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圈层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2020-08-13李涵周业勤

文教资料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

李涵 周业勤

摘    要: 自媒体“圈层化”现象是指信息在有层级区别的网络圈层中精准、迅速地传递的过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自媒体圈层化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提高思政工作效率和精准性。实现挑战向机遇转化的主要方法包括培养代表主流思想的意见领袖融入圈层,同时主动建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圈层、依法对监督圈层实施监督等。

关键词: 自媒体    圈层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自媒体产业的快速发展,自媒体场域中网络社群的“圈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各种“社交圈”愈加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状况的重要因素并引起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根据不同网络平台、不同网络社群的特点制订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案,形成有的放矢的新媒体矩阵。要跳出高校看高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18-24)基于此,全面深入研究“圈层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自媒体场域中的“圈层化”

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逐渐成为人们社会交往与信息接收的主要方式。在自媒体平台中,“因价值观而聚合,以兴趣点而分众”的网络社群现象越发凸显,伴随着这种现象的出现,用户的社会交往与信息获取呈现出分层与固化的趋势,学术界称之为“圈层化”[2](70-74)。

(一)“圈层化”概念的提出

自媒体中的“圈层”是指有层级结构的信息的一种具体状态,“圈层化”是指信息在有层级区别的网络圈层中精准、迅速地传递的过程。用户在自媒体场域的“圈层化”现象主要分为网络社交圈层化和网络信息圈层化。网络社交圈层化是指一些相似价值观或爱好的网络用户群体在自媒体平台中聚集在一起,并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形成网络层级结构。网络信息圈层是指网络平台会根据用户浏览习惯和兴趣关注进行“定制化”的信息推送和属性相似公众号等的推送,使得用户的信息来源逐渐固定并局限于自己所处的社交圈层中。就二者关系来看,信息圈层是社交圈层的反映,社交圈层的强化又引向信息圈层的深化。圈层化使用户的信息来源被逐渐“固定化”,并且推送的信息会逐渐对受众的兴趣、爱好、浏览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产生某种程度的控制[2]。

(二)“圈层”特点的表现

圈层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圈层,但这些不同的圈层具有如下共同的特点:

1.圈层关系的层级性

在自媒体中,我们会接收到各种信息,根据交流频次、社会亲密度、关注程度、对主体精神世界的影响程度等将不同圈层划分为不同“等级”,形成类似于同心圆式的圈层结构。外围圈层通常用户对用户精神世界影响较少的群体及其所传播的信息。中间圈层多为兴趣爱好类社群,用户多因相同或相近的兴趣爱好而结缘,会对用户的价值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核心圈层是用户交流频次最高、关注程度最高、与用户关系最亲密且对用户价值观影响最大的群体。核心圈层带的成员思想或行为较为统一,对所在群体的认同度高,敏感话题的保密性较高,对外多有排斥心理。

2.圈层的封闭排他性

由于自媒体平台提供的“定餐式”信息服务,用户通常得到的是自媒体平台根据自己的浏览习惯、浏览爱好而推出的相关信息。相对固定的信息接收来源无法提供其他种类的信息,即使提供了用户也多会主观地将其他信息排除在外,从而用户逐渐走入了专属的“信息茧房”,即“被”束缚在蚕茧般的信息中[3](75-78)。另外,自媒體中的社交圈层,尤其是匿名核心圈层的建立,是一个思想相近的人逐渐亲近,思想相异的人逐渐退出的过程,使核心圈层的成员思想比较一致且对外多有排斥心理。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安全空间”中,重要信息一般不愿外露,外部其他异质信息也难以进入。

(三)“圈层化”的主要原因

1.社会结构的层级化

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不仅是一个结构转型与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创造多元社会主体和复兴社会主体的过程[4](100-10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简单社会结构转变为多阶层共存的复杂社会结构[5](74-82)。由于不同的群体对社会资源的占有量不同,导致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社会结构的层次性最终促使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多样化。因此,这种差异表现在自媒体平台中,就是阶层相同、思想相近的人逐渐靠近,形成“圈层化”现象。

2.自媒体的逐利化

自媒体平台本身为用户提供了“圈层化”的动力。自媒体平台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依据大数据技术向用户提供与其浏览习惯相似属性的信息。根本目的是提高某个信息发布端强大的聚集人气的能力,以此给商品经营商们提供宣传的机会。这种“定制”信息的方式,一方面节省了用户搜索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缩小了用户的交往范围。

3.“生活世界”殖民化

在流动的现代社会,人们对“生活世界”的情感需要,是圈层化现象出现的又一原因。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现代人面临的重要困境是“生活世界殖民化”[6](136-142)。社会由费孝通先生所说的“熟人社会”发展到“陌生人社会”。市场竞争,导致一些人到网络空间寻找并建构所属群体,以满足情感和价值认同的需求。网络上圈层化现象的出现,可以视为人们对“生活世界”的反殖民化。用户在自媒体圈层中,可以摆脱现实社会角色的束缚,在一个相对“安全”且价值观一致的群体中找到归属感。

二、“圈层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近年来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网络社交的主要平台,自媒体平台中的“圈层化”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即主流声音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是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的社会环境因素。

(一)“圈层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主流思想的传播被削弱

在自媒体平台私人订制的“圈层信息网”中,大学生接收到的都是感兴趣的信息,而他们大多缺乏主动“调频”接收主流信息的自觉性。目前,高校虽然重视网络阵地意识形态的宣传工作,但是很难保证跟大学生“同频共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2]。针对圈层问题,我访谈了一些大学生,其中大部分同学表示如果有人在他们的社交群中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他们可能会忽略转而关注自媒体平台推送的感兴趣内容。一些同学说他们会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但是一般不会转发或评论,因为这样多会被“圈内”朋友视为“异类”。可见,圈层的存在削弱了主流声音的“穿透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被减弱。

2.圈内易受消极思想“入侵”

“圈层化”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所谓“志同道合”,圈子要想形成,圈内人员必然有某些方面的高度相似或一致。由于自媒体中有去抑性的特点,且圈层内具有很强的封闭排他性,因此当思想较为极端的大学生在网络上聚集时,“圈层”则为他们提供了“秘密基地”。在网络“蝴蝶效应”的作用下,这种消极思想可能会不断传播。

3.圈层内思政教育者主体地位被改变

因为自媒体平台具有匿名性、自主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即使进入了学生的“圈层内部”,也难以建构或保持思想的互动关系。匿名性带来了“高选择性”,在人人都有话筒,人人都是发言人的自媒体中,思想政治教育类信息很容易在大量的网络信息中被淹没。况且一些大学生的内驱动力不足,会经常将这类信息贴上“免疫标签”,或者将与圈内“精神”不吻合的人“踢出”圈层,这种现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容易失去教育主体地位,传播的主流信息不易获得学生的重视。

(二)“圈层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

1.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

现实生活中迫于内化的社会角色期望的约束,学生通常不愿意将有违社会角色期望的真实想法告于他人,尤其是长辈、教师等,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难以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无法“对症下药”。但是在圈层中,尤其是在匿名化的圈层中,大学生更愿意吐露心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可以进入大学生“圈内”,那么不仅是社交群,还包括大学生经常留言评论的微博、微信推文等,则可以更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提高思政工作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若发现有思想问题的学生则通常会对其进行单独疏导和教育,但往往是发现一个“教育”一个,或者“广撒网”式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授,这种教授导致一些没有该问题困扰的同学感到无聊乏味。在自媒体圈层中,圈中之人大都存在相似的思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同时解决“一圈人”的思想问题,实现由现实中的“一对一”转为网络空间中的“一对多”。并且,自媒体平台打破了时空间限制,不需要特定的教育场所,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性与灵活性。

3.更好地利用碎片时间

当前自媒体平台下用户的信息接收方式呈现碎片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受教育者的碎片时间,以多样的形式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拥有更加自由的交流时间,网上的互相留言、评论等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交流不需要共时性。并且在自媒体时代,一条信息、一个朋友圈、一条评论、一个小视频等都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就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圈层的特点,由大众传播转向分众传播,尽可能多地占据大学生零碎化的时间和碎片化的空间,宣传主流意识形态[7](112-121)。

三、化挑战为机遇的基本路径

毛泽东曾十分明确地将矛盾的同一性特点概括为:“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8](322)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规律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找到矛盾转化的机制和条件,化“圈层化”的挑战为机遇。整合已有的相关成果,化挑战为机遇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一)培养意见领袖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指出,“意见领袖”广泛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之中[9](209)。在自媒体时代下,意见领袖逐渐与媒体的角色重叠,他们多是自媒体大V、各界精英等,是网络空间中最有影响力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育并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意见领袖可以充当学生与教育者之间的“传话筒”与“助推器”,一方面充分收集学生的想法与建议,将学生平时不敢说、不愿意说的真实想法征集起来,掌握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另一方面在网络空间中对这类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宣传与教育,并作为“代言人”集中反映学生的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之间搭建起重要的“桥梁”。

(二)沁入圈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见领袖如果沁入圈层内部,则会对思想增值教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沁入圈层,是难点之所在。哈贝马斯认为:“在言语交往互动中,如若听者完全认同并接受言说者的言语行为或话语,言说者和听者之间就实现相互理解,达成共识。”[10](248)如果言说者的话语想要被听者接受,就要坚持三个必要的原则,即真实性、正确性和真诚性。思想政治教育者想要沁入圈层并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说、愿意说、真实地说。需要对学生的心声给予回应和帮助,给学生反驳自己观点的空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真诚与平等。

(三)建构主流思想“圈层”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在一定的载体中才能进行,大众传媒载体是其中之一,在使用大众传媒载体时要积极实现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11](202)。实现互动的第一步是与包罗万象的网络信息“竞争”大学生的碎片时间。要打赢“时间争夺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平台的“垄断地位”。学校可以在官方平台设置“每周一答”“刷新闻赠优惠券”等活动,使校园基础性平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在功能。另外,平台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要一改平日“高大上”的言说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善于运用语言的艺術,语言风格应力求通俗化、多样化。“到什么山唱什么歌”,既然到了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就要接地气,贴近学生生活的交流更容易被学生认可和接受。

(四)监督引导“圈层”

高校对“圈层”内的信息监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信息圈层的监管,另一个是社交圈层的监管。对于大学生信息圈层困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信息圈层内部,研究学生所关注的焦点信息,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逐渐形成多措并举、高效管理、精确周密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引导机制[12](91-95)。关于社交圈层,高校可以设置网络信息管理员,形成网络舆情反馈体制,不断增进对网络舆情的监察管制。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大学生党员、干部等,这些学生可以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桥梁。他们可以在“圈内”宣传主流意识形态,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同时对思想偏激的学生进行及时疏导和纠正,必要时可以向辅导员、教学老师等禀报,防止身边同学误入歧途。

综上,自媒体时代的“圈层化”现象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绊脚石”,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整合各方机制,监督学生“圈层”内动态的同时,将主流意识形态沁入学生的“核心圈层”,同时创造专属“圈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原则、渗透原则、示范原则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在“润物细无声”中宣传主流思想,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参考文献:

[1]叶进,张文.“意见领袖”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育人方式创新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06).

[2]陈志勇.“圈层化”困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6(05).

[3]毕红梅,李婉玉.微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作用机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

[4]杜玉华.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视角下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6(06).

[5]贾双跃.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化的基本状况、特征与趋势[J].学术界,2019(07).

[6]王卉珏.从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看网络空间中的入侵行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04).

[7]卢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从概念建构到关联性议题审视[J].理论与改革,2018(06).

[8]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矛盾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0]哈贝马斯.《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交往行为理论(第一卷)[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1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12]霍宁宁,饶旭鹏.困境与出路:网络信息“圈层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1).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19VSZ079)”階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周业勤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