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居民消费着力点的定量分析:基于收入分配、供需调整、政府治理的角度
——以江苏为例

2020-08-10刘金红

江苏商论 2020年8期
关键词:居民消费分配消费

刘金红

(南京市江宁区企业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211106)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扩大居民消费无论是对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还是对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复杂、经济增速减缓,外需不振,江苏省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源能源环境压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扩大以居民消费为重点的内需,刺激消费,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也不能忽视需求侧改革。江苏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预计2019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4%,总量可望达到10万亿元左右1,若能充分调动居民消费,对江苏省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重大的。

一、文献综述

(一)政策综述

扩大江苏居民消费的综合性政策最主要的是涉及江苏省“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规定,其中与居民消费直接相关的政策是:着实扩大内需和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主要从机制和投入两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以增加就业创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完善有利于消费的市场环境、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等几个方面为抓手。第二,切实增加有效投入。主要是发挥政府对投资的引导作用,以投资带动消费。

与居民消费间接相关的政策是:收入增长和收入分配调整。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

综上所述,江苏省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兼顾了收入分配、供需调整、政府治理三个方面,但是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包括很多制度性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做进一步的梳理,找到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以利于持续扩大江苏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理论综述

作者对影响居民消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有些学者认为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李军、王小婷);也有研究认为是收入分配影响了居民消费(袁志刚、朱国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原因,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居民消费不足(方福前)。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政府支出在短期内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而在长期则具有挤出效应(胡蓉等)。税收制度是调节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对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有重要影响。税收调节收入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税制结构的调整,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和征管水平决定了流转税的主体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难以根本改变的(张斌),间接税导致收入分配不合理,其影响程度还需进一步探讨(刘怡、聂海峰)。

以上学者主要是研究收入分配对消费的影响,也有学者从社会供给角度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张文武考察了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他发现工业和建筑业对消费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第二产业和重工业从长期看不利于消费的增长,在短期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惯性,对当期消费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是消费长期增长的稳定支撑。李林杰等认为,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农村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并存,因此造成国内消费的不足。李魁和钟水映探讨了劳动力抚养负担变化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表明少儿抚养负担的减轻显著降低了我国居民消费率,而老年赡养负担对我国居消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劳动力抚养负担的减轻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主要由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来解释。崔海燕和范纪珍通过研究内部和外部习惯形成的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变动,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对农村居民具有示范作用。

以上理论综述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本文发现国内学者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研究仍然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收入分配、供需调整、政府治理。因此得到以下三个假说。

二、假说设定

假说1: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直接因素。初次分配形成了收入的不同来源形式 (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认为收入的不同来源形式对消费的作用是不同的。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再分配对消费的影响次之。

在现代消费理论中,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可以用间接效用函数来表示,间接效用函数形式为v(p,y)=maxu(x),s.t.p·x≤y,这里 v(p,y)被称为间接效用函数,表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与收入相关。根据西方经济学经典的消费理论,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c=a+byd,a 为自主消费,b 为边际消费倾向,0<b<1, 认为收入的绝对水平决定消费。他认为在短期中,消费取决于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在增加,但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认为收入的分配状况、“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会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短期消费函数为c=a+byd,其中a截距项表示的是消费习惯,长期消费函数为c=byd,从长期来看,收入增加时低收入者的消费水平会向高收入者“看齐”。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不仅会考虑当前收入还会通过未来的收入预期来规划一生的消费,他认为消费应和社会的人口结构联系在一起,若社会人口结构未发生变化,则整个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也会较稳定,生命周期理论区分了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收入。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把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性收入,研究两种收入的变动对消费函数的影响,从而解释了短期消费函数的波动性和长期消费函数的稳定性。

不同形式的收入之间是不完全替代的,居民在进行消费决策时会内在地将不同的收入加以区分,增加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促进消费的长久之策(方福前、张艳丽)。近年来,由于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比低于政府和企业部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主要发生在初次分配阶段,主要来源是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占比和财产收入占比下降(白重恩、钱振杰),因此初次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更大。收入只是形成需求的一方面条件,另一方面还需要在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的基础上,政府根据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市场采取差别化的供给政策。因此可得到假说2。

假说2:随着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消费者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使得消费范围扩大,对外贸易和外资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日益增强;城市化的发展带动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创造了重要的国内供给条件,对居民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是对萨伊定律最简单准确的概括,社会生产、交换、分配的根本目的都在于消费,所以供给很重要,因为在商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不仅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也给市场供应了丰富的产品。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过国际贸易会使世界产品相对增加供给,扩大消费者可以选择的消费范围。实际利用外资显示了外资的利用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合理利用外资能增加社会供给。而第三产业的产品属于不可贸易品,和一国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的供给领域、供给结构、消费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对居民消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础设施的完善、服务性产品供给的增加、新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热点的出现等将会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需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

假说3:良好的消费环境是促进居民消费稳步增长的前提条件。为改善消费环境,政府应处理好与市场及其自身决策过程的前后关系。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是探讨政府行为的经济学解释,市场失灵理论支持政府干预经济,而政府失灵强调政府行为的局限性,因此政府不应过度干预经济。两种理论都有其科学依据,关键在政府干预程度的大小,政府要弥补市场不足造成的垄断、负外部性、再分配不公等领域的缺陷,同时政府决策也有失灵的时候,过多干预经济会造成权力寻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为扩大消费,提高居民消费信心和预期,政府应建立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各种支撑政策。

三、数据来源和变量设计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和江苏省13个地级市213个地级市分别为: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泰州、南通、扬州、连云港、盐城、宿迁、淮安、徐州。的统计年鉴,为了兼顾江苏省地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异性采用面板数据,时间是1997—2018年。本文从如下两个方面来定量分析影响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第一,收入分配。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初次收入分配的重要指标。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形式进行的,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支出、对医疗卫生的支出、对教育的支出、对交通运输的支出、对文化体育传媒的支出、对环境保护的指出。第二,供需调整。主要包括如下指标: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化水平、卫生机构数、公路里总里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律师、诉讼代理案件数等是重要的国内供给因素,外贸依存度、国际投资开放度是经济国际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上述变量的分析,本文收集了江苏省13个地级市1997—2009年的数据,共22个指标变量,构建了面板数据。为了消除地域差异,因此选择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的单方程回归形式:

对于该模型,将各截面成员的时间序列数据堆积在一起作为样本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便可求出参数和的一致有效估计。该模型被称为联合回归模型。本文对所有的数据取对数消除量纲的影响,建立多元双对数线性模型:

四、实证结果分析

表1列出主要的计量检验结果。从模型的检验结果来看:

(一)从基准模型看收入分配、供需调整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1.在收入分配因素中,居民消费对医疗卫生支出、直接税、间接税敏感程度大于财产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总体来看收入再分配的作用要大于初次分配的作用,否定了假说1的后半部分。政府的财政支出和税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比较大,如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增加1%,消费将增加4.96%;直接税增加1%,消费将增加3.88%;工资性收入增加1%,消费增加1.02%。初次分配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形成,要素收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政府不直接干预。为了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政府需通过税收和支出等手段对收入进行调节,注重收入分配公平,因此再分配对增加消费的作用是显著的。因此,应该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处理好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的关系。

2.在供需调整因素中,居民消费对外资、外贸依存度、城市化水平比较敏感,如实际利用外资增加1%,消费增加3.21%;外贸依存度增加1%,消费增加2.55%;城市化水平提高1%,消费增加2.43%。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外市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城市生态、投资环境,促进了生产要素和服务业向城市聚集,是扩大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的国内供给因素,这和假说2的内容是一致的。

基准模型显示的收入分配和供需调整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都是一致的。总体上收入分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要大于供需调整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收入分配中再次分配是决定性的,是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的内生变量,供需调整作为外生变量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二者都需要通过政府治理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分类分析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财产性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工资性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财产性收入主要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房屋、土地、车辆、收藏品)所获得的收入3财产性收入的概念来源于《中国城市(城镇)生活与价格年鉴》。。工资性收入是江苏省城镇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提升,但其所占份额仍比较低。模型1表明增加财产性收入对增加居民消费的作用大于增加工资性收入对居民的刺激作用,这与假说1前半部分是一致的,不同来源的收入对增加居民消费的作用互不相同。

2.国民收入再次分配中直接税和间接税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一致的效果。模型2显示,直接税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间接税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二者的综合效果提高了消费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敏感度。通过增加直接税,减少间接税,可以积极影响居民消费,因此政府应加快税收体制改革,由间接税向直接税过渡。

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同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也不一致。模型3、4、5表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医疗卫生支出、交通运输支出、文化体育传媒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对居民消费呈正向影响。从综合影响来看,加入政府财政支出的变量,消费对收入的敏感性会增加,说明政府财政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没有消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并没有对居民消费的提高产生挤入效应,主要是因为政府对教育投入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对义务教育领域投入一直过低,教育经费支出在不同级别学校和地区之间分配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以至于教育开支在家庭支出中占比较大,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

3.供需调整因素中,模型6、7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和公路总里程对居民消费呈负向影响。公路总里程的增加因高额的流通成本,并未发挥增加居民消费的作用。公路违规收费、超期收费问题突出,大大提高了区域经济之间的物流成本,严重影响了公路的利用率和运输效率,制约了旅游、运输等与交通行业密切相连的行业的发展。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之一,我国居民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合理,楼市泡沫严重,市场流动性过剩,挤压了消费资源。工业化水平、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直接效应呈正向,但通过模型6可看出这些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消费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弹性系数显著降低,模型7中由于加入了收入分配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负面效应的作用。单独使用供需调整政策对消费的作用不如收入分配对消费的作用大,但若两种政策搭配使用,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协调各种政策关键在于政府治理。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从收入分配、供需调整的角度对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做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收入初次分配中,居民消费对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比较敏感。在再次分配中,直接税对居民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间接税则对居民消费产生了阻碍作用。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对居民消费的作用出现了不一致效果,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教育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而医疗卫生支出、交通运输支出、文化体育传媒支出、环境保护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第二,在供需调整因素中,投资、公路总里程对居民消费呈负向影响,经济国际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消费呈正向影响。第三,应强化政府治理能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扩大居民消费应从健全收入分配体制、完善社会供需环境、强化政府治理等方面着手:第一,努力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收入是提高居民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扩大居民的消费,必须通过国民收入分配来调节,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增加城镇居民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再次分配环节,要大力推进税收体制从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的转变。我国目前的税收体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企业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可以将税收转嫁给消费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同时,要转变政府投资支出取向,要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深化医疗、社保、教育等,解决居民在这些方面的过度支出。第二,在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基础上,完善社会供给。提高和改善社会产品的供给结构,可以从改变社会产品的供给结构和发展消费品零售市场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二是要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扩大消费选择范围;三是要优化社会投资结构,加大对社会民生、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交通能源、城镇与环保等领域的投入,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发展本省的经济。积极推动经济国际化特别是发挥资本的国际化在促进居民消费方面的作用;四是要在积极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注重质量的提升;五是要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减轻物流负担。第三,创造扩大居民消费的良好

环境,应强化政府治理能力。政府治理在扩大居民消费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制定政策和做好对市场的监控。要积极履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加大财政政策落实力度,完善财政支出方向,发挥正确引导产业结构功能,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对出口和引进外资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各种乱收费现象,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

表1 主要计量检验结果(收入分配)

猜你喜欢

居民消费分配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40年消费流变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新消费ABC