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实一种》——从死亡看悲剧与现实

2020-08-12邵文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原生家庭现实问题余华

邵文敏

摘要:《现实一种》讲述了三代人之间的暴力死亡事件,余华用自己锋利的笔触,描绘了这个充满血腥、丑恶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亲人之间的“丑”。文章从婴儿、皮皮、山峰之死来讲述这个家庭悲剧中情感的缺失、人性的沦丧,更体现了一些现实问题。

关键词:余华;《现实一种》;原生家庭;现实问题

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 又章编号:1005-5312(2020)18-0009-02

一、前言

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用几近荒诞的笔法,写了这个因为孩子一个错误而造成大屠杀的亲情故事。在死亡前,他们冷漠相向;在死亡后,他们用“一报还一报”的方式来发泄情绪。正是这种审“丑”的方式,体现了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也让我们反思现实。

二、婴儿之死——家庭亲情教育的缺失

早饭后的家里只剩下皮皮和婴儿,皮皮“逗弄堂弟”过程中因“感到沉重”无意摔死了堂弟——故事就这么展开了。皮皮这个“真孩子”和他的父辈这两个“假孩子”在家庭情感上的缺失也逐渐表现了出米。

1.无辜婴儿——情感缺失的映照

嬰儿的死去是复仇事件的开端,这个刚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尚且是一张白纸,而就是这样一个无辜的生命,却在暴力的哥哥手下死去。他的死去在文中并不仅仅起着一个导火索的作用,更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面前,家庭平静表面下隐含的残酷和暴虐被映照出米,皮皮的暴力、山岗山峰的冷酷,甚至是家人的愚昧无知都无所隐藏。他甚至还没有自己的行动和说话能力,却死在暴力和冷酷家庭氛围里,死在愚昧和无知的现实中。婴儿这面镜子,反映出这个平静家庭下的波涛汹涌,反映出他们看似健全下的情感缺失。

2.“真孩子”皮皮——暴力的隐喻

皮皮的情感缺失是通过暴力行为体现出来的。皮皮他天真、好奇,“只有杂乱交错的水迹,像是一条条路。孩子开始想象汽车在上面奔驰和相撞的情景,但他的行为却让我们毛骨悚然:他以婴儿打耳光的方式米满足自己的快感“这哭声使他感到莫名的喜悦,他朝堂弟惊喜地看了一会,随后对准堂弟的脸打去一个耳光……这声音嘹亮悦耳,使孩子异常激动。了得到本能上的快感,哥哥选择用打耳光,掐喉管的行为对待弟弟,他成为了父母暴力行为的反馈者。“可是皮皮却不愿离开,他正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山峰的拳头皮皮喜欢暴力的“活动”,他为自己的暴力行为感到骄傲,因此在打架时不肯离开。这个孩子将暴力作为游戏,作为彰显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四岁的幼童,他还没有是非善恶观,他的行为折射出来的是家人的表现,日常的暴力扭曲了这个孩子,让他成为了一个暴力的承载者。

3.“假孩子”山岗、山峰——冷漠的表现

山峰和山岗的情感缺失主要通过冷漠米表现,首先作为儿子,当老太太不断抱怨自己的身体不舒服时,他们对母亲的身体并不关心,反而“都在嘴里嘟哝了一句:讨厌。”……同时又是母亲雨一样的抱怨。对于生养他们的母亲,没有关心和爱护,只有冷漠和厌倦;其次对于自己的兄弟,他们一起长大和生活,但是“兄弟俩人走在一起,像是互不相识一样。他们默默无语一直走到那所中学的门口。他们没有交谈,冷漠相向;最后作为父亲,在儿子死后,两兄弟并没有为失去儿子而悲伤,反而将暴力和复仇的魔爪伸向家人。出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儿子、兄弟、父亲,而是没有感情的恶魔。

三、皮皮,山峰、山岗之死——人性的残忍和暴力

在小说中,三个“孩子”之死是全文的高潮——叔叔踢死侄子,哥哥虐杀弟弟,弟妹报复哥哥,他们之间的报复没有丝毫情感,正体现了人性的自私和残忍。

(一)皮皮之死——山峰愤怒下的暴虐和变态

皮皮的死引起了之后的虐杀事件,刚刚失去儿子处在暴怒中的山峰并不接受钱的补偿,而是执意要皮皮付出代价。一开始他欺骗山岗希望皮皮舔自己儿子的血来作为偿还,“接着他看到山峰把皮皮的头按了下去,皮皮便趴在了地上。他听到山峰用一种近似妻子呕吐的声音说:舔。”“舔血”是一个奇怪的报复行为,在这带有侮辱性质的行为里,我们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个人进行报复时的残忍和变态。而到了最后他也还是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孩子,把他一脚踢死了。

(二)山峰之死——山岗平静下的疯狂和残忍

山峰之死是整篇小说的高潮部分,此时两兄弟唯一的儿子都死了,两家人的矛盾再也不可调和,两人的亲情也已经消耗殆尽,他们剩下的只有本能的报复和反击。之后山岗将山峰绑在树上,在他的脚上涂肉骨头让小狗去舔,让山峰在受痒发笑的折磨下死去。而让人惊悚的是,山岗在这场谋杀中一直保持的平静的神情,“山岗这时的神色令人愉快、“山岗一直亲切地看着他,这种在淡然中蕴含的残忍和暴虐让人害怕。兄弟之间本应该守望相助,但是在余华的描写中他们之间只有复仇没有感情。山岗在平静下蕴含的无尽的残忍更是给这场无止尽的“杀人活动”添上了一抹恐惧的色彩。

(三)山岗之死——女人们最后的报复

山岗并没有在这场杀戮中幸存,但他的死亡很特殊,他是被警察枪毙而死的,之后他的身体又被嫂子贡献给了医院“她在街上走着的时候,脑子里已经开始想象着医生们如何瓜分山岗,因此她的嘴角始终挂着微笑。她做出这个决定仅仅是为了报仇,想要山岗死无全尸。她的微笑是因为报复的快感,失去了人性的善良。她将山岗举报并让他死后仍旧无法安宁,这是多么的残忍和血腥。

四、原生家庭给孩子带来一生的影响

(一)孩子行为中体现的家庭诱因

皮皮的冷漠和残忍对一个孩子米说是不正常的,而他这样的行为,这样的性格,和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关系很大。“她喋喋不休地说着:你今后吃的东西多着呢,我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以吃了。”,作为一个长辈,祖母没有对孙子的疼爱,反而对一个孩子进行声讨和讽刺。自己的两个孙子一个个死去,她也毫不关心,只是不停抱怨自己即将走向死亡。而在父亲身上他同样得不到疼爱“‘我冷。”……山岗没有去理睬儿子,他站在窗口,阳光晒在他身上使他感到很舒服。在儿子感到寒冷时,山岗却故意打开窗户。这个家里没有人疼爱这个孩子,他得到的只有冷漠和忽视,同时家庭暴力被这个孩子看在眼里,“他看到父亲经常这样揍母亲”。于是一个天真却残忍的孩子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暴力、残忍的家庭氛围给这个孩子带米的影响是深远的,他的行为处处都带着家庭的影响。

(二)原生家庭对成年“孩子”的深远影响

皮皮是冷漠、暴力的家庭氛围的反映。那么山岗和山峰的冷漠、残忍则米源于自己的阴暗的童年。在小说一开头“这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多星期,所以在山岗和山峰兄弟俩的印象中,晴天十分遥远,仿佛远在他们的童年里。他们两兄弟的童年是充满了阴影的,没有阳光,没有亲人和其他人的关爱,因此养成了他们现在的性格——冷漠、暴虐。

在冷漠家庭中成长的山峰山岗因此变得自私冷漠,男性的身份让他们习惯暴力解决事情。兄弟俩因为“原生家庭”而变得冷漠自私,而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生活阅历并没有消除这样的影响,反而给他们增添了暴力的色彩,而这样的悲剧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他们这一代,反而生生不息的被传递到了他们的子孙——皮皮中去。

五、《现实一种》的现实意义

《现实一种》是一个家庭悲剧,余华的描述是荒诞的,语言是犀利的,但是却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现状和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要塑造健全积极的个人人格

弗洛伊德强调童年对一个人成长后的影响,荣格说“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童年时代就已经形成的性格”,可见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巨大的影响。这样的影响在皮皮身上被体现的淋漓尽致。他生活在冷漠、暴力的家庭中,这样的家庭将这个孩子染上了黑色,他对自己弟弟的关爱充斥着自我欲望,一切以满足自己的快感为目的,同样的还有他们的父辈,这就像是一个轮回。他们都有巨大的性格缺陷——冷漠和残忍。对侄子的死,山峰并不关心,而是吃着自己的饭心思飘去了远方。在知道儿子失手杀死了侄子后,山峰没有痛心和愧疚,而是想用钱来进行赔偿,消弭弟弟的怒火。因为家庭影响,他们的几乎没有善良、同情,只有自私和残忍。作者正是希望这样的他们给我们以警示塑造积极人格的重要性。

(二)要树立积极健康的家庭伦理观念

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家庭和谐的,充满亲情和关爱。但是余华完全撕碎了家庭的美好面纱,家人失去善良和美好,只剩下本能的残忍血腥。母子互不关心,兄弟相互仇杀,夫妻充满暴力,这样的家庭构成与我们对家的印象背道而驰,仿佛这是作者幻想的一个荒诞的血腥故事。但是家庭暴力,兄弟仇视这些问题,在现实也明确存在。家庭暴力一直是人们谈论的热点,它总是破坏家庭的一个很大的因素,兄弟姐妹也常常因父母遗产、赡养父母等原因而敌视。家暴、兄弟阋墙的故事在新闻上不断地被报道,而余华则使用一种更加极端、血腥的方式突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米呼吁我们要树立健康的家庭。

(三)要构建充满人性之光的和谐社会

山岗死前,因为意识错乱,他在撒尿后忘了将“那东西”塞回去,导致周围的人或嘲笑他,或避他如蛇蝎,没有人好心提醒他。在他被打掉一只耳朵的时候,没有人同情他,回馈给他的只有群众的笑声。最后,他的尸体被捐献给医院后,医生们更像是屠宰场中的屠夫,快速地将山岗的尸体进行肢解,贪婪地取走自己想要的部位。在这里人性的恶被尽情的释放,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同情心完全消散,剩下的只有暴虐和冷漠。而现实中,人心的冷漠,同样在侵蚀着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充满冷漠,没有交流。而余华正是希望通过书写“恶”来唤醒大众内心的“善”。

参考文献:

[1]余华.现实一种[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田烨.余华《现实一种》的荒诞特征[J].文学教育(上),2019.

[3]杨厚均.冷酷是一種现实——从《现实一种》看余华的创作取向[J].云梦学刊,1999.

[4]吴志亮.“父辈”复仇——论余华小说《现实一种》的复仇主题[J].名作欣赏,2018.

[5]吴妍.余华小说的死亡叙述——以《现实一种》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15(01).

[6]吴义勤.余华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

[7]蒲小蛟.论余华小说中的“现实”书写[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8]斐人.论新时期荒诞小说——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描述之三[J].常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1).

猜你喜欢

原生家庭现实问题余华
一颗假糖的温暖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