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疝应用逆向穿刺法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与开放疝修补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0-08-13卢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耻骨精索疝囊

卢伟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腹股沟疝是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达3%-5%,多发于男性,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1]。该病多由腹压增大引起,常见的诱因有剧烈咳嗽、便秘、情绪激动等,若不及时进行干预,会导致包块长期反复脱出,造成患者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传统的疝修补术易改变人体的生理结构,对机体造成的伤害较大,并发症较多,后推出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在临床应用取得一定效果[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逆向穿刺法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逐渐新起,但其疗效尚未有具体报道。本文就TEP逆向穿刺法与OTFH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展开对比研究,特汇报在此。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腹股沟疝90例患者开展研究,均为男。对照组年龄23-76岁,平均(46.82±4.72)岁,直疝22例,斜疝23例;研究组年龄25-76岁,平均(46.76±4.66)岁;直疝20例,斜疝25例。两组基础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所有患者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2年)》中腹股沟疝诊断标准[3],且经过B超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手术禁忌症患者。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

1.2 方法

(1)对照组(OTFH):硬膜外麻醉;在内环口至耻骨结节间做一切口(3-5 cm),逐层分离至腹外斜肌腱膜,分离出联合腱、腹股沟韧带;游离精索、疝囊:疝囊较小者直接完整剥离,疝囊较大者可予以横断,远端旷置,近端高位结扎;将疝囊内翻入腹腔,用网塞缝合固定近端疝囊顶部,并填塞内环口内,四周予以缝合固定;精索复位;依次缝合皮下组织和皮肤。

(2)研究组(逆向穿刺法TEP):全身麻醉;取头低足高位,略倾向健侧,脐下偏患侧作12 mm横形切口,进入腹直肌后鞘浅面,用干纱布初步分离操作空间,采用逆向穿刺法在脐孔与耻骨连线上1/3且稍向健侧偏移0.5-1 cm处、腹直肌外侧脐下2横指处各置入一个5 mm Trocar;利用两个套管分离操作空间;建立CO2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 mmHg;腹膜前逐步分离Retzius间隙与Bogros间隙,暴露疝囊、精索、耻骨结节、耻骨梳韧带等重要解剖标志;直疝疝囊直接还纳,斜疝疝囊需高位结扎,将疝囊远端游离旷置;分离精索与疝囊、精索与腹壁,使精索腹壁化;使用脐部的Trocar送入适宜补片;镜下使补片平整覆盖在整个耻骨肌孔区,同时避免边缘卷曲,使用无需剪口包绕精索的免固定技术;排气,退出穿刺套管;使用皮肤贴贴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效果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于术后7 d进行评估,0-10分,分值愈大,疼痛程度愈严重[4]。②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中数据计算采用SPSS 22.0软件,以“χ2”、“t”对检验结果进行表法,“%”表示为计数资料、“±s”表示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效果评价。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研究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2.22%),对照组发生6例(13.3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手术效果对比(±s)

表1 手术效果对比(±s)

组别 手术时间(min) 首次下床时间(h) 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 住院时间(d) VAS评分(术后7 d)对照组 68.18±15.64 23.28±5.43 2.13±0.48 6.56±1.28 4.25±1.02研究组 53.77±8.84 15.08±3.39 1.51±0.26 2.56±0.36 2.22±0.56 t 5.381 8.593 7.619 20.180 5.902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外科观念的转变,治疗腹股沟疝的无张力修补取代传统的高张力修补,OTFH因其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广泛应用,但其切口长,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且术后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随着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外科广泛应用。TEP逆向穿刺法手术过程中不进入腹腔操作,很好地保护腹膜的完整性及腹腔组织的生理状态,可减少腹腔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研究中将OTFH与TEP逆向穿刺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TEP逆向穿刺法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OTFH组,且术后7 d VAS评分较低,提示TEP手术具有优势。有研究发现[5],腹膜前间隙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区域,且血管神经较少,在此区域中进行手术操作层次清晰、出血少;TEP可修补整个腹股沟区的耻骨肌孔;在此区域放入补片患者几乎感觉不到异物感;另外网片无需固定,在腹压的作用下即可降低复发率;TEP几乎全程无痛,明显降低VAS评分。

本文结果还显示TEP逆向穿刺法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OTFH组,提示TEP逆向穿刺法安全性高。沈阳军区总医院蒋会勇教授设计逆向穿刺中侧位布局,该布局汲取传统中侧位布局的优点,利用逆向穿刺建立中侧位三角布局,有效改善困难条件下的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操作简便快速易行,熟练掌握后配合拓展空间和无血分离技术,大大拓展TEP的适应范围;通过手指探路避开血管,规避操作风险;建立腹膜前间隙无需借助特殊器械,操作迅速、安全、可靠;该研究中也指出逆向穿刺存在盲穿损伤腹壁下血管的风险[6]。

由此可见,TEP逆向穿刺法治疗腹股沟疝效果优于OTFH,手术时间较短,促进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术后并发症较少,但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猜你喜欢

耻骨精索疝囊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联合腹股沟小切口治疗特殊类型腹股沟疝
高频超声对产妇腹直肌和耻骨联合分离的预测价值*
耻骨联合分离的痛,您了解多少?
精索静脉曲张会引起不育吗?
孕产妇要小心耻骨联合分离
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行直乙交界癌手术的应用效果分析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精索静脉曲张不会影响性生活
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方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