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如何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

2020-08-13张吟

文教资料 2020年14期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

张吟

摘    要: 来华留学生工作指导方针与目标一直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通过提高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是一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目前高等院校来华留学教育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探讨保持来华留学生培养高质量长线发展的路径,为高等院校来华留学生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    教育对外开放    人才培养

一、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趋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留学事业历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①。新中国成立初起,来华留学教育主要满足外交战略需求,为与我国建立良好外交关系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人才;改革开放之后,留学生规模逐步扩大与层次日益提升,成为与西方发达国家紧密联系的通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来华留学教育更是成为高等教育产业和服务贸易项目之一,来华留学生工作指导方针与目标始终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十八大以来,来华留学生发展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围绕外交战略布局,设立中蒙、中坦、中埃和中印尼等13个专项奖学金;配合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设立中美、中欧、中俄人文交流奖学金;配合“一带一路”倡议,每年共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新生名额;新设“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通过部委合作、校企合作、省部合作模式,提供行业人才支撑;鼓励和支持高校与国家大型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本土化人才支撑;注重高端人才培养,设立“卓越獎学金项目”,培养发展中国家青年精英和未来领导者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指出,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生命线,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质量。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来华留学取得显著成就,但在教育质量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少高校在来华留学教育政策导向、机制建立、条件保障、校友培养等各个方面停留在起步阶段,与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制约了高等院校来华留学工作继续向纵深推进。

在教育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已经成为高校国际化战略不可或缺的一环,高等院校如何立足自身,放眼未来,服务国家大外交战略,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每个高校必须思考的课题。本文以高校来华留学生工作存在问题为导向,探讨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的高校来华留学生培养质量提高路径,为高校今后来华留学生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二、面临的问题

经过若干年发展,尤其2010年教育部印发《留学中国计划》之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硬件条件上给予来华留学生高度保障,奖学金种类、覆盖面和受益人群逐年上升,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明显改观,然而对照《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等文件要求,现阶段的来华留学生工作仍存在以下不足:

(一)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认识不到位。

部分高校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认识不到位,不明白为什么办来华留学生教育,为谁办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办好来华留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明确指出“教育交流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人才培养为沿线各国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支撑”“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繁荣,既是加强与沿线各国教育互利合作的需要,又是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既是为世界输送人才,又是为中国培养人才;推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有助于培养本国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有助于把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展示给世界各国。认识的不到位,导致来华留学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直接影响来华留学教育培养质量,导致后续一系列工作推进乏力、难以展开。

(二)主体责任不明。

《意见》中要求,“加强对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组织领导”。绝大部分招收来华留学生的高校都在《意见》的指导下成立了专门负责来华留学生工作的领导小组,成员大多包含与来华留学生有关的各职能部门,对于加强组织领导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现阶段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很大程度上仅倚靠国际处或国际教育学院的一个部门或学院,没能调动全校力量参与其中,各学院、各职能部门往往需通过国际处或国际教育学院实现职能,没有建成全校性来华留学生工作体制机制,不能真正将来华留学生工作纳入本学院、本部门的整体考量,没有在工作计划、工作职责中明确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部分,在管理和服务中,存在责任不明、边界不清等问题,部分工作没有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个人,没有直接抓手落实本部门来华留学生工作。

此外,由于没有相应的考核或奖励等政策保障,难以调动相关部门和学院的工作积极性。部分部门和学院,不能将来华留学生工作作为该部门、学院的本职工作,只作为额外任务完成,成为来华留学生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阻碍。

(三)重专业教育,语言文化培养浮于表面。

随着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早期单纯的语言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已经无法满足来华留学生的需求,中国的文化技术吸引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留学生,但汉语难关极大地增加了学历教育难度。针对这一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大力发展全英文授课专业,极大地扩大了来华留学生专业教育选择面。然而在全英文专业培养中,笔者发现一些高校对全英文授课专业的留学生汉语水平不做要求,或要求不高,且全英文授课专业多为单独组班,课堂没有中国学生,留学生又大多住在独立的留学生宿舍,缺少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机会,进一步影响了汉语语言教育质量,一些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停留在表面,难以与中国人展开基本交流。

针对全英文授课培养模式缺少语言文化环境的问题,各高校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开展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例如开设文化类选修课、与留学生共庆中国传统节日等,但这类语言文化活动多浮于表面,留学生往往走马观花,难以深入了解,缺少语言的沟通媒介,阻碍了留学生对中国的深度了解,不利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开展深入交流,违背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初衷。

(四)趋同化管理仍处在起步阶段。

《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加强中国法律法规、优秀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帮助来华留学人员客观了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由于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学校均采用单独管理的模式。在向趋同化管理转型的进程中,仍处在初步阶段或起步阶段。在教学、住宿、科研活动、学生社团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单独管理情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各方面的交流,阻碍来华留学生融入校园、融入中国。客观来说,留学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宗教各异、教育背景不同,都对推进高等院校趋同化管理带来了阻碍。

未能进行深度趋同管理的同时不利于培养我国本土学生的培养,如何最大限度地开阔国内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国际竞争力,一直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只有真正推进趋同化管理,让中外学生在课堂内、生活中充分交流、增进理解,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的新要求。

(五)校友工作缺失。

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以来,中国高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际毕业生,在世界各国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高校毕业留学生归国就业之后成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中国声音的传播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此外,毕业校友是中国来华留学教育的活招牌,使更多的人通过这些毕业生了解中国高等教育,认识中国高等学府,也吸引更多的人选择来华留学。然而很多毕业生由于回国之后更換通讯方法或联络工具,大部分与母校及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同学失去了联系,导致校友作用不能由点及面,相对单一和薄弱,成为来华留学生工作的损失。同时,我国高校尚未很好地整合国际校友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国际校友的整体作用,是我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背景下高校来华留学生工作的一大空缺。

三、解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上说:“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①面对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背景,高校更应该将国际化教育理念纳入办学的方方面面,从顶层设计到毕业校友工作,全方位多渠道宽视野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

(一)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工作。

来华留学教育绝不单单是招收留学生参与中国学生课堂,也不仅仅是开展全英文专业授课,而是从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硬件条件、教学体系建设、科研能力水平、学生活动组织等各个方面对高校国际化工作的全方位要求,没有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是绝对不可能真正办好来华留学教育的。

来华留学事业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③。

高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对高等教育的推进作用,以及对高校的提升与指引。高等院校需要立足自身特色,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持续提升学校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海外优质学生来华留学;与此同时,全面高校服务质量国际化,在校园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中,融入国际理念,凸显国际元素;完善与招生规模相适应的留学生教学、生活相关设施;不断扩充全英文资源库;建成来华留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为来华留学培养提供全方位保障,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二)完善领导机制,明确部门职责。

高校需建立单独的来华留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校长任组长,由涉及来华留学生工作的各职能部门和相关学院的主要负责人任组员,围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制订符合学校整体发展计划的长期、中期、近期来华留学生培养与管理工作计划与方案。同时,制定学校国际化考核指标,切实反映各部门来华留学培养与管理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并在年终考核和评奖评优等方面纳入国际化考核指标,将国际化考核指标落到实处。此外,充分发挥学校来华留学工作小组作用,建立常态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来华留学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全面推进来华留学各项工作顺利展开。明确各学院、各部门来华留学培养与管理各项职责,任命各学院、各部门分管国际化工作的领导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责任人,明确各项具体工作的负责人、责任人,做当责任到人,坚决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人。逐步形成“学校主导、学院主体、部门配合”的格局,切实保障来华留学培养与管理工作机制顺畅、责任明确、推进有效。

(三)提升全英文授课专业汉语水平。

教育部2018年9月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学科、专业中,毕业时,本科生的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四级水平,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这一政策的出台,消除了高校在全英文专业培养方面对汉语教学投入不够的弊端,高校需拿出切实方案,严格执行《规范》中的毕业标准,打破原有教学计划中只有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开设汉语课程及中国文化课程的限制,在本科、硕士研究生、交换生、语言生等各个层次的来华留学生课堂中开设全过程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同时,中国文化课程可与高校体、艺实践课程或学生社团活动相融通,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帮助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迅速适应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全方位感知中国,使其毕业回国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四)逐步有序推进管理趋同化。

根据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中“积极推动来华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的精神,以及各高校实际留学生结构,逐步推行留学生与本国学生趋同化管理。针对单独组班的留学生,鼓励他们选择对全校学生开放的选修课程;鼓励引导留学生参与校学生社团,邀请中国学生参与留学生活动;有组织地推进来华留学生与国内学生共同进行学术研讨、共建科研项目;探索完善留学生管理服务机制,打破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学习生活壁垒,促进跨文化交流与融合。

此外,通过教学培养、住宿管理、科学研究、社团活动等全方位“趋同化”管理,让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在碰撞和融合中培养留学生和中国学生的多元文化沟通、交流和理解能力,使其真正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五)搭建來华留学生校友平台。

做好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不能从留学生毕业才开始,要从留学生入校之初就着力培养学生的校园认同感,培养高校师生的核心凝聚力。通过全过程汉语及中国文化课程培养及趋同化管理模式,使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并与中外师生建立深厚情谊,使其毕业之后仍是校园一分子,关心母校,关心中国。同时,搭建来华留学生校友平台,使毕业生不会因为通信手段的转变与中外师生失去联系。通过校友平台定期发布母校信息,以及留学生毕业后最新动态,使毕业生通过平台保持与母校、与校友、与中国的联系;此外,留学生也可以在校友平台上相互交流,加强校友间的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留学生校友的作用,海外学生入校前就可以联系本国毕业校友,以获知一手的高校信息,扩大高校海外影响力;逐步在毕业生较多的国家或地区建立校友会,通过定期举办活动等,扩大母校海外影响,并讲述校友的中国故事。

面对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新背景,高校更应该将国际化教育理念纳入办学的方方面面,从顶层设计到生活保障,全方位多渠道宽视野做好来华留学生工作,使来华留学生真正融入高校的学习生活中,不是局限于成为“请进来”的客人,更要成为中国的朋友,助力中国开展外交工作。

注释:

①习近平.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4-12-14(01).

②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聚焦国家战略    提供人才支撑    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十八大以来留学工作情况介绍[EB/OL].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fcl/201703/t20 170301_297675.html.

③质量为先实现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国际司负责人就来华留学相关问题答记者问[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907/t20190719_391532.html.

参考文献:

[1]项健.汉语类留学生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40).

[2]江彦桥.我国对外教育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周玲,王诗龙.政府、社会与高校人才培养互动机制构建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

[4]习近平.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4-12-14(01).

[5]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聚焦国家战略    提供人才支撑    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十八大以来留学工作情况介绍[EB/OL]. http: //www. moe. gov. cn/jyb_xwfb/xw_fbh/moe_2069/xwfbh_2017n/xwfb_170301/170301_sfcl/201703/t20 170301_297675.html.

猜你喜欢

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