱼杀死的过程,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讲述老人同两条鲨鱼进行殊死搏斗,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讲述老人与鲨鱼搏斗后的心理,这是故事的结尾。我们由故事情节可以看出,其内容惊心动魄,其情节设计紧凑,扣人心弦,步步为营。这种谋篇布局的结构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写作起到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言意共生”是新课标要求下对本文解读的要求,也是当今对语文教学的核心使命。教师应在文字的音义,文本的语言、体裁以及布局等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人。

参考文献:

[1]吴永利.在“言意共生”中体会文学作品意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5).

[2]常林双.“言意共生”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J].江苏教育研究,2019(3).

周俊,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音形谋篇布局故事情节
巧用儿歌教拼音
为建立新中国谋篇布局——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谋篇布局,迎接新的挑战
从词形、语音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
乐音音形的感知与谐和性分析
以五大理念为『十三五』谋篇布局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