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地震来临时……”

2020-08-13孙民

中小学德育 2020年1期
关键词:液化气台风教材

孙民

高年级道德与法治课《防御自然灾害》(《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旨在培养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了解自护自救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尽可能防止或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设计了情境体验活动——“当地震来临时……”在活动讨论阶段,孩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应该快速离开教室,跑到开阔的操场上去避难。显然,学校平时是有这样演练的,课堂教学唤起了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样的回答本无可厚非。但是,此时教师面露难色,因为教材所呈现的“当地震发生时”的场景是一个小女孩蹲在厕所角落里,并用枕头护住头部。于是,教师通过阅读教材启发学生,当终于有学生说当地震来临时应该马上躲到课桌下面时,教师欣喜地点着头……

当地震来临时,是跑还是躲?这个问题之所以困扰教师而成为教学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如何正确解读教材,合理运用教材的问题。将静态的文本教材意图落实到鲜活灵动的课堂教学,我们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化静为动,以“生活感知”活化教材

教材承载着编写者的理念。但是,由于受到文本形式的制约,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生活场景、生活事件只可能用静态的、单一的方式呈现。在解读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时,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往往会造成“以偏概全”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通过教材这种静态的文本进入动态、连续、丰富的生活之中,进而将丰富的生活世界引入课堂,基于学生能够感知的生活展开教学。这也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教材不是学生全部的世界,世界才是学生全部的教材”。正因为如此,活化教材,将教材“化静为动”的思路是教师正确解读教材的开始。

近来,某地一小吃店发生燃气爆炸事件。此事发生之后,一个关于燃气着火后是先灭火还是先关阀的消防培训视频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在视频中,一身穿白色制服者声称,燃气爆炸后应先灭火再关阀门。事实是这样吗?我们有没有被其误导!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官方及时发布权威答案:

液化气钢瓶一旦着火,可以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第一种是在液化气钢瓶阀门完好的情况下,首选是关阀,阀门关了火就灭了。第二种情况下,如果着火的液化气钢瓶阀门损坏,可以不灭火,先把液化气钢瓶拎到空旷地带站立放置,再用水冷却瓶身,等待液化气燃烧完毕即可;烧着的液化气钢瓶如果在居民家中无法转移,可以先灭火,再用湿抹布等物品堵住瓶口,并送至专业的液化气站进行处置。第三种情况,如果液化气钢瓶横向倒地燃烧,钢瓶容易被火焰加热,到达一定温度后,瓶内的液化气受热膨胀,瓶体容易发生物理爆炸。在无法预判和无处置能力的情况下,要第一时间拨打119报警电话,等待消防員到场处置,不要让燃烧的瓶体倒地。

通过这一事例我们感知到,生活的现实情况是多么的纷繁复杂。网传视频之所以引起关注,就是因为其采用简单化、绝对化的方法,没有顾及各种不同的情景,因而产生了“误导”的实际效果。据专家介绍,网上流传的“先灭火、后关阀,否则会回火导致爆炸”的情况,在液化气钢瓶着火时是不会发生的。只有在燃气管道着火时,如果快速关阀,会导致管道里压力快速下降,管道外面的压力比里面的压力大,才会把火压到管道里造成回火。消防员在处置燃气管道着火时,首先会慢慢将管道阀门关到最小状态,把火焰降到最小后再关阀灭火。这样是为了防止回火。而液化气钢瓶瓶体和瓶口较小,相对来说压力较小,不会产生压力差,而且液化气钢瓶里面的压力比外界大。

正如围棋中有基本的“定式”,但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又会衍生出许多“场合定式”,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脱离现实生活这样特定的“场合”,将教材所列举的技能、方法简单化、绝对化,不也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吗?地震来临时是躲还是跑,要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以及地震发生的强度等因素来判定。以上述课例的上课地点武汉来说,由于不处于地震多发地区,历史上有震感的地震程度也很低。因此,一旦感知地震,人们是有时间有条件疏散到安全空旷地带的。当前,学校教育高度重视防灾防恐的安全教育,一般都有相应预案,也会进行演练,这也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结合具体的现实生活条件因势利导,才不会自相矛盾,否则就容易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条件不允许,来不及疏散或逃生通道垮塌……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在狭小空间蹲下,注意保护好头部。我们的教学不能将“跑”和“躲”对立起来,而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场合定式”的思维,这不正是我们教材寻求的正确的安全避险意识吗?

二、化远为近,以“意义提升”丰富教材

对于《防御自然灾害》一课,我们往往会立足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那么,教材所例举的远离教室里的学生生活的那些自然灾害的防御,我们讲不讲呢?

教材作为一个与学生对话的文本,它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同时也是影响教师课程实施的文本,我们鼓励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调适既定的课程内容,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知识本位取向向能力中心取向的转变。也就是说,我们的德育课程不能局限于儿童的个体经验和体验。教材中的范例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有些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自然灾害的防御还是有必要教学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讨论“当地震来临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还应当举一反三:“当台风来临时”“当泥石流发生时”……

这里似乎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道德教育重视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进行引导,那么,类似这样远离学生生活的内容怎么教呢?要摆脱过去那些知识化、系统化、理论化的“关于道德”的干瘪的教学困境,需要我们采取“化远为近”的策略,丰富教材内容以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对于生活在武汉的学生而言,台风这种自然灾害几乎不可能碰到。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化远为近,拉近学生与台风这一话题的距离?“同学们有没有去海边旅游的经历呢?蔚蓝的大海,柔软的海滩……你们向往去海边度假吗?”巧妙的设问一下子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关联到了一起。“这是一趟你精心筹备的来之不易的海岛度假之旅,明天就准备出海,可是,当地电视台预报明天可能有台风经过。当你知道这则消息时,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呢?”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好不容易来一次,不出海多可惜;有的说可能返程票都定好了,一旦耽误就无法弥补;有的说天气预报说有可能,说不定台风到了别的地方……最后,孩子们的一致意见是,生命最为宝贵,在可能的台风面前,宁可旅游受到损失,留下遗憾,我们应该待在安全的地方,不能出海。

猜你喜欢

液化气台风教材
教材精读
EF2000台风战斗机
液化气钢瓶着火要先灭火再关阀门吗
呼呼!台风来了
关于液化气脱硫醇碱渣研究
液化气球罐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论液化气市场营销和开发策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台风天外出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