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管理中分层次管理的应用效果

2020-08-13刘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专科护理人员满意度

刘丹

(白城中心医院 护理部,吉林 白城 137000)

0 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更加细化、明确,积极探究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是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1]。分层次管理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强调根据护理人员的具体层次,设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岗位,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医院的社会效益。本次研究中,对分层次管理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我院从2018年1月至2018年4月在职的护理人员84例进行研究,所有护理人员均能主动配合本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0-44岁,平均(32.0±4.5)岁,中专10名,大专25名,本科7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2名,护理人员20名;观察组42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3-46岁,平均(32.2±4.1)岁,中专12名,大专24名,本科6名,职称: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5名,护理人员19名。两组护理人员的资料具有同质性,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护士长根据科室特点、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安排具体的工作,实施责任制管理以及弹性排班制度,尽量满足护理人员合理需求。

1.2.2 观察组则应用分层次护理管理,具体内容:①确定护士分层标准: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以及经验操作水平等综合能力进行划分,划分为五个级别:N0(培训阶段):通过医院招聘考试,工龄不足1年签约护士,其主要职责: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负责基础的护理活动以及非介入性操作;N1(成长阶段):在NO层级基础上,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主要职责:负责病情轻微患者、一般专科患者的护理,包括健康指导、病房管理、临床带教,也可参与到重症护理中。N2(熟练阶段):在上一层级基础上,熟练掌握法律以及伦理方面知识,工作职责:病情比较严重患者的护理、特殊专科护理人员的护理、加强患者的健康指导、参与危重症患者抢救以及临床带教工作;N3(精通阶段):在上一层级护理基础上,复杂技术操作、仪器应用以及指导,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工作职责:重症患者护理、抢救危重症患者、特殊专科护理、质量检查、护理教学、护理科研、护理管理以及护理查房工作;N4(专科护士阶段):在上一层级基础上,具备明确护理发展发现的能力,能及时有效妥善处理急危重症、突发事件,具备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工作职责:危重专科护理工作、会诊门诊咨询、专科指导、疑难危重症查房、带教指导、专科护理研究、质量持续改进、参与护理管理。②加强培训:针对划分的不同层级,开展专业技能、针对性理论知识,培训形式尽量注重丰富多样,开展专题讲座、科室集中学习。NO级的培训工作内容:基础护理、规章制度以及护理文化的学习;N1级培训内容: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能、规章制度、护理文化;N2级培训内容:专科护理、重症护理、规章制度、护理文化、带教方法;N3级培训内容:个案护理、循证护理、护理管理以及护理科研;N4级培训内容:疑难重症的护理、教学以及科研组织、护理管理。③建立科室考核机制:各层级护士每月有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应急预案演练。考核结果直接影响绩效,平时考核效果理想者、表现优秀者提供物质奖励。

1.3 观察指标。①对比两组护理管理前后的理论知识掌握评分、操作评分。满分100分,评分>85分则为优秀,60-85分为良,<60分为差。②调查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根据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调查内容护专业水平、服务质量、配合度等,满分100分,>90分优,80-89分良,<80分为差。③对比两组护理管理质量。根据科室统一制定的考核标准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基础护理、护理态度、病区管理、文书书写、专业水平,满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各项计量资料差异以t检验,各项技术资料对比以χ2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前后两组理论知识、操作评分对比。管理后两组理论知识、操作评分与管理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管理后观察组理论知识、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管理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管理前后理论知识、操作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护理管理前后理论知识、操作评分对比(±s)

组别 理论知识 操作评分管理前 管理后 管理前 管理后对照组 64.42±4.15 78.35±4.50 69.72±4.25 79.30±3.42观察组 65.25±4.20 94.10±2.45 68.42±3.15 94.25±3.35 t 0.911 19.921 1.593 20.238 P 0.182 0.000 0.058 0.000

2.2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满意度对比[n(%)]

2.3 两组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基础护理、护理态度、病区管理、文书书写、专业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对比(±s)

表3 两组护理管理后护理质量对比(±s)

组别 n 基础护理 护理态度 病区管理 文书书写 专业水平对照组 42 89.25±1.45 89.66±0.85 91.05±1.02 91.45±0.77 90.00±0.89观察组 42 97.62±1.65 98.89±1.15 98.55±1.20 98.33±1.07 98.89±1.12 t - 24.695 41.829 30.862 32.272 40.274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临床提供科学的护理管理方法,是保证人们生命健康一个关键手段。传统护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未考虑到护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差,患者满意度低,且护患纠纷发生率高。分层次管理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当前该模式已经被广泛用于护理管理模式中,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该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全面科学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并进行分层管理,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规范护理工作,并加强考核管理以及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能力,以达到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效果[2-3]。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分层次护理管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管理实施后理论知识、操作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优良率、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分层次护理管理对于改善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满意度效果显著[4]。分层护理管理中,根据科室护理人员的特点,制定上下级之间相互帮持、管理的模式,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加强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水平,更好提供护理服务质量;完善绩效考核制度,评估护理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发现培训、操作中的问题,规范后期护理操作问题,而且设置的绩效与考核结果挂钩,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凸显分层次管理模式的优势[5]。

综上所述,分层次护理模式广泛应用推广,可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专科护理人员满意度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