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出文体意识,指导阅读现代小说

2020-08-13钱卫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0年8期
关键词:于勒小说学生

小说有着曲折的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一个个基于现实但是超越现实的虚构世界。学者崔道怡在谈到小说的时候提出形式的独特创造往往比内容的独特把握更为重要。这点在小说上表现尤其突出,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虚构性,通过不同的叙事方式将故事、人物、环境结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安排,呈现出完整而复杂的整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就要鼓励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点展开品味,尝试更好地把握小说特点,深度阅读小说作品。

一、咀嚼特殊词句,感悟情感

学者李萍提出学生在阅读小说类叙事文本的时候常常会被其中变化莫测的情节所吸引,学生会更注重那些“有趣、好看”的故事,而忽略了一些看似寻常的词句。然而,小说作品中常常有一些词句看似普通,但是却蕴藏着特殊的意味,若能让学生把握住这些词句进行分析,则能对作品的创作思路、文章的内容情节、人物的情感因素等都有更深刻的理解。

在学习《变色龙》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写了很多次奥楚蔑洛夫脱大衣、穿大衣的场景,我觉得这是不是太累赘了,只要写一次就够了啊。”然而,对于“脱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恰好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能很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体现人物的情感变化。此时鼓励学生找出这些细节描写,看看奥楚蔑洛夫在何种情况下脱穿衣服,这样的事情一共发生了几次,他当时的心理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文章一共四次写了奥楚蔑洛夫脱穿衣服,他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惶恐之情。“在面对将军的时候,他害怕自己照顾不好,所以用衣服作为掩饰,掩盖内心的惊慌。但是面对普通老百姓的时候,他却作威作福,用衣服展现自己的威势。”深入咀嚼这段细节描写,学生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

“辨体”是古代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的传统和重要原则。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重视“辨体”,要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特点入手展开分析。在咀嚼作品特殊词句的时候也要注意围绕其是否促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否展现了人物形象,这样的分析既考虑到了作者用词的风格,又考虑到了小说的文体特点。

二、探究矛盾疑点,深化思维

由于小说具有情节跌宕起伏的特点,所以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前后矛盾的地方。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要鼓励其抓住这些矛盾点进行分析,看看到底是作者有所忽略,还是有意为之,故意设置悬念。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并结合问题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得到深入发展。

在学习《故乡》时,学生很快地发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之处:“‘我眼前所看到的故乡和其心中的故乡差距太大了,‘我十分失望,但是最后为何‘我又对故乡产生了希望呢?”鼓励学生结合这个矛盾點展开分析,思考“我”对故乡的复杂情感。学生认为:“在这篇作品中作者展现了虚实之间的对比,表现了失望和希望之间的对比。‘我回忆中的故乡之人都是美好的,比如闰土十分勇敢、活泼,杨二嫂也很美。但是现实生活却十分残酷,闰土变得木讷,而杨二嫂也变得十分市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到底想干什么,仅仅只是为了批判故乡吗?”学生认为:“作者的写作目的并非只是为了批判现实,他真正想要做的是唤醒沉睡的人,找到疗救社会的良药,所以最后作者还是表达了希望。”

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会以“三要素”作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考。但是实际上,对探究切入点的选择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堂生成的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只要学生的提问符合小说的特点,和分析人物、探究小说主旨等密切相关,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该矛盾疑点展开分析。

三、关注不同视角,拓展思路

叙述视角也是小说的重要特点,作者在描述情境、事件和人物的时候常常有一个看待整个事情的总视角,作者通过这个观察点入手描写,借助叙述者的口将想要表达的内容表现出来。在阅读小说的时候也要关心小说的叙述视角,看看作者通过什么视角入手写作,思考其为何要如此选择。这样能让学生打开阅读小说的新思路,提升其思维能力。

阅读《孔乙己》的时候,鼓励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我是不是就是作者鲁迅呢?”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问题:“作者是鲁迅,但是‘我却是作品中虚构的人物,是咸亨酒店的伙计。”这样学生自然就关注了作品的写作视角。“你觉得用‘伙计的视角来写这篇作品的好处是什么呢?”学生认为:“这样突出了从普通人的视角观察孔乙己,而且能让读者有更强的代入感。”此后再鼓励学生尝试从其他的视角入手改写故事:“如果这篇小说以酒客等其它人的视角来写,你觉得应该如何调整作品中的内容呢?”学生尝试展开自主写作活动,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叙述视角不同产生的不同艺术效果。

学者热拉尔·热奈特将视角分成非聚焦视角、内聚焦视角和外聚焦视角这几种。在阅读时要搞清楚作者选择的是什么视角,思考这种视角的特点是什么,好处和缺点分别是什么。在学生自主创作的时候,也要鼓励学生思考怎样合理选择不同的视角,让自己的作品产生出人意料的感觉。

四、聚焦语言风格,发展审美

学者汪曾祺在谈到写作风格的时候提出作品的风格和作者独有的气质有关,作品的语言决定于作者的独有气质。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学生常常发现由于作者不同,小说的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异。要引导学生探究影响作者写作风格的各种因素,思考时代、文化、个人经历等对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作品。莫泊桑的作品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语言特点是简练、流畅,充满了乡土气息。在指导学生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就要鼓励其聚焦作品的语言风格,提升自己的审美赏析能力。首先以课文中的词句为例子,鼓励学生思考:“作品中菲利普夫妇在说到于勒的时候,语言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发现随着于勒的生活状况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对待他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他们认为于勒十分富有的时候,他们反复说:“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啊”,赞美和期待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当他们发现于勒十分贫穷的时候,态度就截然不同,语言也发生了变化:“是他,真是他”,“出大乱子了”,充满了惊恐的感觉。学生借助语言分析感受到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作品在语言风格上都有鲜明的特点,作者不仅注意怎样展现自己的特点,而且还思考怎样让作品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小说文体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看看作品呈現出了怎样独有的语言风格。

五、纵向横向延伸,海量拓展

小说分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它们各自都有显著的特点,尤其是长篇小说,在情节安排、人物设定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然而初中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大多是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仅仅是节选。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拓展阅读,尝试从纵向、横向两方面入手展开拓展,阅读长篇小说原著,又或者阅读同主题、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在海量阅读中,学生能更好地搞清楚小说的特点。

利用阅读《蒲柳人家》的契机,鼓励学生展开拓展阅读,阅读整部中篇小说。“在《蒲柳人家》中,作者从何满子的视角出发,展现了一批农民形象,体现了他们英勇斗争的场景。那么《蒲柳人家》中是怎样展现这些人物的呢?作者怎样写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如何展现出他们的英勇行为呢?”鼓励学生尝试展开对比分析的活动,说说其中的异同点。学生发现作者将人物放在真实的环境中,围绕人物的身份、经历来塑造人物,而且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有不同之处。学生尝试举例:“比如一丈青是一个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人物形象,小说重点展现了她的勤劳能干,而且她还有着侠义心肠,乐于助人。特别是她对于童养媳望日莲的帮助,让人感受到了她慷慨仗义的一面,展现出了女中豪杰的形象。”

法国符号学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认为文本之间有一定的借鉴和转换关系,文学作品并不是封闭的整体,彼此之间有着融合。所以在阅读小说时,若能参考阅读其它与之有关的作品,则能让学生的理解深度得到提升。学者于漪也提出要多角度、多元化地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鼓励学生展开纵向、横向延伸阅读,提升阅读能力。

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要由内而外地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要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挖掘,逐步提升小说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由表及里地得到提升,不断丰富有限的生命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特点,提升自己的审美赏析能力。

钱卫峰,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于勒小说学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学生写话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