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

2020-08-12李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李敏

摘要:社会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及服务模式也随之不断变革。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参与社会服务研究的发展进行梳理,结合近年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实践,就当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建立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服务模式;绩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8-0268-02

一、前言

党的十八大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的目标,具有独特优势的高校图书馆在与社会合作、对外开放方面受到越米越多的关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2015)规定:“图书馆应在保证校内服务和正常工作秩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和专业服务的优势,开展面向社会用户的服务。”“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具有教育、科研、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这些政策为高校图书馆进行体制改革,走向社会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研究动态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是图书馆学重要内容,20世纪,国外高校图书馆学界开始探索图书馆合作联盟、资源共建共享等。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杨春元(1985)首次提出大学图书馆应该向社会开放,引起学术界关注。倪延年(1986)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四个促进,引发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的探讨。

但自上世纪90年代末,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面临着高校扩招带来的校内服务压力剧增的严峻现实,导致目前国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研究不够系统,社会合作、对外开放方面的功效始终未充分发挥出来。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必要性及意义。刘丽(2017)论证了高校图书馆服务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丁学淑(2014)指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与深入性。白素屏(2010)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服务存在的障碍,如法制上的障碍、单位制导致的社会资源分享上的障碍等。

三是国外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借鉴。陈丽萍、车晓燕(2014)从重视程度、收费状况、读者类型和服务项目4个方面,对国内122所高校图书馆和国外164所高校图书馆所开展的社会化服务进行对比分析。娄冰(2014)评介了美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明确的社会责任、多元化与细分用户、无处不在的合作机制、健全的立法保障、常态化的服務评估、有偿与无偿服务的平衡、服务宣传推广等经验。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方式及实践探索研究成果主要有:Kathleen Hanaa(2011)总结了美国大学图书馆基丁多元文化社会化服务的结构和方式,包括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服务,为城市社区提供信息服务等。

Peter X.Zhou(2011)探讨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Starr图书馆与Google开展馆藏数字化的合作方式。

李丕仕(2007)提出高校图书馆基丁同行业协会的服务方式。

徐健晖(2017)提出组建城市高校图书馆联盟向社会开放的服务方式。

徐欣(2018)结合高校图书馆特点,在对用户利用图书馆服务成效和评估指标进行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评估关系模型对评估开展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相关研究成果的现状:

一是理论研究成果较少,系统性、完整性尚显不足,这使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支持;

二是开展了一定的实践合作项目,但尚属丁尝试性实践,未形成一定规模,并存在制度、法律等方面的问题。实践探索多局限在做现状分析,列举事实多于研究,给出的建设方法和构想方案过丁薄弱,没有构成体系,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是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评价机制等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几乎处丁空白。

三、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模式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应用价值

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资源现状、人才构成特点、服务基础、服务能力、技术支持等条件选择有效的服务方式,通过不同合作方式提供社会服务。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不仅能实现同业互补,而且能有效促使高校图书馆改变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孤立的社会服务方式,建立多方合作、立体、交叉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势,缓和所在地区社会民众文化需求缺口。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

国内许多高校己先后尝试了社会服务,形成了多种合作模式。归纳起来,按合作的内容划分,有围绕某一主题的合作模式,围绕某一资源类型的合作模式;按合作的功能划分,有基于应用服务型的合作模式,基丁资源保障型的合作模式,基丁技术试验型的合作模式,基丁商业利益型的合作模式等;按合作的服务对象划分,主要有高校图书馆与政府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与社区合作模式、高校图书馆以第三部门为主体发起或开展的合作模式等。不同的合作模式其技术架构、运作方法、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不同。

换言之,由丁模式的技术架构、运作方法、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不同,合作主体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的整合与集成的机制、原则、范围、内容、方法亦不同,这造成了许多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不是唯一的,它常常是多种模式的并存。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信息内容选用不同服务模式的方法和策略,在服务中不断完善与创新,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从政府、高校、企业、社区等多视角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探讨发现,因合作主体的合作模式产生及运用时间较长,更为社会所青睐。其中高校图书馆与社区的合作是最基础的社会服务模式,这一模式成本低,启动快,效益高,受众广,能较好的启迪民智,普及教育,服务丁社会大众,发挥社会教育的职能,满足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大众需求,实现普遍均等的社会价值,在宣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和信息素质方面作用明显。

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指标

在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体系中,高校图书馆要做到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不断丰富、创新服务内容和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就必须建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以评促建,在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图书馆整体业务水平。同时,引起高校领导、政府、社会等各方对图书馆的关注,争取多方面财政及政策支持,促进高效图书馆社会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丁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征求意见稿)》,提出办馆条件、文献资源建设、白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读者服务、科学管理五大指标。

本文以此为基础,参照《文献和信息——图书馆绩效指标》,结合当前高效图书馆社会服务实际,秉持科学性、系统性基本原则,兼顾主观性、客观性相结合的评估方式,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因素分为二个一级指标,七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三级指标。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高校可根据其具体实际,进行指标因素的增减或调配。

(一)馆内指标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评估馆内指标因素包括:人力资源、文献资源、经费资源、场地及设备资源等。

1.人力资源:参与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有效人员,包括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校内工作人员、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服务聘用的人员、志愿者等。

2.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馆藏中向社会读者开放的部分资源,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特色馆藏等。

3.经费资源: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成本(指高校圖书馆社会服务的投入,它包括人力、馆藏、设备、场地等)、政府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拨款(指经费来源、使用明细、审计制度等)。

4.场地及设备等资源:高校图书馆因社会服务而投入的各种设备(指硬件、软件、网络等)、各种不同功用场地(如借阅室、白习室、电子阅览室、创客空间等各种功能的场地)。

(二)馆外指标

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评估馆外指标因素包括:社会服务方式、社会用户满意度、社会影响力等。

1.社会服务方式:基本服务(指借阅、自习、远程访问等)、学科知识服务(指参考咨询、学科专题、个性化服务等)、新媒体服务(指微信推送、移动图书馆手机客户端等)。

2.社会用户满意度:社会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比例(指一定时间内到馆人次、借阅册数等)、意见反馈机制(指社会读者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意见、评价、满意度等)。

3.社会影响力: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方式的创新、服务宣传机制的构成及绩效(指媒体类型、宣传频率等)。

五、结语

总之,为社会民众提供知识服务,提高公众的文化道德修养,不仅是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为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应尽的责任与义务,更是高校图书馆事业顺应时代发展、摆脱旧有模式、谋求白我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根据高校图书馆自身实际,建立科学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和绩效评价指标,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

★基金项目:201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全民阅读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及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编号:CSY18067。

参考文献:

[1]余惊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J].图书馆,2016(09).

[2]宋志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05).

[3]徐恺英.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J].图书情报工作,2010(03).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